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11日游(五):

漫路者

<h3><br></h3><h5> 结束羊卓雍措游览回到拉萨,兴奋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今天(D8)即将开启参拜神往已久的布达拉宫、大昭寺的行程,又怎么能叫人不激动呢!</h5><h3><br></h3><h3><b> 拉萨市:</b></h3><h3><b><br></b></h3><h5> 拉萨,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首府,西藏第一大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她作为西藏自治区首府,长期以来就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也是藏传佛教圣地,是一座具有1300年历史的古城。作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拉萨以风光秀丽、历史悠久、风俗民情独特、宗教色彩浓厚而闻名于世。</h5><h5> 拉萨位于西藏高原的中部、喜马拉雅山脉北侧,海拔3650米,地处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中游河谷平原,拉萨河流经此,在南郊注入雅鲁藏布江。总面积29518平方千米,人口57.61万。</h5><h5> 拉萨全年多晴朗天气,降雨稀少,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全年日照时间在3000小时以上,比无锡多约1100小时(为无锡的1.5倍),故有“日光城”之称。拉萨境内蕴藏着丰富的各类资源,相对于全国和自治区其他地市,具有较明显的资源优势。</h5> <h5> ▲ 拉萨市宇拓路街景(布达拉宫附近)</h5><h3></h3> <h5> ▲ 拉萨市整洁宽敞的马路</h5><h3></h3> <h3><br></h3><h3><b> 大昭寺:</b></h3><h3><b><br></b></h3><h5> 大昭寺,藏王松赞干布时代建造,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大昭寺是藏传佛教信徒朝圣的终点,是名符其实的藏传佛教圣地和中心。大昭寺在藏传佛教史上拥有至高无上而圣洁的地位。</h5> <h5>  ▲ 大昭寺门前广场上耸立着高高的经杆</h5><h3></h3> <h5>  ▲ 觉康殿中央为大经堂,是平日里喇嘛们念经修行的地方,四周有很多小经堂,其中最不可错过的是位于正中的释迦牟尼佛堂,供奉着的文成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金像,是大昭寺的镇寺之宝。这里是大昭寺的核心,是游客及朝圣者必不可错过的看点之一,也是朝圣者向往的圣地。</h5><h3></h3> <h5>  ▲ 大昭寺殿高4层,整个建筑金顶、斗拱为典型的汉族风格,碉楼、雕梁则是西藏样式。</h5> <h5>  ▲ 金顶是大昭寺的看点之一,金碧辉煌的金顶群让人叹为观止。</h5><h3></h3> <h5>  ▲ 大昭寺门前,信徒们整日虔诚的叩拜在门前的青石地板上,万盏酥油灯长明,青石地板都被磨的锃亮锃亮的,干干净净。</h5><h3></h3> <h5>  ▲ 西藏人对生活的要求很简单。但对信仰的膜拜却胜过钱财甚至生命。大多藏族信仰者会把家里80%的钱财奉献给佛主,只留20%家用,他们不给儿女留任何财物,对身外之物看得很淡,认为儿孙自有儿孙福。</h5><h5> 林则徐曾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子若强于我,要钱有何用,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若不如我,留钱有何用,愚而多财,益增其过。</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让我们最震撼的是西藏人对待生死的超然平和心态,出生后进寺院活佛点化,死后把肉体归还给大自然(天葬)。西藏人的这种金钱观、生死观不就是我们这些人一直想要追求的吗?看淡人生说说容易做到不那么简单,这次西藏行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span>西藏,一个让心灵澄澈的天堂!</h5><h3></h3> <h5>  ▲ 在大昭寺,你能见到原始淳朴、蕴含着民族特色的藏文化。我想大昭寺存在的意义很大一部分是它为朝圣者的灵魂找到了寄托,在这里朝圣者可以安放自己的信仰。对他们来说,大昭寺这条路,一走就是一生,一走就到白头。</h5><h3></h3> <h5>  ▲ 藏族同胞崇拜自然,相信万物有灵,山有灵光,水有灵性。我们到雪域高原后也感触颇深,看着那蓝天白云的神奇和瑰丽,你就不能不膜拜在大自然的脚下,赞美造物主的伟大。</h5><h3></h3> <h3><br></h3><h3><b> 八廓街转经路:</b></h3><h3><b><br></b></h3><h5> 八廓街引又名八角街,是拉萨著名的转经道和商业中心。八廓街原街道只是单一围绕大昭寺的转经道,藏族人称为“圣路”。八廓街是由八廓东街、八廓西街、八廓南街和八廓北街组成多边形街道环,周长约1000馀米。</h5> <h5>  ▲ 在西藏这样恶劣的环境中,若没有一种信仰作为精神支柱,人是很难在这里生存的。据说一个信徒一辈子至少要朝拜十万次,而十万次则是一个轮回。沿路遇上朝拜者,一次次的匍匐叩拜,只为到达拉萨朝拜大昭寺里面供奉的释迦牟尼的十二岁等身像。</h5><h3></h3> <h5>  ▲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遍布达拉宫的金顶之上,八角街一带飘扬着经幡,升腾着桑烟。此时,那些来自四面八方、互不相识、衣着亮丽的信徒,手摇玛尼轮,口中念着六字真言,像是接到了一项无声的命令,走进八角街,开始严格地按顺时针方向,绕大昭寺开始了一天的漫漫转经路。看似走向一个认定的目标,可走着走着又回到了原处,终点变成了起点,起点又走向终点“。为了那摇不断地虔诚/为了那搅不散的梦境/为了那捂不热的冰峰/为了那撇不下的绿茵”(朱哲琴《转经》歌词),周而复始,宛若轮回的日月。</h5><h3></h3> <h3><br></h3><h3><b> 达赖密宫:</b></h3><h3><br></h3><h5> 去八廓街,有一个地方一定要去看一看:玛吉阿米酒馆。八廓街的建筑大都是白色的,只有八廓街东南角有一栋涂满黄色颜料的两层小楼。这里就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密宫。</h5><h5> “玛吉阿米”是流传在藏区的一个美丽的传说,意为圣洁母亲、纯洁少女,或可引申为美丽的梦。</h5> <h5> ▲ 玛吉阿米酒馆</h5><h3><br></h3><h5> 玛吉阿米酒馆是一个非常具有艺术品位的艺术酒吧,它的墙壁四周贴满了绘画,摄影,手工艺品,书架上有卡夫卡、艾略特等人的原版图书。</h5><h5>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他不仅是西藏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宗教精神领袖,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浪漫主义诗人。相传“玛吉阿米”酒吧所在的那所黄色的小楼,就是当年仓央嘉措与美丽姑娘玛吉阿米相遇的地方。他曾在此地写下著名的《在那东方的山顶上》:“在那东方山顶,升起娇洁月亮,玛吉阿米的面容,渐渐浮现心上”——仓夹嘉措写给玛吉阿米的诗篇流传至今。</h5><h5> </h5> <h3><br></h3><h3><b> 布达拉宫:</b></h3><h3><b><br></b></h3><h5> 布达拉宫,屹立在西藏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红山上,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最初是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的,17世纪重建后,布达拉宫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布达拉宫中还收藏了无数的珍宝,堪称是一座艺术的殿堂。<br></h5><h5> 1961年,布达拉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94年,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是西藏地区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堡式建筑群,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古代宫殿。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大型古代宫殿。这就是布达拉宫。</h5> <h5>  ▲ 宏伟壮丽的布达拉宫建筑依山垒砌,宫殿高13层,达117米,全帱花冈石砌成。飞檐金顶,雕梁画栋,气宇非凡,是西藏最珍贵的宗教,艺术和文化宝库。</h5><h3></h3> <h5> ▲ 布达拉宫示意图</h5><h3><br></h3><h5> 布达拉宫由红宫、白宫两大部分组成,红宫居中,白宫横贯两翼,红白相间,群楼重叠,是集宫殿、城堡、陵塔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h5><h5> 白宫,是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曾是原西藏地方政府的办事机构所在地,高七层。</h5><h5> 红宫,布达拉宫的核心建筑,主要是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和各类佛殿,共有8座存放各世达赖喇嘛法体的灵塔,其中以五世达赖喇嘛灵塔为最大。五世达赖的灵塔高达 14.85米,共花费白银104万两,用去了11万两黄金和15000多颗珍珠、玛瑙、宝石等。</h5><h3></h3><h3></h3> <h5>  ▲ 布达拉宫內除了8座达赖喇嘛金质灵塔外,还珍臧着5座精美绝伦的立体坛城,及瓷器、金银器、佛像、佛塔、唐卡、服饰、等7万多件文物,典籍6万余函卷,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瑰宝,受到全世界的关注,被誉为"世界屋脊的明珠。</h5><h3></h3> <h5>  ▲ 金顶群位于红宫之上,整座布达拉宫总共有6座达赖喇嘛灵塔金顶,加上布达拉宫主供佛殿金顶,便形成了赫赫有名的布达拉宫金顶群。</h5><h3></h3> <h5>  ▲ 布达拉宫从山脚入口处到顶端,一共有900多级石阶。我们跟随导游,沿着"之"字形白色边玛墙拾阶而上,当我怀着虔诚与敬畏之心进入宫内时,宁静与神圣,慑人心魄宗教力量,精巧的雕刻,华丽的壁画,圣洁的烛光,佛祖的神圣与教徒的虔诚,一种肃穆敬畏的感觉不禁油然而生。登上山顶用时约1小时40分钟,虽然时间不长,但我们仿佛穿越了西藏1300多年的辉煌历史。</h5><h3></h3> <h5>  ▲ 第五套人民币50元背面主景─布达拉宫</h5><h5> 设计人员取景时,最终在一个水厂的厂房顶上找到“最佳角度”,这个角度带一点仰视感,恰好可以更好地展现出布达拉宫的正面和侧面,有立体感,使其显得更加雄伟神圣。</h5> <h5>  ▲ 布达拉宫内部绘有大量的壁画,构成一座巨大的绘画艺术长廊。壁画的题材有西藏佛教发展的历史、五世达喇嘛生平、文成公主进藏的过程、西藏古代建筑形象和大量佛像等。</h5><h3></h3> <h5>  ▲ 德央夏即东庭院系白宫正门的大平台,面积1300㎡,是历史上布达拉宫举行跳神及表演藏戏等大型活动的场所。</h5><h3></h3> <h5>  ▲ 站在布达拉宫顶上俯瞰拉萨全城,整个拉萨市区到处是一片片掩映在绿树中的新式楼房。一片蓝天,一脉雪山,一条河流,幢幢高楼,棵棵大树,和着灿烂的阳光绘成了一幅现代化的“高原城市图”。</h5><h3></h3> <h5>  ▲ 布达拉宫后山是一片水明林幽之所。这里花木繁茂,林中一潭碧波,清澈见底。潭中有岛,建有龙王宫。这里是布达拉宫的后山花园。</h5><h3></h3> <h5>▲ 来到向往已久的布达拉宫是我们的共同心愿</h5><h3></h3> <h5>  ▲ 布达拉宫广场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城市广场,位于西藏拉萨市布达拉宫正对面,是西藏自治区政府和拉萨市重要的活动场所,也是中外游客集中观光的旅游景点之一,是一座融休闲、文化、集会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广场。广场南面,矗立着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h5><h3></h3> <h5>  ▲ 美丽的布达拉宫,令无数人神往!夜色中的布达拉宫,象是浮在空中的宫殿,色彩斑斓,五光十色,令人陶醉。</h5> <h3><br></h3><h5> 结束西藏行程,大家都依依不舍。19日(D9)乘坐Z166次列车返锡,与进藏Z164次时间上有些交错,可以看到沿途不同的景点。我们忘记了旅途劳顿和4500米以上的高海拔,守在窗口,欣赏车窗外雪域高原的风光。</h5> <h5>  ▲ 收获青棵后的田野,牛群自由牧草,一幅西藏乡村的画卷。</h5><h5> 青稞是特别耐寒的作物,是青藏高原一年一熟的高寒农业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局部高海拔高寒地带,在广袤的草原深处,青棵是唯一可以正常成熟的作物。</h5><h5> 青棵,我们这里称元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盛行"双三制"(一年种植二熟稻或一熟麦二熟稻)。元麦成熟早,特别适合三熟制,当时主要用作饲料,现在提倡五谷杂粮,可惜鲜有种植。</h5><h5> 青棵不仅是藏族人民的主要食粮、燃料和牲畜饲料,而且也是青棵酒的原料,青稞酒香醇可口,类似乡下的土制烧酒。</h5><h3></h3> <h3><br></h3><h3><b> 羌塘草原:</b></h3> <h5>  ▲ 羌塘草原,是中国五大牧场之一,面积60多万平方公里,位于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和冈底斯山脉之间,是野生动植物的天堂。</h5><h5>&nbsp;&nbsp;&nbsp;&nbsp;&nbsp; 羌塘草原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是西藏面积最大的纯天然草原!这里有多样的地貌戈壁、草原、湖泊、山川和美丽迷人的景色。</h5> <h3><br></h3><h3><b> 措那湖:</b></h3><h3><b><br></b></h3><h5> 措那湖,位于安多县城西南20公里处,念青唐古拉山和昆仑山山脉之间,属高原湖泊型自然风景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海拔高度4650米,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是安多县青藏铁路沿线最著名景点之一。措那湖是怒江源头湖,唐古拉山脉南部河溪汇入措那湖后流入怒江。</h5> <h5>  ▲ 措那湖是当地藏族群众心目中的“圣湖”,每到藏历龙年有成千上万的信徒前来朝拜,是安多及青藏铁路沿线最著名的景点之一。</h5> <h5>  ▲ 措那湖湖内绿水清漪,湖边远眺,卓格神峰隐隐作态,山水相依。</h5><h3></h3> <h5>  ▲ 在湖的东面,青藏铁路与宁静美丽的神湖贴身而过,近处仅20米。</h5><h3></h3> <h5>  ▲ 在蓝天白云和一望无垠的草原的映衬下,清澈碧绿的措那湖显得分外美丽。</h5> <h3><br></h3><h3><b> 青海湖:</b></h3><h3><br></h3><h5> 青海湖长105公里,宽63公里,湖面海拔3196米,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和咸水湖,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距西宁市的西北部约200公里,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环抱。</h5><h5> 青海湖面积达4456平方公里,环湖周长360多公里,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还要多。</h5> <h5> ▲ 列车上远眺青海湖</h5><h3></h3> <h3><br></h3><h5> 西藏,是人们向往的圣地,也是一生要去一次的地方:</h5><h5> 1:西藏与其他旅游地不同,世界屋脊挑战人的体质和意志,你迈出了这一步,你就战胜了自我。</h5><h5> 2:西藏景色独特,布达拉宫的巍峨挺拔,大昭寺的金碧辉煌,林芝秀丽迷人,雅鲁藏布江奔腾不息,圣湖的浩瀚天水,还有那蓝天白云、皑皑雪山、清澈湖水、雪域高原风光无不令人留恋。</h5><h5> 3:西藏人对信仰的虔诚,对人生的淡然,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西藏,一个让心灵澄澈的地方! </h5><h5> 当走进西藏,见证了西藏社会的巨大进步,我们为西藏人民取得伟大成就感到骄傲。祝福西藏,扎西德勒!</h5><h3><br></h3><h3><br></h3><h5> 感谢阅读,续完!</h5><h5> 2019-11-15</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