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下心来,想一想

王爱军

<h1><br></h1><h1>&nbsp; &nbsp; &nbsp; &nbsp; <font color="#ed2308">——寄语青年教师风采展示活动<br>&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王爱军&nbsp; &nbsp; 2019 11 5<br></font><font color="#ed2308">&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font></h1>&nbsp; &nbsp; &nbsp; &nbsp; 我个人以“静下心来,想一想”为话题写下几句,以此和青年教师朋友们共勉,为他们即将参加的青年教师风采展示活动鼓劲儿,加油儿!<br>&nbsp; &nbsp; &nbsp; &nbsp; 青年教师,有活力,有朝气,他们的课堂一定生机盎然,遗憾的就是教学经验不足。作为曾经年轻过的我,把一些心得和大家沟通。<br><h1>&nbsp; &nbsp; &nbsp;<font color="#167efb"> &nbsp;</font></h1><h1><font color="#167efb">&nbsp; &nbsp; &nbsp; &nbsp;我首先提出的是:要静下心来,想一想:我是一位有思想的教师吗?</font></h1>&nbsp; &nbsp; &nbsp; &nbsp;有思想的教师,会从“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这一出发点备课、上课;有思想的教师,是头脑中装着正确的教材观、学生观,撰写教案,设计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有思想的教师,一定有正确的教学理念。老师们在备课中,务必要思考本届活动的主题,即“坚持全面育人 培养关键能力 关注实际获得”。<br>&nbsp; &nbsp; &nbsp; &nbsp;首都教育综合改革中的“实际获得”是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实际获得,是落实到每一个类型学生的实际获得。那么,在课堂学习层面,如何使学生真正有实际获得呢?反思我们的常态教学:往往更多的是设定的学习方式;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提出的学习要求…… 这些适用于集体学习,但忽略了个体学习。<br>&nbsp; &nbsp; &nbsp; &nbsp;在这里,我们就特别要思考两个问题:我的课堂上,怎样让所有学生都有实际获得?我执教后,学生获得了什么? 无论是备课、试讲、磨课、反思时,都要始终带着这两个问题进行。我们的思考可以致力于学生这些方面的实际获得: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习惯的培养,方法的习得,思维的发展,合作探究精神的唤起……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对照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思考学生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 我们的课堂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实际获得,让不同的孩子都有不同的生长点。这样的课堂才是扎实高效的。 <br><h1>&nbsp; &nbsp; &nbsp; &nbsp;<font color="#167efb"> &nbsp;</font></h1><h1><font color="#167efb">&nbsp; &nbsp; &nbsp; &nbsp; 其二,要静下心来,想一想:我该怎样备课呢?</font></h1>&nbsp; &nbsp; &nbsp; &nbsp; 我们在备课时往往要付出很大精力,有时仍眉头紧锁,无从下手。这时我们就要停下来想一想,我们的精力用在哪儿了?是不是在空想:我的教学怎么创新,我的课堂怎么出彩儿?以往经常会有老师搜集大量的教案、课件进行参考…… 真是耗时又费力。我想,重中之重应该是大家一定要静下心来,把研磨教材、研究学生作为首要任务。研磨教材,一定首先要思考:教材编者的编写意图,教材内容所传递的教学要求是什么?我们如何利用教材使学生有真正的实际获得?研究学生,尤其要思考:学生学这个内容的已知与未知是什么?针对这个学习内容有怎样的学习经验、学习基础?通过我的课堂教学能让他学习到什么,发展些什么?<br><h1>&nbsp; &nbsp; &nbsp;&nbsp;<font color="#167efb">&nbsp;</font></h1><h1><font color="#167efb">&nbsp; &nbsp; &nbsp; &nbsp;其三,要静下心来,想一想:我该怎样达成教学目标呢?</font></h1>&nbsp; &nbsp; &nbsp; &nbsp;每个老师必须要研读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要达成的目标,是我们教学的落脚点。本次活动,评价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有以下的评价要点:<br>&nbsp; &nbsp; 1.科学把握教学内容,重点突出。<br>&nbsp; &nbsp; 2.激发学生兴趣,关注学生需求。<br>&nbsp; &nbsp; 3.培养关键能力,落实学科核心素养。<br>&nbsp; &nbsp; 4.运用恰当评价,促进学生学习。<br>&nbsp; &nbsp; 5.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广度和深度。<br>&nbsp; &nbsp; 6.教学目标有效达成。<br>&nbsp; &nbsp; &nbsp; &nbsp; 所以啊,老师们,我们在备课、试讲以后,还要对照以上六个评价要点,逐一地回顾教学过程,以此为检验工具检验自己的教学过程。如果有哪一点达成的不够,就着力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必要时要静下心来,回归根本,独立的想一想,教材的教学要求是什么?为了达到这样的要求,我可以使用怎样的方法、手段才能够高效快捷的达成我的目的?<br>&nbsp; &nbsp; &nbsp; &nbsp; 其中,特别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要依据教学目标,恰当的选择教学内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做好内容的有效取舍;在教学方式上,要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不要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考虑:怎样给学生创设更大的思维空间?如何让课堂教学与生活应用紧密结合,与学生未来成长的需要相结合?<br>&nbsp; &nbsp; &nbsp; &nbsp;目前看,在有些课堂上,反映出学生参与学科活动的开放度和深度还不够。需要教师再思考:如何扩宽学生的学科活动空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实践中获得体验,形成经验,培养学习能力。而在有些课堂上,教师所选取的教学要求、方式方法等,忽略了学生的认知、情感、心理接受能力。出现范围“空”,要求“高”,效果“难”的现象。这些问题,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回避!<br>&nbsp; &nbsp; &nbsp; &nbsp;在课堂学习层面,要使学生真正实际获得,还需要加强学科深度学习,也就是进一步研究更具实效的学习过程。研究学科深度学习,一定注意学生学科学习方法的培养;一定注重思维顺序、思维角度、思维方式等训练。特别是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与每一位学生的实际获得。比如在学习方式上可否基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路径、学生特点、认知经验等进行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设计;在教学方式上,是否可减少规定动作和统一要求,适当增加自选动作,自主学习任务、个体学习方式……<br><h1>&nbsp; &nbsp; &nbsp; &nbsp;</h1><h1><font color="#167efb">&nbsp; &nbsp; &nbsp; &nbsp;其四,要静下心来想一想,我该听谁的呢?</font></h1>&nbsp; &nbsp; &nbsp; &nbsp;在团队给我备课过程中,要静下心来想:别人的哪些观点我理解了,认同了,我能够实际操作。有哪些我还懵懵懂懂,理解不太透彻?这时就要深入探究问题,解决疑惑。我们的课堂,不应该是懵懵懂懂的把某一个专家,某一个领导的意图演出来,而应该是通过我的设问,我的引导,我的有效指导,让学生能够真正扎扎实实学会,学好。因此,只有真正理解了别人的智慧,才能应用自如。一知半解的,就会呈现夹生饭现象。大家要明确,是我上课,是我展示我的风采,最终的选择权、决定权,是我自己。<br><h1>&nbsp; &nbsp; &nbsp; &nbsp;<font color="#167efb">&nbsp;</font></h1><h1><font color="#167efb">&nbsp; &nbsp; &nbsp; &nbsp;其五,要静下心来想一想,课堂中,我该怎样收放自如,避免紧张出错呢? </font></h1>&nbsp; &nbsp; &nbsp; &nbsp; 在课前,老师们不要背教案上的书面语言,也不要用小纸条夹在教材中暗示自己,这样会给自己很多约束。我们课前要做的,就是心中有数。这个”有数”是指:<br>&nbsp; &nbsp; &nbsp; &nbsp; 一是明确教学目标。无论是一节课的目标,还是某一环节的目标,都要清晰。心中有了目标,无论课堂上出现怎样的问题,只要向目标前行,就能不慌不乱。我们熟悉教材,不仅是熟悉教材的文字,更要梳理好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对教学过程要了然于胸;要按照先后顺序记下每个环节的目的,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衔接,这样才能在课堂上驾轻就熟,游刃有余。<br>&nbsp; &nbsp; &nbsp; &nbsp; 二是关注学生学习状态。课堂中要注意,我们的课堂不是走程序,走流程,走过场,而是要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比如,关注学生是否在聚精会神的学习。特别是低年级孩子有意注意时间短,这就需要老师适时组织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中的参与状态,他们是不是在积极地完成学习要求,是不是在思考,在操作;要通过倾听、观察,感受学生的思维状态,学生是否会独立思考,能否有条理地发言,表达中有没有与众不同的观点,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些实时的生成状态是我们特别要关注的。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的生成,只要处理好,利用好,就一定是课堂最出彩的地方。如果课堂上真是出现了没有预设的生成,老师不要慌,一定静下心来,思考如何做出判断与引导。短时间不好判断时,可先组织讨论,给自己留出时间空间来思考怎样处理。处理生成的依据,就是教学目标。切记不要盲目的肯定与否定!<br><h1>&nbsp; &nbsp; &nbsp; &nbsp;&nbsp;</h1><h1><font color="#167efb">&nbsp; &nbsp; &nbsp; &nbsp;其六,要静下心来想一想,我是以怎样的心态参加此活动呢?</font></h1>&nbsp; &nbsp; &nbsp; &nbsp; 因为是“赛”,就更要注意自己的心态和情绪。作为活动的组织者之一,我的出发点就是以活动为平台,为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思想成长铺路搭桥。“赛”不是目的,目的是教师在参与活动的前前后后,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进一步熟悉学科教学的方方面面;进一步锻炼自己的教学基本功,不断丰富教学经验。因此,我们的心态应该是在活动中历练自己。与此相比,奖项就不是那么重要了。做一个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湛的教师;执教学生喜欢,学有所得的课;自己能积累宝贵的教学经验,远比得任何奖项都重要。<br>&nbsp; &nbsp; &nbsp; &nbsp;再有就是情绪问题。因为“备”赛,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候,不要着急,不能流泪,也不能雷霆爆发,仍然要静下心来,想:我才参加工作几年,我的实践经验还不足,我是教学的新手,我要思考,我要请教,我要把困难一个一个消灭。<br>&nbsp; &nbsp; &nbsp; &nbsp;然而人的精力有限,能力有限。备课、磨课是需要辛苦付出的。尽管年轻,身体健康也是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合理分配时间,不能为了这一节课,耽误自己常规的教学任务,影响正常的生活,这也是得不偿失的!<br><br><h1>&nbsp; &nbsp; &nbsp;<font color="#ed2308"> &nbsp;青年教师们,我期待着你们的成功,我会分享你们的喜悦。我有信心,我们西城的青年教师会在活动中一展风采!小荷才露尖尖角。在美丽的金秋时节,首届小学青年教师风采展示活动一定收获满满!</font></h1><br> <br> 备注:本文内容系个人所思,不妥处,敬请指责。<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