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算起来我在北京生活已经七八年了,逛遍了北海、景山、颐和园,也遊览了故宫、天坛、恭王府,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北京的老胡同。离开了车马喧嚣的闹市,来到清静的老胡国,感受老胡同的平和和安逸,似乎我的心也安宁了许多。</h3> <h3> 每当风和日丽,我都愿意独自毫无目的地游走在老胡同里。尽管这里并不整洁,自行车摆放得七扭八歪,角落还堆放杂物,不時飘来阵阵烧菜的油烟。但是,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让我我感受到老胡同的真实、温馨和人情味,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过往的悲凉。</h3> <h3>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北京的老胡同没有皇宫大院的奢华,没有商业闹市里的浮躁,也没有高楼大宅里人与人之间的生疏,它原汁原味地呈现了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不加雕饰地展现了市井民情,给人以家的温情和友善,引发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深思和感悟。</h3><h3><br></h3> <h3> 老胡同是北京域市道路的一部分,它的形成和北京的城建历史是分不开的。北京这个六朝古都,其实真正形成现在这个模样是以元大都为基础的。</h3><h3> 元大都实行的是里坊制,把北京规划为五十个方形的坊,坊与坊之间的道路称街(路),横平竖直直通城门或城墙。坊內又由街分割开来,直通坊间的主街。再往下就由胡同、巷分割开来,直通街路。这种道路格局四通八达,畅通无阻。衔坊,街与坊,胡同与巷、街、大街共同形成了北京道路的肌理。</h3><h3> 北京的斜街,是由干涸的河道形成的,当初的规划不是街。</h3> <h3> 北京的胡同由四合院和临街的房子组成,多数是清未民初遗留下来的老建筑,朱门青砖黛瓦,古香古色。道路一般有四五米宽,窄的只有二、三米。这样便于兩边住户的来往交流。</h3> <h3> 还有更窄的道路,称"夾道″,只有一米多宽。其实,这里不是道路,是予留的防火间距。人们盖房子時,先后都留下一米多的间距,仿止失火時"火烧连营″,日久就形成了"夾道"。</h3> <h3> 人们十分注重门房的修建和装饰的。有钱人家都有高大的门楼,显得气派尊贵。没钱的人家也在临街的房门下了不少工夫,显示了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追求。</h3> <h3> 北京的胡同是由清.民国和现代的住宅形成的,门房在不同历史時期出现了不同风格。这座民国時期修建的门房,是砖石结构,装饰西洋风格的图案,带有浓厚的异域风情。这些不同時期的建筑,使老胡同色彩嫔纷,目不睱接。</h3> <h3> 这座门虽然老旧,但是它保留了原有模样,斑剝的门板,充满了历史的沧桑。</h3> <h3> 北京的老胡同多数都绿树成荫,郁郁葱葱。有的道路兩旁的枝叶都搭接到一体,遮天蔽日,沐雨栉风,让人赏心悦目。这些树木给胡同里的人们遮阳避雨,也让古老的胡同显得生机勃勃。</h3> <h3> 这棵种在院孑里的柿孑树,高大的枝干伸出了墻外,果实累累,带来了丰收的喜悦。同時,掛在树枝上的橙黄色柿子,在灰墙黛瓦的映衬下,别有一番意境。</h3> <h3> 像这样上百年的老槐树,在老胡同里并不罕见,它枝繁叶莪,苍老顽强。春夏季节,当槐花盛开,十里飘香,无论春阳生暖,还是树下赏月,都会感受老槐树的深沉、浓烈和博大。</h3> <h3> 北京是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漫游在老胡同里,不经意间就会看到一座深宅大院,历史的风烟使它变得古朴沧桑。</h3><h3> 这是克勤郡王府,建于清顺治年间,是第一代"铁帽子王"代善儿子的府邸,斗栱飞檐,雕梁画柱,彰显王公贵族的豪华和贵气。现在是西城区第二实验小学校。</h3> <h3> 湖南会舘,修建于光绪十三年,原为接待湖南进京赶考人士的场所。1920年毛泽东同志曾在此居住,并进行早期革命活动。</h3><h3> 院中原有戏台和文昌阁己拆除,其他主要建筑保持完好。</h3> <h3> 这是嘉靖年间修建的江宁郡舘的一部分,为二进式四合院,院落比较规正。现为社区党群活动场所。</h3> <p> 北京老胡同文化,不仅体现在建筑和自然环境上,还体现在人与人之间依存、交往和情感交流上。有句老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住在胡同里的居民,一辈子甚至几辈子相伴为邻,在长時间交往中互帮互助,互相依存,结下了浓浓的甚至胜过亲情的邻里感情。这种感情是真挚的,纯粹的,是长時间打磨形成的,因此是难忘的。</p> <p> 住在胡同里的人天生幽默耿直。夏日里每当夕阳夕下,胡同里的人搬个板櫈,聚在老槐树下乘凉,侃大山。由于与皇城近距离接触的优势,上至国家大事,下至针头线脑都能讲出段子。虽然语言诙谐,但却一针见血。</p><p> 比如调侃外地人太多: "我不张嘴,在北京都听不见北京话了。" </p><p> 比如调侃地铁太挤: "上车是饼干,下车成面粉了。"</p><p> 再比如调侃雾霾,有记者问"大娘,雾霾对您影响有多大?",回答"影响大着呢,首先我是大爷,可不是大娘"。</p><p> 这些胡同文化的语言,让胡同生活有滋有味。</p> <p> 由于历史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不少老胡同都消逝了,给人们留下了遗憾和无奈。可喜的是,近年来北京市政府和专家形成了保护老胡同的共识,制订了一些老胡同改造的规章和技术规范,并分期分步进行了实施,得到老百姓的认可。老胡同改造是个复杂工程,如能既注意"内衣外穿",又注意"表里如一″,在院内改造下些功夫。比如,许多胡同还都是使用室外公厕,对老人很不方便,冬季更不方便。应考虑一家一厠的方案,在道路排管時应为一家一厕和雨污分离予留空间。再比如,要注重路面和临街墙面的修缮,还应注重院内私搭乱建的清理,创造一个整洁宜居的环境。</p><p> 相信不远的将来,古老的胡同一定能洗去风尘,唤发新的活力,成为祖国首都一道亮丽的风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