<h3> 白石山之殇(作者:君子)</h3><h3>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又想起前几天矿山一老工人对我们叙述画眉坳钨矿白石山坑口的现状:我们曾经生活过的快乐白石山坑口没了,整个矿区一片狼烟,除了残砖断瓦,只剩下一二间土瓦房孤零零的摇摇欲坠耸立在废虚当中,孕育了二代人的白石山矿区在今年这个秋天整体全被当地政府铲平了……。</h3> <h3> 想起这些,心里如五味杂陈,忽然之间,有一种冲动想写点什么。</h3> <h3> 不为别的,只为了那养育伴我成长的地方,更为了那些曾经奋斗与生活在白石山坑口几十年的前辈和矿山人的情怀。</h3> <h3> 岁月如一块橡皮,擦拭着我们过去的年代和曾经。时间过得且快且慢,慢慢地,发现当初的那些日子,那些人,那些事,都离得那么遥远。</h3> <h3> 再回首,记忆已渐渐模糊。我总是喜欢那些熟悉的东西,因为,它能给我温馨。</h3> <h3> 每当我听着那些矿山人从天南地北汇聚白石山为国家建没而形成独特的“矿山话”时;看到一张张熟悉而又陌生的脸时,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因为我要的就是那份熟悉。</h3> <h3> 我常在想,为什么这份“亲切感”会让人觉得那么熟悉?原来,我们都是矿山的儿子,这个巴掌大的地方就是我生命历程中的摇篮。虽然祖籍地不在那里,却是我的第二故乡。</h3> <h3> 原来,这山脚下的子弟学校曾留下了我们从小学到初中的朗朗书声;原来,这山上山下曾留下了我们发小同学们一起嬉戏打闹砍柴种菜的足迹;原来,这是我们的父辈曾经生活工作几十年带着别样情愫念念不忘的地方……。</h3> <h3> 说实话,我呆在白石山总共也就十三年的时间,对白石山是既熟悉又陌生,从79年离开那里,因为探望父母,一年当中也只有三五天时间回白石山小住几天,矿山的许多工人师傅认识的并不多,甚至连附近邻居的小弟弟小妹妹们都渐渐淡忘,但就是这样一个地方,给我的感觉却始终是激动、亲切、温馨的。更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怀。这种感觉虽没有家乡情结这么浓郁,却始终伴随着我的记忆成长,永远珍藏在我心里。</h3> <h3> 画眉坳钨矿白石山坑口座落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田村镇白石村,因地名和开采当地钨矿而成为画眉坳钨矿下属的一个综合坑口,简称为画矿白石山坑口,它的前身是赣县大埠钨矿与白石民笼站。</h3> <h3> 因为那时全国一盘棋,着重发展重工业,需要大量的有色金属,从而与兴国县的陈也和主平隆坑口整合组建成当时冶金部下属的十大钨矿之一,整个坑口职工加上家属子弟约4千多人。那里山清水秀,群山翡翠,空气新鲜,宁静安逸,四季分明宜人。</h3> <h3> 大山谷下有一片错落有致的单身职工宿舍与家属区等建筑,二十多栋低矮家属房一百多户人家一字排开,土砖瓦房,篱笆栅栏,日出日落,和许多矿山人一样,养鸡种菜,过着清苦而不乏乐趣的居家生活。</h3> <h3> 整个生产区集发电、机修、化验、采矿、传送、初选、提练,一条龙流水线生产,为国家建设贡献了大量精钨矿产品。</h3> <h3> 在狭窄的生活区里,有食堂、澡堂、商店、银行、邮政、影院、球场、医院、学校、农场、公交、粮站、图书室、招待所、水泥马路、广播电视站等各种公共设施一应俱全,小地方,大社会,号称七、八十年代赣县的“小香港”。</h3> <h3> 那里民风纯朴,邻里和谐,人文荟萃,健康向善。也正是这个承载着我童年和少年喜怒哀乐的矿山,使我在融入到它的怀抱中时,更多的感受到了来自它的包容和力量,特别是当一家人都和它有关联时,甚至会对它产生一种“矿山情”的亲情。还记得小时候同小伙伴们跑到山上工区去坐从四号坑道钻出来的电动机车,一节连一节连成一条长龙,沿着二条长长的轨道在矿场上奔跑,时长时短的鸣笛,就像是如今乘坐的高速动车。那种爽快,每每想起,回味无穷。那种声音,深沉悠远。</h3> <h3> 多少年过后,我感觉依然是那么美妙。虽说电动机车伴随着这座矿山风雨兼程,它们的年龄和矿山一样老了,也退出矿山生产建设的历史舞台。但电动机车风雨无阻,拉着矿石穿行在矿区的画面在我的脑子里依旧那么清晰,那么自然,成了永恒的定格。我曾经因它而自豪,今天依然未变。</h3> <h3> 往事总是在不经意间撩动心弦,也总是在回眸处湿了双眼。那位矿山老工人激动的话语仿佛又在我耳边响起,把我拉回现实,心情是复杂与失落的。</h3> <h3> 铲平后的白石山坑口,可能是望尽茫茫矿区,废墟幽沉,触目忧伤,残垣断壁斜夕阳;那片曾经非常熟悉和热爱的土地,也可能是瘴气缭绕,荒草丛生,一片悽凉,耳闻萧萧秋声,枯叶随风飘零;或许,偶见群雀从荒草中跃出,鸣声呜咽,落寞地飞向远方;或许,寥寥无几的炊烟,丝丝缕缕,正在哭泣着沧桑,一边忆往昔峥嵘岁月,一边静待看沧海变桑田。</h3> <h3> 作为一个矿山的子弟和曾经在这里生活过十几年的人来说,此时此刻,当心里边浮现的矿山如此落败的景象,真是百感交集,思绪万千,饱含忧伤,顿生悲戚。凄凄切切,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h3> <h3>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遥想当年白石山坑口上上下下士气高昂,整日人声鼎沸,车水马龙,红红火火,生产繁忙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h3> <h3> 父辈们以矿为家,勤勤恳恳,埋头苦干,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里是他们献出自己青春年华和奋斗、奉献了一生的地方。想不到仅仅六十多年的时间竟然落得如此衰败和荒凉,先辈们的远大理想、青春热血、花样年华,艰苦奋斗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斗志,以及艰辛的劳动成果都被埋入了这片荒芜的废墟中,怎不让人触景伤情,潸然泪下。</h3> <h3> 岁月如棱,回首往事,一段段的破碎支离,一幕幕的喜怒哀忧,点点滴滴,早已刻在白石山的废矿石上。都说往事不堪回首,可还是忍不住去回忆,到最后,竟是不能相忘。</h3> <h3> “秋尽寒霜落叶黄,芦花荻絮任西风。人去荒芜江湖静,虫寂鸿去岭壑空。”在19年的秋天,一排排低矮的土房,就这样被铲车一铲平了,铲去了曾经辉煌的过去,也铲去了心中的情结,更铲走了那些旧时光。</h3> <h3> 瘦削的小道, 枯竭的矿井,再也不会承受往日的繁华了,只剩下秋荻凄凄的陪伴。往事己成过往的云烟,生活终归只剩回忆。</h3> <h3> 或许,那以后的深秋时节,在灰色废矿场与绿树掩映的山坳里,枫叶依然红在蓝天下,只是,枫树下那些淳朴纯真的日子,成了过往。</h3> <h3> 倘若生命也有轮回,父辈们背井离乡,安家落户,在废墟上建设矿山的历程,就可以再来一次激情蜕变,重新演绎那一个个闪亮的日子。那么,我相信矿山人依然会用开山凿岩的“隆隆”炮声,为中国梦贯穿一条时光隧道!</h3> <h3> 别了,白石山!坑口不在,矿魂犹存。就让此文纪念那再也回不去的时光 ……</h3> <h3> 文章是我们画矿白石山矿山子弟吴先生的杰作,此文写出了矿山人对往日白石山的深厚情感,饱含了我们矿山人对往事的追忆,有种割不断的情愫。其实认识作者是在一次偶然的接触才得知他也是我们白石山矿山子弟。初看此文是在同学朋友圈转发上看到的,觉得文章写的太好了,为了让更多的白石山矿山人欣赏到这样的美文,也就立刻转发起来。没想到被作者看到,并疑问文章怎么没有后半篇,我这才想起可能是微信字数限止的原因吧,于是特别制作出美篇,纪念曾经养育过我的这片热土--白石山,特加上自己曾回白石山拍到的一些照片和自己翻唱的《往日时光》来加以点缀,也算是为了把这份眷恋之情留住吧。作者才华横溢,妙语直戳心灵深处,写出了我们矿山人的心声,是我们矿山人的骄傲,为我们矿山人加油!</h3> <h3>《往日时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