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卷首语</h3><h3> 迎着国培号角的召唤,我们这样一群追梦人从偏远的乡村,穿过重重浓雾,伴着晚秋的寒风,相约在黄峤这片教育的热土:是国培让我们牵手相聚,是国培让我们在研磨中积累,是国培让我们在交流中成长。</h3> <h3> 2019年11月6日上午,“国培计划(2019)”——甘肃省平川区乡村教师培训团队送教下乡活动(小学语文东片区)第二阶段集中培训在黄峤教管中心正式拉开帷幕。<br></h3> <h3> 课堂是教师靓丽的风景,是学生追梦的搭石。今天上午第一节课由复兴学校的吴旻老师为大家带来一节别开生面的展示课——《雾在哪里》,吴老师用亲切的语言将孩子们带入了文本,抓住一个“藏”字,引导孩子们理解雾把什么藏了起来,藏起来后的景象有什么变化。通过对课文的理解,一个既淘气又可爱的雾娃娃形象在孩子们的心里扎下了根。<br></h3> <h3> 田淑红老师在执教《父亲、树林和鸟》时,紧紧围绕全文中心“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会唱歌的鸟”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从中心词句、关键词句入手,与文本进行心灵的沟通,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升华情感,一咏三叹,余音绕梁。课堂中运用分组讨论、自主探究、情境表演等学法指导,教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语文教学要重视熏陶作用。”在体会鸟儿的快活时,田老师利用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鸟儿欢叫的场景,融入树林和鸟的世界,构建了人鸟合一的和谐画面。</h3> <h3> 桑晓红老师执教的《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整堂课桑老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避免了传统诗词教学逐字逐句翻译、释意的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切实感受词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h3><h3> 桑教师善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理解的盲点,适当点拨,讲解上阕时,老师简介纳兰性德出征的背景,让学生明白了将士们行军的艰难,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诗意。 </h3><h3> 总之,桑老师引领孩子们读出了意,研出了情,悟出了境,品出了韵,让我们感受了纳兰性德的词之美。</h3> <h3> 下午,首先由早上执教展示课的三位老师进行说课。</h3> <h3> 接着,10个小组的成员们在组长的带领下积极的进行议课。</h3> <h3> 各小组代表进行议课汇报。</h3> <h3> 最后,专家培训团队成员李伟老师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对今天的三节展示课进行了专业评课和总结,对明天的活动进行安排。</h3> <h3> 全新的理念,全新的展示,精彩的点评:这里有成功的分享,有睿智的点拨,也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真正是“群英点评促成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