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阳光之门——马骝角巨人岩

青枫🍁

<p>——谨以此篇献给一个被抑郁折磨的孩子。</p> <h3>我曾经有一个梦,山是那样的山,海是那样的海,女人是那样的女人,男人是那样的男人……</h3> <p class="ql-block">我描述不出那个味道。在梦里,女人有一股温柔的力量,男人有一种温暖的特质,它们互相交织着向四周辐射,于是,山与海,一切的一切都有了男人和女人的特点,世界变得无比瑰丽,无比贴心,无比生动,无比真实——那就是孩提时,爸爸和妈妈加在一起的味道。</p> <h3>如眼前这片海,夕阳中依稀有奔跑的少年的影子。人们常说,回忆容易让人变老了;我却以为,回忆才不至于老那么快。</h3> <h3>我不想说生于大海,归于大海,因为那样不吉利。事实上我的故乡在海边,见惯了潮起潮落,帆来帆往。我也不想说长于山林,终老山林,因为我怕自己做不到。小时候我曾经迷路,呆在山里一整天,急得父亲差点打火把进山寻找。</h3><h3>儿时的梦有太多的迷幻,而这些迷幻又刺激我不断做梦,不断追逐自然的原色,原始的冲动与渴望,初心,爱和恨……</h3> <h3>内心有一个声音告诉我,“去吧,去把你的梦找回来!”</h3><h3>于是,我起了个大早,登车南驰,与车窗外的朝阳赛跑。趁着还有奔跑的力量,我要追到那个梦,把以前不曾认真看的看个仔细。</h3> <h3>出发!</h3> <h3>山水行聚合了一群喜欢追梦的人。记得傲情说他中了一种“毒”——前一晚刚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第二天刚睡醒又问:“这个周末上啥线路?”</h3><h3>是的,这种病我们都有。</h3> <h3>感谢这些驴头,敢于肩负起自己不需要担负的责任。以攻略之详尽,安排之妥帖,总结之到位实现了一次又一次旅途目标,商业队都未必能做到这样。</h3><h3>奥特曼,错别字,一二三以及愿意站出来为大家服务的各位,你们的付出大家看得见,无言的感谢写在灿烂的笑容和真诚的目光里。</h3> <h3>今天是个好天气,但是天气预报有雨。山行说,他从来不担心天气问题,他走过的地方都是晴天。我不认为这是吹牛,我们之所以头顶一片晴天,是因为内心撑起了一把伞。事实上,出发的前晚已经有人打退堂鼓,有人怀着忐忑的心上路,有人一路祈祷,但更多人像我——顺应天时,随遇而安,大不了这趟只吃一顿海鲜!</h3> <h3>迈开腿,“出发”就意味着动力十足!山水行的“孩子们”无论在各自的岗位上多么老道,世故,圆滑,聚在一起就变得没心没肺,像一群少不更事的孩子。我曾经说过,山水行是个温暖的大家庭,无论领队与队员之间,还是队员与队员之间都不存在利益关系,大家必须摒弃私心,奉献自我,才能抱团共渡难关,实现价值。这里聚合了一群有正能量的人,他们有见地,有知识,有爱心。</h3> <h3>凭栏思秋</h3> <h3>无梦</h3> <h3>庄武</h3> <h3>晓丸子</h3> <h3>此刻,挥手的背影代表笃定前行。</h3> <h3>有人说,好日子是笑出来的,这才叫好日子。</h3> <h3>我们六点五十分从海口出发,于上午十点半抵达万宁东渥湾,准备攀登以东渥湾为起点到九龙门的一段峭壁。九龙门是户外的叫法,我觉得它更像站着的“思想者”(米开郎基罗的作品),我叫它巨人石。九龙门位于海岸线突出的一角——马骝角上,由北向南九公里的海岸徒步线路到此戛然而止。眼前是茫茫大海和刀削似断崖,伫立崖头,望断飞鸟,有一种升天无望的感觉。</h3> <h3>别担心,一切都在掌控之中。</h3><h3>九龙门南线海岸徒步需要跨越两道较深的海沟。第一道海沟中有水,要掐在潮汐的最低点通过,行军进度必须根据潮汐变化做出预判;第二道海沟有一面很大的峭壁,需要通过绳降来解决。这些地方会消耗一定的时间,出现计划外延时。好在队员都是经过精选的,具备一定海岸线徒步经验,体能耐力,心理素质等。</h3> <h3>有人问我,九龙门这么险,为什么你走过了还要去?我无言以对。</h3><h3>我是个随心所欲的人,虽然谈虎色变的九龙门两年前我曾经来过,但冥冥中似乎有一个声音喊我的名字,它轻柔如海风,于梦中轻唤,我便梦游般跟着来了。</h3><h3>但我确信,今天将邂逅的必是个斑斓的世界。</h3> <h3>惊险的旅途就要开始了!</h3> <h3>刚开始上礁盘,迎接我们的就是一段90度的“绳降”,有些人还来不及做心理准备,更来不及热身,只得硬着头皮下。幸好有许多“身经百战”的老驴上下戒护,大部队才以迅速通过。比起整条线路的艰难来说,这里只算是小case(饼)。</h3> <h3>傲情笑逐颜开,做了个满意的手势。</h3> <h3>前队凭借老到的经验和一双鹰眼,在无路的石缝间、崖壁上找准路径,左右腾挪,使全队得以迅速推进,少走险路和弯路。虽然如此,这样的路在行外人看来还是胆战心惊!</h3> <h3>你跋山涉水而来,这么艰辛,却从来没问过自己为何而来。因为风景在路上,世事瞬息万变,彼时的风景早已不是今日的风景。世界精彩不断,人生的意义在于不停的奔跑,历尽艰险只为收获一段快乐的人生。</h3><h3>得偿此愿,足矣!</h3> <p>鬼脸岩。</p> <p>攀登鬼脸岩。</p> <h3>队伍很快到了第一个海沟。所谓“海沟”,只是户外人通俗的叫法,特指海岸线因地质作用崩塌或凹陷的部位,不排除真正的海沟向海岸的延伸部分。遇到涨潮等特殊情况,队员需要涉水或游泳才能通过。</h3> <p>海沟石梯。</p> <p>海沟崖壁。</p> <p>涉水。</p> <h3>虽说时序接近冬季,正午海边的骄阳依旧像个调皮的孩子,借着广阔海平面的反射作用放射着乱箭般的紫外线。因为进度略赶,加上暴晒,大家都感到有些疲惫。趁着这个空档,领队错别字让大家休息半个小时,吃饱午餐,准备冲击第二道海沟。</h3> <p>饿!</p> <h3>休息时间结束,我们继续向前赶路,前面就是第二道海沟。</h3> <p>第二道海沟。</p> <p>崖降。</p> <h3>当我们绕过一个崖角从野菠萝丛里钻出来时,看见长长的粗麻绳顺着峭壁直挂到崖底,不禁咋舌。这里的困难不亚于第一道海沟,崖降是一门技术,何况这么一块又高又陡的石壁。<br></h3> <h3>终于又越过了第二道海沟,至此,摆在我们面前的两大困难已经克服,此时还不到下午两点。</h3><h3>而九龙门再转过一道悬崖就到了,这面悬崖就是鬼面崖。</h3> <p>鬼脸。</p> <p>指鼻。</p> <p>石龟。</p> <p>迫近马骝角——死亡之角。</p> <h3>我们完全有理由轻松一下或为胜利提前庆贺。大家找到荫凉处,或坐或卧,谈笑风生,好不憩然。我们之所以为一个梦不知疲倦地奔跑,是因为这个梦曾经带给我们开怀大笑和内心的充实。</h3><h3>我们乐此不疲,因为我们品尝甜蜜;</h3><h3>我们乐此不疲,因为我们心存无惧;</h3><h3>我们乐此不疲,因为我们陡增爱力!</h3> <h3>凭栏思秋</h3> <h3>五岳,马马,幸福儿</h3> <h3>晓丸子,青枫</h3> <h3>老四</h3> <h3>错别字,荷花</h3> <h3>五岳,青枫,晓丸子</h3> <h3>豆豆龙,雪儿,守望者</h3> <h3>王也(黑衣人)</h3> <h3>山止川行,五岳</h3> <h3>九龙门,巨人岩,我们来了!</h3><h3>让我们感到骄傲的不是登上你的高塔和巨人般的肩膀,而是一路行来洒下的汗水和快乐。</h3><h3>我们曾经满怀忧郁,此刻胸中块垒已被泪水融化;</h3><h3>我们曾经背判真诚,是汗水的洗礼让我们再度皈依;</h3><h3>我们曾经苍白无力,如今用坚实的脚步重铸力量;</h3><h3>我们曾经碌碌无为,现在已经学会指点江山,描画彩虹。</h3> <p>冲击大臂。</p> <p>臂下。</p> <p>门轴——独立岩。</p> <p>成功登上九龙门穹顶——大臂之上。</p> <p>马骝头大悬崖,波涛汹涌。</p> <p class="ql-block">《咏九龙门巨人礁》青枫</p><p class="ql-block">凸礁陡岸曲回环,巨斧劈开百丈宽。</p><p class="ql-block">万顷波拥燕窝岛,一柱石立鬼门关。</p><p class="ql-block">海风猎猎黄花冷,崖岸汹汹白浪湍。</p><p class="ql-block">笑抚疤痕浑不惧,长滩万里大步穿。</p> <h3>这是一个五彩斑斓的梦,也许还没梦醒,也许还在装睡。但无论如何,让梦继续……</h3> <h3>晓丸子日记:</h3><h3>今天又是一次全新的开始。</h3><h3>自从2006年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以来,我在热带雨林一呆就是十多年。没有口红,没有名包,只有迷彩服,对于一个年轻的女博士的选择,我周围的很多人都无法理解,毕竟植物研究离他们太遥远了。</h3><h3>但是就在今天,我的生命又经历了一个“第一次”。我从丛林走向海岸,刚跨出一步,我就滑摔了一跤,因为心里完全没有自信。当我看到青枫大哥、豆豆龙和其他的小伙伴身姿轻盈,走礁石如履平地时,我忽然想到一位攀岩者说过的话——</h3><h3>只要认定了目标,向前看或向后看都一样。</h3><h3><br></h3> <p class="ql-block">没有伤疤就没有成长,这是九龙门给新人的见面礼(附晓丸子作的“洞洞”诗)</p><p class="ql-block">《洞洞》</p><p class="ql-block">裤子破了个洞,</p><p class="ql-block">犹如心的天窗打开,</p><p class="ql-block">看见了欢喜,</p><p class="ql-block">看淡了生死。</p><p class="ql-block">光明来了!</p><p class="ql-block">曾经的困惑、阴暗、自卑</p><p class="ql-block">统统借着天窗,</p><p class="ql-block">逃之夭夭。</p> <h3>剧终</h3> <p class="ql-block">附上一篇文章,表明此行的动机。</p><p class="ql-block">《叛逆(上)》</p><p class="ql-block"> 前几天,有个朋友对我哭诉,她学习优秀的孩子突然叛逆了,给她带来无尽的苦恼。恰好昨晚我做了个噩梦,梦见读高三时的自己,因为焦虑一把一把掉头发。这样的噩梦,我已不止做过一次。</p><p class="ql-block"> 什么是叛逆?叛逆是青春期最黑暗、最无助的一个阶段,这时的孩子不相信成人的世界,蔑视一切规则和权威,个人英雄主义,在困境面前拒绝外来帮助,只想凭个人的力量从黑暗中冲出去。有冲出重围的勇气,有牺牲的胆量,有远游的渴望,但没有一切可凭的条件。</p><p class="ql-block"> 我除了应届参加过一次高考,名落孙山,以后再也没有重返考场。一个十七岁的孩子,不能工作,又不认识人,不知道去哪里。那段时间非常迷惘。有一次跟父亲吵架,我啥都没带就冲出家门去了,心想“走出去就好了”。在那之前,我还只穿妈妈手工做的衣服。我走过晒谷场,准备沿田埂走过水田,那边有一条通往“外面世界”的柏油路,一头往三亚,一头往五指山——小时候骑自行车走过一段。妈妈心急火燎地赶来把我拉住,我不情愿地停下脚步。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该去哪里。“第一次出走”以失败告终。现在想来,母亲有许多无奈,在家庭中扮演“慈爱”的角色,明明柔弱却假装勇敢,在无力时尽显大爱,以微薄之力挽救并帮助孩子。但在父亲身上,这种感觉又少又硬,以至于到现在也没有多少感恩之心。倒是到了父亲晚年,我们之间角色发生了转换,我在他身上看到了拳拳的父子之情。</p> <h3>《叛逆》(下)</h3><h3> 我为什么叛逆,究其原因是我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我做不了自己想做的。</h3><h3> 有些事情也许现在说起来容易,但在当年,如果没有大人的帮助,真不知从何着手。况且那时又小,对于心中所想完全没有主见,只有些朦胧意识。比如说我喜欢美术,在我很小的时候就买了一本有关摄影和冲印的书,那时候看不懂,只有一种朦胧的喜欢。我那时已会画些简单的画,只不过没人教。有一个老师来山区写生,建议父亲送我到海口去学习。父亲嘴上也说,但最终不了了之。我家的房间里满墙都是我的涂鸦,路过的人一般都会驻足,也有专门过来看的。但我父亲想让我学开车,因为开车才能作为职业。我开始不太愿意,最后还是去了。我学的是货车,人矮脚短,学不好,因为运气好才没发生事故,现在想来爸爸太不负责任了。而且以前学驾驶要兼学维修,我讨厌这个脏兮兮的工作。我学成后很久都不开车,后来驾照丢了,差不多等于白学。</h3><h3> 然而正是在五指山市学车的那段日子,我才真正交了几个朋友,全是男的。我们一起学习驾驶,一起吃饭,一起逛街,一起熬夜,一起和师傅对着干,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那时的五指山市是美的,至少比三亚漂亮。湍急的南圣河,高高的桥梁(当时没见过这么高的),河边婆娑的榕树,敞亮的电影院,还有那些从周边农场上来逛街的女孩子,彩裙飘飘,打扮时髦。据母亲说我那时花了不少钱,但我母亲持家极度节俭,她说的“多”几不可信。好不容易熬过三个月,学成归来,后来基本不摸车了。这是第一次择业的失败,是父亲导演的失败。</h3><h3> 我父亲没有多少文化,但却也不少藏书,这跟他当干部有关。书柜里的书以哲学和史书为多,也有一些小说,四大名著等。《三家巷》也有,后来烧了。闲暇的时候,我便有一搭没一搭地看,反正闲着没事,又不爱出门。明着是复习功课,准备来年再考,背地里都看些无聊的书,诗歌,散文,还有文摘等杂志。现在已不记得那些书名,因为当时的读法实在混乱。但是当时坐着读书的那扇窗,窗外的景色,甘蔗地和稻田,远处山坡上的芦苇,更远处峰峦的曲线,远近格局,位置和角度,记忆里不差分毫。</h3><h3> 随着成长,我叛逆的性格有增无减,由于父亲的强势,有些动作只能在悄悄中进行。我母亲本来有病,我的叛逆直接把她送上不归路,享年不足六十岁。乖僻如我曾做过许多荒唐事,羞耻心使我不能一一陈述。直到多年以后,结婚生子,我才走上了正常人的轨迹。</h3><h3> 叛逆之于我,二十岁前如此,二十岁后如此,三十岁时仍有蠢动。现在虽然还在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但已经不会过分,在执着和妥协中讲分寸,大概这就是成熟与豁达吧!</h3><h3> 叛逆既是我半生的噩梦,也是值得回味的青春梦。奉劝这位朋友不要难过。孩子要长大,而你的笼子太小,她必须挣扎着才能走出去。叛逆是因为她的青春要展翅,要歌唱,要追寻自己的光亮,太自然不过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