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苏 冶,原名力伯莪,因其母姓苏,所以又名苏冶。其父力树基(1893-1963)原是力钧的远房侄儿,后成为力钧的嗣子,长期与力钧住在一起(也住老墙根)。因此,苏冶是力钧的嗣孙。</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苏冶同志牺牲前相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苏 冶,生于1919年5月1日,是个独子。曾在北平读小学和中学,1937年读完中学,日军侵占北平后,受我党抗日主张的影响,到山东济南等地参加北平流亡同学会,从事抗日宣传活动。在地下党的帮助下奔赴延安,参加了八路军。193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月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先后在八路军总政治部、后勤部政治部任政工干部,军委通信学校任政治指导员。在延安,苏冶以刻苦自学著称。他每天忙完工作后,回到自己住的窑洞,就自修英语和无线电技术,因此,他的英语和无线电技术进步很快,都已达到了专业的水平。延安当时电动装备不多,少有的几个电动装置,都是由苏冶来修理、安装、调试,中央首长称他为“八路军培养的专家”。1946年1月,解放战争初期,美军向延安派驻了一个观察组,他被派到观察组,从事电台机务工作。观察组运来一个大功率电台,用以和美国驻华大使馆联系。但他们没有随行的技术人员,一旦出现故障时,都是苏冶前去帮助修理解决。</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1938年6月1日,军委三局通信材料厂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904工厂的前身),厂址在延安盐店则村九孔石窑洞。该图片是2005年作者专程到延安找到原址拍摄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1946年,军委三局通信材料厂生产的80瓦发报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军委三局通信材料厂于1949年2月,随军委进北平后改称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通信部电信机械修配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01工厂)。1964年,军委将工厂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904工厂。图中胸标是军工们1949年至1956年佩戴的。该胸标是当年赵秉秀佩戴的并收藏至今,这是他儿子赵金铮提供的图片,非常珍贵。</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北平解放后的1949年3月,苏冶作为北平军管会的联络员,与李岩厂长接管国民党军队联勤总部的电信机械修配厂,改名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通信部电信机械修配厂(901工厂),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904工厂。1949年9月初,李岩厂长午夜从部里开完会,接到设计研制开国大典升国旗自动装置任务后,急匆匆赶回到工厂。他不顾饥肠辘辘,睡意缠绕,立刻把负责技术的主任苏冶从被窝里拽出来商量。离开国大典只有二十几天了,时间紧迫,刻不容缓。何况电动升旗在中国还没有先例,抓紧动手干起来再说!“让毛主席按电钮,升国旗,这可是开天辟地的光荣事啊!”苏冶欣然领受任务,由苏冶组成的一干人马进行研制。苏冶他们接收的国民党军队联勤部这几个工厂,有许多先进的电信设备,李岩和苏冶用这些先进的器材和设备,已经为中央和中央军委改善了很多通讯保障条件,所以,完成这个任务是有基础的。李岩和苏冶一起商量设计和施工方案,厂子里对苏冶全力支持,要什么设备就给什么设备,要什么助手就给什么助手。由于时间很紧,苏冶和他的攻关小组每天吃住在厂子里,日夜不停地赶工。他们先设计了一个图纸,接着到仓库里找材料,他们翻出了能用的日军和国民党军使用的美械装备,有电机、开关、导线等,经过几次试验和几次改进,终于搞出了一个成型的东西。时间已经很紧迫了,领导着急打电话催,张致祥干脆直接跑到工厂来看最后一次试验。在张致祥、李岩等见证下,试验很成功,只见苏冶亲自操纵电控开关,滑轮带动拉绳,国旗徐徐上升。李岩和张致祥都非常满意,并报告给了彭真。彭真指示,可以在天安门广场安装,现场再继续试验,确保万无一失。在天安门安装时,他们把电线沿着“千步廊”御道的石缝铺设,过金水桥,一直伸向天安门城楼的主席台。这样布线,既可以避免在开国大典前被无意中破坏,同时也非常保密。升旗装置安装完毕后,彭真指示一定要多试验几次。结果,第一次试验就出现了故障。升旗预演由张致祥直接指挥,李岩和苏冶在广场的旗杆下指挥。听到李岩、苏冶“准备完毕”的信号后,张致祥在天安门城楼上按下升旗按钮,五星红旗开始缓缓上升。在人们紧张的目光注视下,旗杆似乎也紧张了,国旗升到一半的位置时,突然卡住不动了。原来是电路出了毛病。他们排除故障后,向彭真做了汇报。彭真向周恩来汇报后,周恩来再次叮嘱,一定要准备两套方案,一个是电动升旗,一个是人工升旗。开国大典时,万一电钮失灵,就用准备好的工作人员用人力把国旗升上去。张致祥按照这个指示,进行了多次电动升旗的演练,也进行了多次人工升旗的演练。可以保证万无一失了。天安门上的电动按钮,安装在毛泽东主席预定站立的地方后边的一根红柱子上。为了保密,防止升旗按钮被人破坏,这个按钮的位置只有张致祥、李岩、苏冶几个人知道。开国大典的前两天,负责阅兵的聂荣臻来到天安门检查工作,他看见升旗按钮前没有士兵警卫,就把负责天安门执勤的警卫营副营长石玉玺叫来,指示道:“这个电动升国旗的按钮,事关重大,一定要派人站岗,保证这个按钮的安全。”石玉玺马上布置士兵在按钮前站岗,一直到开国大典结束。除此之外还安装了广场的扩音系统和通信保障系统。1950年2月~10月,苏冶担任了电信机械修配厂(901工厂)的厂长。</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开国大典时,苏冶同志(戴帽子低着头者)一直在主席周围负责升国旗按钮和话筒的保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开国大典时,军委通信部主要负责升国旗自动装置、广音系统、通信保障等等。通信部下属的电信机械修配厂(901工厂),主要负责升国旗自动装置和广音系统。当时由苏冶在天安门城楼上负责保障升国旗按钮交到毛主席手中,并负责调整话筒的位置。该视频中有一位穿军装戴帽子工作人员调整话筒后又走下来的正是苏冶同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span></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主席亲自按动电钮,升起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具有深远的伟大意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该视频曾经在2021年12月14日,中央电视台老故事频道首播,共6集,19日播的第6集。该视频片头就是第6集的片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他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通讯处器材科科长。同年11月,苏冶在第一次战役后,赴战场收集通信器材,夜间乘战车返回途中,遇到敌机轰炸,炸弹爆炸后将战车炸入弹坑,他被油桶滚压受重伤而牺牲,牺牲时年仅30岁。据苏冶战友之子赵来群告诉力钧曾孙女力丽说:去朝鲜战场的任务,原是交给他父亲赵战敖的。苏冶认为战友有三个孩子,家庭负担重,而自己是单身,所以挺身而出,承担了这次去朝鲜的任务。苏冶临行前将自己的自行车交给赵战敖说等我回国再还我,如果回不来就送你做记念了。</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抗美援朝时的战争场面。</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朝鲜战争结束了,为了祖国的安全,为了朝鲜人民的和平,苏冶永远的留在了那片土地。但举世瞩目的“自动升国旗”作品,将永远留在我们6904人的心中、留在世人心中、留在国家博物馆流芳百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苏冶的外甥女马宇虹,在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的纪念碑上,发现了“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216位志愿军团以上干部”名单,于同一块碑上拍摄到毛泽东同志的长子毛岸英(湖南省)与苏冶(北京市)的名字。</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资料整理:<b>郝爱生</b></p><p class="ql-block"> 文字校对:<b>张焕珍</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力伯莪(苏冶)同志遗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苏冶同志将永久的安息在朝鲜桧仓志愿军烈士陵园,与毛岸英烈士同一个陵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苏冶同志烈士的墓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2018年4月23日,苏冶二妹苏帆的三位女儿及女婿一人,从北京出发,经丹东到平壤,沿苏冶当年去志司的路,经过三个多小时崎岖,颠簸的山路 ,来到了位于桧仓的志愿军烈士墓,舅舅己在这里长眠了67年,终于等来了亲人,她们在他的墓前鞠躬致哀,献上了从北京带来的花圈,擦去了墓碑上的尘土,了了上两代人的心愿。苏冶同志,您安息吧!我们永远怀念您!苏冶同志永垂不朽!</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参考资料:</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904工厂厂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人民日报社社长董伟著的《开国大典上的自动升旗装置揭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军旅作家林玉华著的《五星红旗,第一次升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赵其辉著的《开国大典与通信兵》,2019年3月28日出版于北京日报 版次16 版。</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信息提供:</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马小卫(苏冶二妹苏帆的女儿)、崔小敏、孙有元、赵来群、王建、王宪、怀志伟等,在此表示感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标注说明:</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赵战敖是原国民党电信机械修配厂地下党员之一,他的儿子赵来群、女儿赵来福、赵来庆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904工厂的一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孙有元是原国民党电信机械修配厂地下党员之一,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904工厂工作至离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怀志伟的父亲怀福田,1964年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904工厂厂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王建、王宪兄弟俩,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904工厂一员,父母亲曾是原军委通信部电信机械修配厂老军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崔小敏是《通信兵的故事》网站总编。</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志愿军总部官兵,撒兵回国前,与安息在朝鲜国土上的战友们告别。</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