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敬爱的炳生兄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一百天了。您意外地倒在了您心心念念的旅游援疆路上。您走得是那么的匆匆忽忽,又是那么的令人揪心。您的不幸离去惊动了当地的党政领导、公安干警和数千民众,他们尽心尽力、彻夜不眠地组织搜救,然而终究回天无力,不幸还是发生了。您那经过部队熔炉锤炼、有着多年军人生涯的英灵,一位普通共产党人的英灵,伴随着您青春年代的浓浓西北情结,已经深深地与祖国新疆大地融为一体,或化为一缕青云升腾在那浩瀚无垠的天堂太空,护佑着我们在人生旅途上继续前行。那天您突然离世的噩耗传来,犹如晴天霹雳,我们都难以置信这是真的,失去亲人手足的悲痛心情至今久久难以平复,很多平凡往事浮现眼前,情同手足的思念涌上心头。总想留下一些纪念的文字,今天终于动笔写就这个美篇。我们曾经相约要陪您去看看您那年当兵挥洒过青春的甘肃天水,我们也曾经相约要一起回祖籍福建家乡看看父母出生的福州连江,我们还曾经相约70岁前逞自己还走得动要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去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但如今这些都成了您未竟的遗愿。人生本是一场盛大的旅行,其可贵美丽在于不懈的追求和自我的突破。值此吾兄辞世百日祭,谨以此美篇图文,寄托我对炳生兄的无限哀思和深切缅怀,愿您在天堂无忧无虑,一路走好。也请您放心,我们活着的家人会相互扶持照顾,珍惜和共享未来的幸福和美好。如果有下一辈子,我们还做好兄弟。在此也感谢所有关心、关爱您的亲友、同事、同学和邻里们。安息吧!炳生哥,我的可亲可敬的兄长!</h3> <h3>胡炳生(1951.7.12——2019.7.21),中国共产党党员,复员退伍军人,高级政工师,出生于上海,祖籍福建,大学本科文化程度,退休前长期担任上海国有企业的党务干部。1969年3月,他从上海向明中学初中毕业后参军入伍,来到祖国的西北陕甘地区,在兰州军区5257部队先后担任连部文书和班长,曾获部队多次嘉奖,荣立个人三等功,并因国防建设需要超期服役。1974年复员回沪后,他在上海建工局所属上海基础工程公司长期从事基层党务工作,先后担任工程队、特种工程研究所和分公司党支部书记、机关党总支副书记、公司党委工作室主任等职,为培育和锻造一支过硬的铁军建设队伍,为上海及各地的重大工程建设作出了贡献,直至2011年7月光荣退休。2019年7月21日下午,他在随团参加旅游援疆的途中不幸于喀什市岳普湖县达瓦昆沙漠景区内遇难辞世,享年六十九岁。</h3> <h3>前几天,在整理胡炳生的生前遗物时,从他珍藏的一件件纪念物品和一份份文字照片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共产党员、一个基层党务工作者平凡而又闪光的人生经历,他对党忠诚,憨厚朴实,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快乐生活,勤俭持家,热心公益,乐于助人的崇高形象、音容笑貌和优秀品格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图为胡炳生退休前使用过的工作名片。</h3> <h3>这是记载胡炳生入党岁月的珍藏纪念卡。他入伍仅一年即因表现优秀于1970年4月25日被光荣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位有着近五十年党龄的优秀党务工作者。他也是我们四兄弟党员中第一个入党的。他的一生,是勤勤恳恳为党工作的一生,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五年的部队锻炼和军人生涯,在他人生道路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奠定了他一生奋斗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基础。</h3> <h3>这是他退休那年,即2011年,恰逢建党九十周年,组织上赠送给他的纪念品。他一直细心珍藏着。睹物思人。回忆他生前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一个共产党员、党的基层干部的形象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h3> <h3>党在我心,与党同行。这是胡炳生一生的真实写照。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50后一代人,有着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深厚情感,具备吃苦耐劳、牺牲自我的奉献精神,这在胡炳生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不论在单位里,在社会上,还是在家庭里,也不论在上班期间,还是退休以后,他始终如一地珍惜共产党员称号,恪守正直为人、诚恳待人的准则。他是单位同事心目中的好带头人和实干家,是父母家人孩子心目中的好儿子、好丈夫、好女婿、好兄弟和好父亲,也是朋友同学邻居心目中的热心人。</h3> <h3>每个共产党员都是一面旗帜,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他是这样要求支部党员的,更是这样要求自己的。</h3> <h3>这是他保存的《中国共产党章程》。</h3> <h3>他收藏的纪念品大都与党、团建设有关。图为建党九十周年纪念邮册。</h3> <h3>这是纪念建团80周年的专题邮册。</h3> <h3>这是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的邮册。</h3> <h3>这是上海市政府今年颁发给全体在役或退役军人的“光荣之家”铭牌。他收藏在家里,没有挂在门外。这符合他一贯低调行事的风格。</h3> <h3>这是胡炳生于1969年3月入伍参军前在上海淮海路万代红照相馆拍摄的彩色照片,送给家人和同学留念。此后一别三年,他与父母家人只能靠通信联系。我当时在家读中学,负责给在外地工作的三个哥哥写回信,转达父母亲的问候和关切。这也练就了我的写作。记得当年的军邮是免贴邮票的。</h3> <h3>这是胡炳生当年佩戴过的解放军领章与帽徽。他一直珍藏在家里。他早年投笔从戎,参军来到祖国的大西北,他心中对第二故乡的西北情节一直挥之不去,且随着岁月的流逝,情感越来越浓。</h3> <h3>这是胡炳生入伍第一年的国庆节期间,在西安钟楼的留影。记得他当年把照相底片一起邮寄回家,由我在上海加印后分送远在各地的哥哥们惠存留念。</h3> <h3>这是胡炳生当年出席部队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会的纪念册。</h3> <h3>图为1973年,胡炳生在部队荣立三等功,光荣出席师部表彰会的出席证。(那张立功奖状曾挂在重庆路老家墙上,还未找到)</h3> <h3>这是他珍藏的当年部队颁发的学习资料。</h3> <h3>这是1969年春节,我三位哥哥分别参军或上山下乡准备奔赴边疆前的全家合影。</h3> <h3>图为1972年春节,二哥从部队回家探亲时,我们四兄弟在人民公园合影留念。我的三个哥哥当年赶上老三届上山下乡一片红,在1969年3、4月份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分赴内蒙、陕西和黑龙江,这是分别四年后兄弟们第一次回沪相聚。</h3> <h3>这是四年后,即1973年春节,一家人在上海重聚时的团圆照。</h3> <h3>这是70年代后期兄弟们在上海北火车站送别探亲后返回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三哥时的合影。</h3> <h3>这是六十年代兄弟们在家附近的复兴公园合影。</h3> <h3>这是30多年前我哥哥参加我婚礼时的合影。</h3> <h3>这是50年代后期我们全家的幸福合影。如今父母亲和我二哥已经离开了我们。</h3> <h3>这是胡炳生幼年时期唯一的一张照片。他从小热爱学习,追求卓越,尊敬老师和长辈。他的一生,是刻苦学习、不懈追求的一生,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h3> <h3>这是胡炳生刚刚就读淡水路第二小学时的照片。他在小学时就显露出音乐和美术的爱好,学会吹一手好口琴,还喜欢画连环画。他从家里带到部队去的唯一随身物品就是心爱的口琴。</h3> <h3>胡炳生儿时曾在少年宫师从罗步臻大师学习绘画,打下了一定的美术功底。这为他日后在部队和工地出宣传板报、陪同辅导儿子外出写生深造美术专业特长,以致退休后发展旅游摄影爱好等等,都奠定了很好的美学基础。图为他当年临摹的兄弟俩自画像。</h3> <h3>胡炳生儿时的画作之二。</h3> <h3>胡炳生儿时的画作之三。</h3> <h3>这是胡炳生1965年考入市重点向明中学的学生证。当年我三个哥哥同时考入该校的高、初中部就读,在弄堂里传为佳话。遗憾的是不久后文革爆发,学业中断。他们都是在十年以后才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组织的培养获得大学本科或研究生学历的。</h3> <h3>这是向明中学校长四十年后为他们补发的荣誉毕业证书。</h3> <h3>这是胡炳生1983年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准考证。为了追回被文革耽误的学业,经过四年的不懈努力,他完成了十四门课程的考试,终于在他36岁那年获得了上海大学文学院秘书专业的毕业文凭。</h3> <h3>该专业共有十四门课程,他十三门都是一考通过,但唯独“中国通史”这门课,他契而不舍地考了三次。可见当年自学考试有多难,历尽艰辛才过关。</h3> <h3>这是他珍藏的自学考试毕业生纪念册。</h3> <h3>1993年,他已年过不惑,在工作紧张,家务繁重,上有老下有小需要照顾的巨大压力下,为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仍不放弃学习追求,硬是挤出时间报考了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济专业本科班的学习,并顺利毕业。</h3> <h3>这是他就读中央党校本科函授班的成绩报告单。</h3> <h3>一边工作,一边读书。这些成绩得来多不容易啊!和儿子同桌复习功课,是当年他家里的常态。</h3> <h3>他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懂一行。有段时间公司安排他负责档案管理,他参加了相关业务培训,通过考核获得了任职资格。</h3> <h3>图为上海市档案局颁发给他的结业证书。</h3> <h3>这是胡炳生1991年被聘为助理政工师的聘书。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他在国企政治工作岗位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探索了创新的方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被聘为高级政工师。他的职业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高度。</h3> <h3>胡炳生在54岁那年以优秀成绩通过市里组织的高级政工师培训考核,被聘为高级政工师。</h3> <h3>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胡炳生用自己的一生,实践了毛主席的这一光辉题词。他把部队的优良传统作风带到地方,在基层党务工作中进一步发扬光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拓创新,在平凡的工作中作出了不平凡的努力和成绩,向党组织递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赢得同事们的尊敬。</h3> <h3>这是他珍藏的半月谈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纪念封。</h3> <h3>这是他在公司党员“三讲两学”活动中精心准备的讲稿。</h3> <h3>这是他留下的部分讲稿笔迹。</h3> <h3>这是胡炳生参加党团组织活动的集体照。</h3> <h3>走访革命纪念地,传承红色记忆,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是公司党团组织活动的经常内容。图为胡炳生和同事们在周恩来故居参观合影。</h3> <h3>这是他珍藏的上海建工集团颁发的世博工程建设者奖章。胡炳生的一生,是为党勤奋工作的一生。他当过兵,扛过枪,拿过笔,做过起重工,也担任过基层领导和党务工作,参与管理过许多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不论在什么岗位上,他都是兢兢业业,克己奉公,团结同志,身先士卒。他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到职工群众心坎里,较好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保证了各项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h3> <h3>他退休前那几年,正是上海世博会建设如火如荼进行的年代。上海的许多重大建设项目工地,都留下他的足迹,都倾注了他和同事们的心血。他撰写的关于世博会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的报道屡屡见诸媒体报端,在那段时期也是最为集中的。</h3> <h3>这是他珍藏的世博会画卷:万国风采耀浦江。</h3> <h3>这是他珍藏的世博会吉祥物“海宝”挂件。</h3> <h3>胡炳生的人生旅程与大桥建设紧紧相连,他参与了东海大桥等国内多座著名大桥的建设,对桥梁工程有特别的情感。他一生情系大桥建设。这是他分别在建设中的杨浦大桥、卢浦大桥和江阴大桥工地上留影。</h3> <h3>这是纪念杨浦大桥主桥合龙的首日封。</h3> <h3>他在公司党办工作期间负责媒体宣传工作,为各大新闻媒体撰写了大量反映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重大建设工程项目进展情况的报道,宣传了城市建设发展的成就新貌,扩大了上海基础公司在全国的影响力。</h3> <h3>胡炳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建设铁军从来没有半吊子工程。这是胡炳生为新闻媒体撰写的部分稿件:发扬铁军精神 攻坚克难破瓶颈<br>相关推荐<br>·中华建筑报·《艺术教育》2019年07期·《中国就业》2019年01期·《铁军》2019年03期·《中国书法》2009年11期<br>上海地铁轨道交通10号线一期始于杨浦区新江湾城,止于虹桥飞机场,正线全长36公里,贯穿五角场、四川北路、南京路、豫园商场、淮海路、新天地、虹桥、古北等主要商圈,是目前地铁中唯一穿越众多商业区的轨道交通线。上海基础公司盾构分公司经过26个月的艰苦奋战,于2009年7月18日完成了轨交10号线5.1标段区间天潼路—曲阳路站3个区间6条隧道的结构贯通,为确保世博会前10号轨道交通(一期)正式交付使用奠定了基础。<br>$$5.1标段区间盾构推进工程是轨交10线的瓶颈,面对工程时间紧、风险高、地面保护建筑物多,特别是盾构推进需穿越3个老式住宅小区,稍有不慎,居民房屋结构被破坏,基至发生家毁人亡的惨剧。盾构分公司发扬无坚不摧、奋发向上的铁军精神,在项目经理郑世兴的率领下,不畏险阻、攻坚克难,依托公司强大的技术、人力优势,结合工程实际,合理运用施工方案,最终抢得时间节点。<br>$$攻克地质难点 减少地表沉降$$ 轨道交通10号线5... (本文共2页) 阅读全文>><br>权威出处: 中华建筑报2010-01-14</h3> <h3>爱铁军,建铁军,我为铁军添光彩。这是基础公司成立四十周年纪念首日封。</h3> <h3>这是胡炳生出席公司各届党代会、职代会和科技会议的代表证。</h3> <h3>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胡炳生深知人才兴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在研究所担任党支部书记期间,做科技人员的知心朋友,把党的关怀送到科技人员心坎里,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h3> <h3>这是他退休前参加公司党代会的合影。</h3> <h3>这是基础公司党代会的纪念册。他这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基础公司。记得有一年,公安机关面向全市招聘干警,他以优秀成绩脱颖而出。当公安部门去公司商调时,被公司婉拒。理由是他当时在工程队担任党支部书记,领导着几百名职工。军人以服从为天职。他愉快接受组织的决定,在公司一直干到退休。</h3> <h3>四海为家,艰苦创业。在基础公司工作期间,由于项目多,工地多,人员流动分散,他上班的地点也不固定,经常是离家很远,早出晚归,甚至一段时间要吃住在工地,照顾不到家里。他在沪东造船厂、江南造船厂、上钢三厂、浦东自来水厂和4805厂等工地使用的出入证至今保存着,见证了当年的那份艰辛。记得他儿子出生时,他正在4805厂工地上班,为纪念那些日子,便取“军港”的谐音,给儿子取名叫俊刚。</h3> <h3>图为纪念册内页。记录了上海基础公司承担的上海乃至全国的各项重大建设工程,被命名为“建设铁军”,荣获全国劳动模范集体的光荣称号。胡炳生和他的同事们就是这些重大成就和铁军队伍建设的无名英雄。</h3> <h3>无坚不摧,奋发向上。这也是作为这支铁军队伍一员的胡炳生所具有的顽强意志和品格。</h3> <h3>这是他生前佩戴过的老光眼镜。他参军入伍那年的视力可是1.5。岁月不饶人啊。转眼间,眼睛开始老花了。</h3> <h3>这是他早年使用过的收音机。每天收听国内外重大新闻,天下大事早知道,是他早年养成的生活习惯。后来有了微信,他也是每天关心时事,和朋友们沟通交流。</h3> <h3>这是胡炳生保存的计划供应时期的粮票。记得他当年入职基础公司当起重工属重体力劳动,每月供应定粮有40多斤。</h3> <h3>这是80年代初,胡炳生和家人在一起。从他整理得井井有条的那些珍藏物品,可以想见他是一个多么热爱生活的人。</h3> <h3>这是胡炳生2009年春节和家人在一起。这是一个和谐美满之家,我二嫂说他们婚后相敬如宾,相濡以沫,从来没有红过脸。儿子也学有所成,十分孝顺,在中国美院毕业后从事会展创业。</h3> <h3>这是胡炳生夫妇俩在儿子的婚礼上致祝辞。</h3> <h3>胡炳生和老同学在一起游览浙江象山的合影。</h3> <h3>他今年5月,最后一次参加老同事聚会是在崇明岛的明珠湖。我看到他编的一段记录老同事欢乐聚会的视频。</h3> <h3>这是他收藏的香港回归祖国纪念章。心系祖国的统一大业,盼台湾早日回归,也是他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最大的心愿。他退休后曾和我嫂嫂一起去香港,澳门和台湾旅游,观赏了那里的美丽风景和风土人情。</h3> <h3>退休后,胡炳生以手机作为拍摄工具,在和家人、同事、同学及邻居们一起游览祖国大好河山的过程中,拍摄了不少有创意的照片,并通过微信与大家共享美好,获好评点赞无数。这也是他很开心的一件事。</h3> <h3>这是胡炳生2018年在文莱旅游时留影。退休后,他和家人朋友走出国门旅游,先后到过法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柬埔寨、越南、俄罗斯等一些国家,拍摄了大千世界的大量风光和人文照片,还来不及整理汇编成册。</h3> <h3>图为胡炳生2018年底,在游览竣工不久的港珠澳大桥。那年正好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们兄弟妯娌同游广东深圳。他在退休后的8年里,和家人朋友一起几乎走遍了全国各省市区,包括西藏、云贵高原。今年7月,是他第一次来到新疆大地,这里的人文景色深深吸引着他。</h3> <h3>胡炳生今年5月在武夷山旅游的近照。这是我陪他一起旅游的最近也是最后一次。这些年,我们一起到湖北、山西、内蒙、山东、广东、福建及江浙一带旅游,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也拍摄了不少值得回味的照片。</h3> <h3>2016年,我和胡炳生在湖北武当山旅游时为他留的影。那天上山索道检修停运,我们是徒步上山的。</h3> <h3>这是同年,我和胡炳生在武汉黄鹤楼旅游时为他留影。登上黄鹤楼,极目楚天舒。感受那“一桥飞架南北,天塹变通途”的豪迈。</h3> <h3>保持一颗童心,乐观对待生活。图为今年四月,我们兄弟同游佘山,胡炳生在松江深坑乐园荡秋千。</h3> <h3>7月8日,炳生哥和我嫂嫂随旅行团来到新疆旅游。一路上,他拍下了大量美景和当地的风土人情,每天在朋友圈与亲朋好友快乐分享。但7月21日,他的微信随着一场意外而嘎然定格在这一天,成为他留给我们的最后绝唱。</h3> <h3>这是胡炳生拍摄的部分旅游援疆照。记得董卿在主持朗读者节目时说过:“做这个节目总是会情不自禁地在心里感恩,感谢这些所有用命写字的人,把光留给了世界,照亮了我们。”今天,我在编写这个美篇时也想对炳生兄说,感谢象您这样用命拍照的人,您把美丽的光影留给了世界,照亮了我们。</h3> <h3>飞翔的天鹅</h3> <h3>浩瀚的沙漠</h3> <h3>蜿蜒的湖泊</h3> <h3>吉祥的祝福</h3> <h3>悠闲的母子。</h3> <h3>热情的维族同胞。</h3> <h3>海拔最高的斜拉旱桥。</h3> <h3>美丽的天山天池。</h3> <h3>越野的冲刺。</h3> <h3>弹起我心爱的冬不拉。</h3> <h3>红山的呼唤。</h3> <h3>7月26日,我们家人赶到炳生兄不幸辞世的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达瓦昆戈壁滩现场,用当地的格桑花和鲜果祭奠他的英灵,表达亲人们的哀思。</h3> <h3>寂寞常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得知炳生兄不幸离世,家人都沉浸在极度悲痛之中。我女儿因出差国外,连夜写信寄托她的哀思。这封信也由我带到新疆随着炳生兄的遗体一起火化了。不知他收到否?原文发在这里:<br>二伯伯:<br> 没想到是以这样的方式和您告别。经历了惊慌、焦急、满怀希望、一次次失望,我始终觉得还能再见到您。每每都说抱最坚定的决心,做最坏的打算,但今天尘埃落定,才知道其实我们一直只是心存希望,现在只能用这种方式和您说原本在您回来后想说的话。<br> 都说子欲养而亲不待。您作为我的长辈,我爸爸最亲近的哥哥,没想到我第一次有这么深刻的体会竟是因为这场意外。虽然明知道明天和意外不知道谁先来,但其实也没有真正放在心上。最后一次见到您,是上次在唐宫的午餐,那时候还说南京路上新雅的早茶更值得一去。我那时候还是漫不经心,以至于现在除了您叫我名字的神态,那声“小吉吉”的语气,其他的,我竟也想不起来什么,如今后悔是没用了。<br> 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带走了您,只希望您生前没有太多遗憾,也不遭太多痛苦。也不知道您是否还看着我们,关心着我们,只希望您不要过多担心,不要被这担心困住。我之前对爸爸说,您停留在追寻自己理想生活的道路上,如果您只是换一种方式存在,那希望您能够继续这份理想,希望您对世间没有怨恨,也能无所执念。对我们来说,亲人已经失去,最难的便是放下。我们将永远怀念您,也希望您原谅我曾经的无心。释怀您的意外,才是我们接下来要面对的。如果有一天再见到您,希望您能说天堂很幸福,一路上已无苦难。<br> 我之前对爸爸说,您没有受病痛折磨,走得洒脱。愿您保佑二妈妈、刚刚哥哥和嫂嫂走出悲痛,继续美好生活。愿您保佑爸爸和大伯伯、三伯伯全家安康。愿您保佑我们所有亲朋好友安康。我之前说,我不害怕自己离开,我怕自己离开得不干脆。我怕身边的亲人离开。没想到您居然会这么早离开我们,这么突然,这么令人震惊!<br> 我会抓紧每一分秒,我会用心生活,心怀善意,我会珍惜已有的一切!谢谢您,这些都是您教会我的。<br> 安息吧!二伯伯。<br> 您的侄女:吉吉<br> 二0一九年七月二十五日</h3> <h3>12月13日,胡炳生的骨灰安葬仪式在嘉定望仙公墓举行。</h3> <h3>安息吧!我敬爱的哥哥!我至亲的兄长!</h3> <h3>炳生哥,我亲爱的兄长,您的一生是平凡而又光辉的一生,您虽然没有留给家人很多的物质财富,但您的珍藏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煜明弟写于2019年11月初</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