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妈原创文】如何对孩子说“不”

༺Memory༻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个共性特点。那就是,家长总愿意直接和孩子说否定句。比如:不能看电视,不能碰,不能跑,不能动等等。但往往你越是这么说,孩子就偏偏这么干,然后我们顺理成章的认为孩子不听话,不好管,甚至认为孩子开始叛逆。那我们现在一起来做个小游戏,请你闭上眼睛,此刻请你不要想老虎,不要想大老虎,不要想白色的东北虎。好,请你睁开眼睛,刚才你闭眼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你刚刚闭眼的时候在想什么?是不是在想老虎?而且随着我说不要想的内容的具体细节,而想的更加细致。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潜意识都不愿接受否定的词汇。也就是说,越是“不要做”的事情,潜意识越是会告诉你“要做”。那我们想想看,我们成人都如此,何况我们的孩子呢。<br> 那我们应当如何去与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有效沟通呢?我将我与宝宝相处的经验,分享给大家:<br><br>第一,记住,永远不要面目狰狞或大吼大叫的与孩子交流。<br><br>因为那一刻,孩子会因为内心的委屈、压抑甚至恐惧,而压根没留意你说了什么。但是,你的表情、你的情绪、你的音量,他会牢牢地记于心间,当以后他在处理类似的情景时,就会直接拿来照搬照做。所以,你希望你的孩子未来如何与人沟通,那么家庭当中就要行云流水般的去浇灌。那可能你也会想,但有的时候,真的是气的我忍不住怎么办?教大家一个道家的有效方法。当你愤怒的恨不得大拍桌子的时候,请深呼吸,然后开始点头,这样你的情绪就很快就会消下去,然后内心就会告诉你,接受这一切,接受、接受,然后火气就会慢慢往下消退了。大家不妨试一试。<br> 第二,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与他交流。<br><br>暖暖数学思维班上有一位孩子家长曾在群里和大家探讨,说他的孩子怎么也弄不明白坐标,怎么讲都不会,教这一个题就给她气的不行。要知道,暖暖班级的孩子最大的也就四岁,直接跟孩子说坐标这么抽象的术语词,她一定是不能理解的。如果我们家长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幼儿园的幼师甚至小学低年级阶段的老师上课,都是怎么和学生说话的?一定是奶声奶气,俏皮欢快,且不断形容,模仿,加深孩子记忆的。这就是儿童语言。所以说,家长在与孩子交流的时候,一定要用不同阶段的孩子能听懂得话,与之交流。<br> 第三,换思维、多角度的交流。<br><br>我们都知道,英文学到一定阶段,最难的是英文思维的转换。因为中文在许多语句顺序等方面的思维方式是有所不同的。我们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思维沟通也如此,尤其是面对不同年龄年龄阶段的孩子。我们仔细回想,在我们孩子刚能与你交流的时候。你问他,宝贝你是喜欢妈妈还是爸爸呀?孩子会说爸爸,如果你问喜欢爸爸还是妈妈呀?孩子会说妈妈。你会发现,孩子的答案永远是最后一个。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脑最易记住最后的那一刻,尤其是在孩子发育阶段,记忆表现还不那么强,语言表达也没有那么丰富,所以最后出现的那句话、那副画面、那个声音,会直接令他加深记忆。如果爸爸妈妈们想让孩子喜欢你给他报的兴趣班,想让孩子喜欢看牙或者喜欢上某件事物,那么在体验的最后部分,一定一定要让他感到愉快、开心,甚至不想离开,如果达到这个效果,那么即便他在这个学习或体验的过程中有不开心,又想放弃等负面情绪出现,也会因为最后的一个愉快的结尾感受而抱有下一次的期待,或者说下次你在让他去体验、去学习,他会欣然接受。<br> 我们所说的换思维、多交流的交流就是如此。过去我们不希望孩子看电视,可能会直接跟他说“别看电视了”、“不要看了”,甚至“我说话你没听见吗?”然后可能就大发雷霆了。通过今天的沟通梳理,我们先来看看这种方式有什么问题,然后顺藤摸瓜的推理一下,孩子会出现什么样的反应情况。首先,别看电视了,将“看电视”这个词留在了最后,加深孩子的最后记忆,然后“你没听见吗?”又强化了人脑潜意识的不接受否定。我们来看看孩子内心接收到的信息是什么:电视,没听见。然后他和你表达出来的,就是他接收到信息反馈“我要看电视。你听见了吗?”这就是我们大人常常认为孩子与我们对着干的一个原因——思维没对上。那我们应该如何改变跟孩子说“不”,并以此提升有效交流呢?<br> 首先,让孩子知道你在说什么。还是拿看电视为例。<br><br>“不可以看电视”——命令+否定式<br><br>可以改为:<br><br>“看电视?不可以”——明确内容+表达态度。<br><br>让孩子明白,爸爸妈妈知道你想干什么,但是不可以,然后再去说不可以的原因,加深他对这件事不可以原由的理解。同样的意思,同样的目的,但说出来的方式不同,效果也就不同。我将这种方法做了一个公式(下图),以便大家理解。 <h3><font color="#010101"><h3>(理解+态度+原由)+引导</h3><h3>理解就是先与孩子共情,让他知道你明确他的想法。然后表明态度,也就是告诉孩子我知道你要做的这件事行不行,之后说明行与不行得原因,一定记得,行与不行都要说明原因,这三点连续结束后,就是开放式的探讨环节了,如果可行,我们接下来要怎么做,如果不可行,我们有什么办法。</h3><h3>举例:宝贝,妈妈知道你还想看电视对不对?但是现在不可以喽,因为我们事先已经达成一致,看10分钟就要让眼睛休息的,因为眼睛累了,你就会看不清楚东西了,你希望这样吗?...好,那妈妈带眼睛谢谢你,谢谢你能够为他着想,让他可以休息一会。那你现在想想,我们可以玩点什么呢?...嗯,好主意,我们就玩这个。(如果孩子想不出来,给她引导做参考,玩玩具、看书还是画画?)</h3></font></h3> 在生活中,不断的以这种方式与孩子交流沟通,不但能够提升孩子的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关系,以后他在处理周边问题,以及与人交往上,就会更加有条理、更加变通。<br> <p>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这些办法可能在初期会不尽人意,所以需要家长耐下心来,等待孩子发生蜕变的那一天。面对孩子的成长,让我们记住龙应台的那句话“孩子,你慢慢来。”<br></p><p><br></p><p>【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明出处。尊重原创,文明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