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五塔寺原名“真觉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白石桥以东长河北岸,创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年)。</h3> <p class="ql-block"> 寺塔寺内高石台上有五座小型石塔,五金刚宝座塔是印度佛陀伽耶精舍(释迦牟尼得道处迦耶山寺所建的纪念塔)形式的佛塔。</p> <p class="ql-block"> 在我国同类的十余座塔中五塔寺金刚宝座塔的年代较早,样式最秀美,堪称为明代建筑和石雕艺术的代表之作,也是中外文化结合的典范。</p> <h3> “真觉寺金刚宝座塔”。据史书记载,明永乐初年,印度僧人班迪达自西域来京,向明成祖朱棣呈献了五尊金佛和印度式“佛陀伽耶塔”即金刚宝座的规式。</h3> <h3> 明成祖与他谈经论法十分投机,封他为大国师,授予金印,并赐地于西关(今西直门)外长河(今高梁河)北岸,为之建寺,寺名“真觉”。</h3> <h3> 根据这位高僧提供的规式建成了金刚宝座塔,并重修了寺院。建成后的五塔寺前临长河背倚西山,成为当时京城士人重阳登高、清明踏青的去处。</h3> <h3> 清王朝建立后,乾隆为给其母做寿曾两次重修五塔寺。乾隆十六年第一次重修后为避雍正皇帝“胤禛”名讳,改名为“大正觉寺”。</h3> <h3> 乾隆二十六年是当朝皇太后七十大寿,五塔寺作为祝寿的主要场所之一又进行了全面修葺,并请来一千名喇嘛念经,各国使臣都进贡了寿礼,头戴红顶花翎的大臣们奔波于殿前塔后。</h3> <h3> 五塔寺当年的全貌:南临长河,南北向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牌楼、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金刚宝座、毗卢殿、后大殿,东西分别列钟豉褛、廊庑配殿等大小二百余间旁屋。</h3> <h3> 寺内主要建筑屋顶全部换上黄色琉璃瓦,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金碧辉煌,显示出皇家寺院的威严气势。</h3> <h3> 自清朝后期开始,五塔寺逐渐衰落,到民国初年仅剩一塔兀立于一片瓦砾中。由于无人看管,宝塔的铜质鎏金塔刹多次被盗。</h3> <h3> 北平市政府于1937年至1938年对五塔寺进行了一些简单的修缮,增添了院墙、门楼及门楼两侧六间南房。院内圈地30亩。</h3> <h3> 五塔寺在八国联军侵华时,寺院荡然无存,只有这座金刚宝座塔幸存下来。</h3> <h3> 庆幸的是两棵与塔同龄的白果树竟幸兔于难,至今郁郁葱葱、果实累累。</h3> <h3> 金刚宝座塔虽然是以印度的“佛陀迦耶塔”为蓝本,但还是融合了我国传统的建筑和雕刻艺术,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实证。</h3> <h3> 由于在历史、艺术、科学上具有的特殊价值,五塔寺金刚宝座塔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 1949年后,政府部门对这一古老精美的佛教建筑十分重视,多次进行维修,特别是在1976年唐山地震波及北京,使宝塔塔基下沉、后部开裂的情况下,政府于1979年较全面地对古塔进行了修缮,并于1982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h3> <h3> 寺内还开辟了“金刚宝座塔资料陈室”和“中国古塔图片展览室”等,以供游人观赏研究。</h3> <h3> 现在这里是“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所在地。</h3><h3> 今年春季我来过这里,秋日再来,金灿灿的古银杏树叶包裹着金刚宝座塔,一片金光,眼目一亮!</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