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在2008年、2009年,国务院和科技部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问题,下发了专门文件,其中有国务院《关于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09-9号),科技部等六部门《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意见》(国科发政2008-770号),科技部《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国科发计2009-269号),科技部《国家科技计划支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暂行规定》(国科发计2008-338号)等,科技部也连续审批了三批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试点)联盟,并给予(试点)联盟一些重要的优惠政策,如(试点)联盟可以向科技部直报国家科技计划等。但是前几年,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工作并没有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尤其是没有引起企业的重视。</h3> <h3>2013年后,在科技部创新办、中国技术市场协会品牌中心等单位的大力推动下,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工作才开始蓬勃发展起来。</h3><h3>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中小企业创新品牌培育推广中心发挥自身优势,为帮助各产业组建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门创新组建了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培育)联盟,在一些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筹建过程中,提供培育、孵化、管理等专业服务。</h3><h3>我们在工作中发现,虽然国务院和科技部对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十分重视,已出台了若干个文件,科技部审批了三批试点联盟,但社会上大多数人、单位,对国家产业联盟政策不清楚、对本联盟如何组建不明白、对本联盟组建后该怎么干不知道,对组建联盟没信心、对产业联盟到底能发挥什么作用心里没底。</h3><h3>我们把这种社会共性现象叫做“三不两没有”,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筹建过程中“三不两没有”的问题至今没有真正解决,包括一些试点联盟和一些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地方政府,都不同程度存在“三不两没有”的问题。</h3><h3>不解决“三不两没有”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筹建、运行,特别是会直接影响国家产业技术创造战略联盟成立后的管理与运行。</h3><h3>产业联盟是国家必走之路,一个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后如不能规范管理、高效运行,将达不到联盟成立的目的。</h3> <h3> 产业联盟的概念及构建产业联盟的目的 :</h3><h3>产业联盟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产业联盟把产业做强做大。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的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已经实现跨越式前进,进入信息化时代,而产业联盟则是信息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实现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产业化应用的重要路径。产业联盟彼此之间都是互相融合发展的,无法独立存在,一边牺牲,一边融合,辩证地往前发展。</h3><h3><br></h3><h3>产业联盟的定位 :</h3><h3>首先产业联盟不是“山寨版”的社团组织,产业联盟没有真与假,只有规范不规范。第二,产业联盟不是社团组织,不要把产业联盟和社团组织混为一谈,更不能用管理社团组织的办法来管理产业联盟。产业联盟,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归属科技部主管的,除此之外其他任何(政府)部门都没有权利说三道四和指手划脚。<br></h3><h3><br></h3><h3>产业联盟内部的“金三角”结构 : </h3><h3>即以企业为主体、大学和科研单位为技术支撑、以政府(包括从中央到地方)为顶层设计和具体服务。三者缺一不可。</h3><h3>明白了产业联盟内的“金三角结构”就明白了它存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其中政府起到两个作用,出台政策和提供具体服务,包括政策支持、资金支持以及为产业联盟创造营造好的发展环境等等。<br></h3><h3><br></h3><h3>产业联盟可以用“四句化”来概括:</h3><h3>即国家搭建平台、平台集聚资源、资源服务创新、创新推动产业。理解了这四句话,基本上就可以把产业联盟搞清楚了。<br></h3><h3><br></h3><h3>产业联盟发展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三不两没有”:</h3><h3>即对产业联盟发展的政策不知道、对如何组建一个产业联盟不明白、对联盟组建后如何标准规范地运行不清楚。</h3><h3>这些问题尽管存在,但随着国家相关机构对产业联盟的管理服务提升正在逐步解决。<br></h3> <h3>来源: 国家科技部孙小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