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叔本华说:“人在小时候生活是简单且幸福的,因之生活范围小,接触的痛苦就少。年纪越大,生活范围随之扩大,痛苦便越真实地存在周身”。<br></h3><h3> 每一次的童年回忆都是最美的!那时候的清纯、简单、直率都是成年人心中最好的记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已不是记忆中的半农耕文明,社会形态的变革带来生活方式的改变,记忆中的世界已不再回来,遥远得有些模糊。</h3><h3> 今天的孩子们的生活越来越依赖于电脑、网络、手机,尤其是电脑游戏和手机游戏的普及,孩子们的自主动手能力被严重弱化,由于缺乏集体户外以及需要动手的活动,很多孩子们养成性格孤僻、懒惰随性等不良生活习惯,孩子集体感变淡,自私叛逆性更强,抗压能力越来越差,甚至变得在网络世界异常活跃而逃避现实世界,变得越来越孤僻。</h3><h3>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近视眼在小学、初中阶段是不可思议的事,如今,小学阶段就将近一半的孩子戴上了眼镜!营养过剩加上缺少运动,小胖子越来越多,孩子们除了生理上精神世界也被恶化了许多。</h3><h3> 以前的孩子们都在一起玩。自己做各种各样的玩具,水枪、链条枪、香烟壳是男孩子们的最爱,跳绳、翻花绳、抓子则以女孩子为主。这些很有代表意义的游戏随着上世纪六七八十年代的人们的成长慢慢的消逝。</h3><h3> 重新拾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游戏娱乐活动,不仅仅是唤起同龄人童年的美好回忆,更重要是希望下一代的孩子们不要将文化传统中众多的有益的娱乐方式遗忘。父母们要创造机会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学知识,自己动手创作更多的趣味游戏,让他们更多回归到自然纯真的生活中去。</h3><h3> 怀念过去,我们只是对被时光老人带走的东西的惋惜;怀念过去,我们不会停下向前的脚步。过去的已不再会回来,当初的样子也没有回忆中那般美好。儿时的游戏有几十种,此文选择其中十余种常见的游戏以慰思念之心。</h3><h3> 怀念只是为了更好的记忆!</h3> <h3> “跳房子”,永康土名叫“跳方块”,一些地方也叫“跳飞机”,是一种风靡世界的儿童游戏,也是上世纪流行极广的中国民间传统的儿童体育游戏之一,寓趣味性、娱乐性一体,深受广大儿童的喜爱。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期间流行于中国大江南北,在有些儿童游乐场、公园和小学操场等都会留有跳房子的位置。在农村,就算是一小块空地,只要有一根粉笔或瓦片或树枝,几个小朋友在一起就会在地上画起“跳房子”的七个或九个格子,就可以一起玩上大半天,益智又健身。
今天,由于现代电子游戏等的冲击、孩子数量的减少,以及家庭和幼儿园的忽视等等,除了边远地区,“跳房子”游戏分孩子们渐行渐远,城市及发达地区的孩子们己基本不认识“跳房子”游戏。<br></h3> <h3> “打纸包”,永康的小孩子一般用香烟壳来玩,因此叫“打香烟壳”。全国各地的叫法不尽相同,大抵有以下几种:“拍纸包”、“拍元宝”、“拍三角”、“拍纸片”等等。
小时候,老人们大多吸旱烟为主,自己种或买烟叶切丝放进烟斗来吸,年青人基本上改吸卷烟。卷烟空烟盒是小孩子们的最爱,按产地不同分成“北京”、“中国”、“上海”、“国营”等,空烟盒就能玩出许多花样。把烟壳折成厚薄不同的长方形或三角形纸包。玩的时候,扔一个在地上,另一个人也拿出自己的一个用力拍下去,靠产生的风或适当的角度把地上的铲翻个面,对方的这张就归你了,否则你的就归对方了。</h3><h3> 有些时侯,孩子们也用纸来折成正方形四角包来打着玩。有些调皮的孩子会耍小聪明,他们把书的书皮撕下来或用挂历纸来折,这些纸质较厚重量大不容易被赢走,成为“纸包小霸王”。<br></h3><h3> 这种游戏在农村也绝迹多年,估计难已重出江湖了。</h3> <h3> “跳皮筋”,各地叫法略有不同,永康土语叫“跳绳”,全国各地则叫“跳橡皮筋”“跳橡皮绳”“跳猴皮筋”等,是一种比较适宜于14岁以下儿童的民间游戏,约流行于20世纪50至90年代。
皮筋必须是用橡胶制成的有弹性的细绳,长短随意,以3米左右为多,具体以跳的人多少来定,长短可以用多根绳子互绑来调节。游戏时,皮筋被牵直固定之后,即可来回踏跳。可三人至五人一起玩,亦可分两组比赛,边跳边唱非常有趣。先由俩人各拿一端把皮筋抻长,其他人轮流跳,记得小时候以唱“马兰花开”为主,每个人按先前协商好的规定动作跳,以完成者为胜,中途跳错或没钩好皮筋时,就换另一人跳。<br></h3><h3> “跳橡皮筋”具有较强的经济性、适应性和实效性。跳橡皮筋设备简单,只需一条橡皮筋。课间学生三五成群轻松地跳一阵橡皮筋,可以使疲劳的脑细胞得到积极性休息,促使脑细胞的兴奋与抑制转换,从而以充沛的精力投入下节课的学习。另外它不需要多大的场地,不受季节的限制,人数可多可少。它具有花样多、兴趣高等特点,适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需要,对锻炼身体确实行之有效。因此,在体育课上,经常开展跳橡皮筋的游戏,有针对性地编出各种花样的跳法,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其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br></h3><h3> 时过境迁,如今己难觅跳皮筋的身影了,确是一大憾事!</h3> <h3> “打陀螺”,永康俗称“打螺陀”。</h3><h3> 在我国“打陀螺”的游戏比其它游戏的历史都要长,据考证中国早在宋朝时就已经出现了类似陀螺的玩具,名字叫做“千千”。它是一个长约三公分的针形物体,放在象牙制的圆盘中,用手撑着旋转,比赛谁转得最久就为赢家。</h3><h3> “陀螺”这个名词,最早是出现在明朝,刘侗、于奕正合撰的《帝京景物略》有:“杨柳儿青,放空钟;杨柳儿活,抽陀螺;杨柳儿死,踢毽子。”的记载。在明朝时陀螺已成为一种儿童嬉戏的玩具。当时陀螺与当今基本一样。主要是木制的,实心而无柄,用绳子绕好了,一抛一抽,陀螺便在地上无声地旋转。当它缓慢下来时,再用绳子鞭它,给它加速,便可转个不停。这种玩法传了两三百年,一直到现在。<br></h3><h3> 在农村,陀螺的制作比较随意,甚至是大小不一的松果也可以当作陀螺来玩,选出形状匀称,结实耐磨,鳞片尚未开启的果子即可。也可以用石头打磨而成,木陀螺若尖头部分不镶嵌钢珠的话,木头尖尖几下子就磨平了,反而不好用,而在当年,钢珠可不是容易找到的“高级货”。</h3><h3> “打陀螺”是一项非常适合各种人群的运动,因为它的运动强度适中。打陀螺并不只是靠肩膀用力,它是一项全身运动:人在打陀螺时,会从脚部开始发力,下肢蹬地,力量传到腰部后,腰肢开始扭转,从而带动手臂挥动。从这套动作看来,它非常像打网球时挥拍的动作。而跟网球不同的是,打陀螺不需要来回快速跑动,同时又能运动到全身大部分肌肉,是一项非常好的运动。</h3><h3> “打陀螺”是一项尚未完全消失的游戏,因为它隔合了健身运动,大人小孩皆宜,因此在城市的公园中经常可以看到,只是绝大部份孩子己不玩这项游戏。</h3> <h3> “滚铁环”,永康人俗称“滚铁圈”,永康这边开展的不是很普遍。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滚铁环”的全盛时期。玩的时候,一只手捏住头上是"U"字形的铁棍或铁丝,推一个直径五六十厘米左右的铁环向前跑。有的还在铁环上套两三个小环,滚动时声音悦耳动听。<br></h3><h3> 铁环作为一种玩具,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铁皮或粗铁丝构成的圆圈,一是推动铁环前进的长柄。铁环的制作很简单,只要用胶钳将铁皮或铁丝弯曲成圈即可,大小仿如桶口。出于控制的必要,圆圈不可太大或太小,但尽可能做得圆一些,这样才有利于滚动。长柄可用一根一米来长的小棍子或竹鞭充当,顶端嵌着一个U形的铁钩子,或干脆用一条尖端拗弯成钩子的铁丝做柄,这样比较容易制作。
</h3><h3><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滚铁环”的操作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定的技巧。“</span>滚铁环”的关键之处在于掌握好平衡,否则铁环就会“哐啷”一声,跌倒在地。孩子手上的长柄就像方向盘一样控制着铁环的方向。他还可以通过手上力量,控制铁环的速度。总之,铁环在孩子的手上,如臂使指,行动自如。有的孩子不仅能使铁环高速滚动,宛若飞翔,还能倒退着滚动,而毫无阻滞。这个游戏充分显示出孩子对机械的热爱。<br></h3><h3> 如今,虽然制作铁环的材料唾手可得,但由于中青年父母中会玩“滚铁环”的人不多,汽车等机动车辆的猛增,在道路上“滚铁环”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滚铁环”也逐渐绝迹,只存在于50,60,70后的记忆中。</h3><h3><br></h3> <h3> “打弹珠”,永康叫“打弹子”。全国各地叫法不一,大抵这几种:“弹玻璃球”、“弹球儿”、“打珠子”、“打玻璃珠”。是上世纪下半叶颇为流行的儿童游戏。弹玻璃球,据说是一项世界性儿童游戏,世界各国儿童都会玩,当然玩法也是大同小异。<br></h3><h3> “打弹珠”游戏规则简单,每次都可以各自商定,一般是玩的人各出数枚玻璃珠,输的人把玻璃珠的所有权移交给赢的人。主要的通用玩法是“出纲”或“打洞”:在地上画线为界,谁的玻璃珠被打出去就输,叫“出纲”;或在地上挖N个小圆洞,谁先打完N个洞,就变老虎,然后打着谁,就把谁的玻璃珠吃掉,这叫“打老虎洞”。男生大多热衷这类纯技术性的游戏,在玩时彼此之间还常互相攀比谁的弹珠较多,对他们来说,那可是一笔值得炫耀的财富。<br></h3><h3> “打弹珠”,它的玩法种类繁多,总是让孩子们玩的乐趣无穷。孩子们不只是爱玩弹珠的游戏,也爱收集弹珠!尤其是男孩们,更是将弹珠视为宝贵的财产,卡其裤口袋装的鼓鼓的,往往里面就是放了许许多多的弹珠呢!如果能在游戏中赢得许多的弹珠,自己在孩子群中往往就能获得大家的崇拜,因为那代表着你拥有超高的打弹珠技巧喔!但是,如果你的弹珠都只是花钱到店里买来的,那么就算拥有再多弹珠,也常常会被其他孩子们嘲笑。唯有靠自己技术能够赢得许多弹珠,才算是孩子群中的厉害人物!<br></h3><h3> 由于趴在泥土上被父母斥之为不卫生,而玻璃球由以前的奢侈品变成大路货,“打弹珠”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慢慢的成为一种文化遗产。</h3> <h3> “竹水枪”,只见于南方,因为北方没有竹子。</h3><h3> 制作“竹水枪”,竹子不能太粗,山上的毛竹就不行,我们都选用长在小溪边上的“水竹”。选用拇指粗一节竹子,竹子一头有竹结封闭,将竹结用剪刀钻一个小孔,用一根筷子一头捆上棉布做活塞,棉布一吸水膨胀就不容易漏气,竹结插入水中将活塞上提则吸入水,拿起来猛推活塞,水受压射出几米远,水枪做成了。制作水枪的过程里面可有很多物理知识:“压力”、“压强”、“大气压力”、“活塞运动”等等,是一种寓教于游戏的益智类游戏。</h3><h3> 那时的竹制水枪的性能相当有限,只能将水射出很短的距离。这些水枪射出的水流又细又弱,而且每次水射完之后都要跑到水池里重新灌水,但二队人马还是玩得相当开心。设备虽然简易,但趣味实在无穷。</h3> <h3> “链条枪”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诞生于中国民间的手工玩具枪,以链条为主要材料制成枪管,以火柴为子弹可以发出响声的玩具枪。永康通俗叫法是“火药枪”。它曾经广泛流传于中国农村,是60,70以及部分80后孩子们儿时心目中的“神器”,当年的男生以腰间别一把火药枪为荣,常常会招来一连串羡慕的眼光。现在由于塑料玩具的普及,显得粗糙不安全的火药枪民间基本无人制作,已处于被遗忘的边缘。<br></h3><h3> “链条枪”就是用火柴当做子弹来玩的手工玩具枪,因为主要的配件用的是自行车链条,所以称链条枪。这种玩具枪本身的威力非常小,还没有一把弹弓威力大,它是利用火柴头上的那一点火药被外力撞击产生爆炸的原理制作的,爆炸时的响声和小鞭炮差不多,虽是爆炸效果但只放一两根火柴根其发出响声像小号鞭炮一样,威力并不大。只是拉撞针时要注意,有时不小心会把手夹伤。<br></h3> <h3> “抓子”游戏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及判断能力的一项有趣的民间体育项目,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深受农村小学生的喜欢。永康人习惯称之为“摸子”。<br></h3><h3> “抓子”游戏简单有趣,取材方便。现介绍几种简单玩法:一、抓五子先用单手将五粒子(可以石头,军棋,象棋,麻将牌或特制竹块)握于手中向地上撒开,由对方指定一粒子,将该子捡起并向上抛出,同时将地上的子一粒一粒捡起(每次只能捡一粒,捡起后必须接住抛出的子,捡起的子放到一边),此为抓一;每次同时抓两粒为抓二:直到抓三。二、飞子方法同上,但必须是捡起的子向上抛出去捡地上的其它子,直到捡完。分为飞一、飞二、飞三。三、怀子方法同抓子,只是捡起的子不能放下,握在手中抛出一粒后去捡剩下的,可分为怀一、怀二、怀三。可根据年龄的不同,将子分为三子、五子和七子。难度也可逐步加深。<br></h3><h3> 现在,即使在农村,我也多年未见有人玩“抓子”游戏,小孩子们可能也没耐心去玩这些老古董了吧!</h3><h3> </h3> <h3> “翻花绳”是中国民间流传较广的儿童游戏。即使现在也偶尔能看到小女孩们在玩。在中国不同的地域,它有不同的叫法,如“线翻花”、“翻花鼓”、“挑绷绷”、“解股”等等。永康人则多称为“翻线”。</h3><h3> “翻花绳”取材简单易得,这是一种利用绳子玩的玩意,只需灵巧的手指,就可翻转出许多的花样。材料则有毛线、麻线、呢绒绳或棉纱绳等。游戏时用一根绳子结成绳套,一人以手指编成一种花样,另一人用手指接过来,翻成另一种花样,相互交替编翻,直到一方不能再编翻下去为止。这个游戏最大的乐趣在于翻出新花样,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br></h3><h3> “翻花绳”游戏的活动,主要是依靠手指来操作。每一个造型图案,需要手指完成撑、压、挑、翻、勾、放等一些精微的动作,需要左右手配合一致,需要每根手指巧妙地分工。在这一过程中,手指、手腕、双侧肢体的灵活性、精确性和实际操作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许多科学家也都证实,手与脑之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指的动作越复杂、越精巧、越熟练,就越能促进脑神经的发展,是一种有效的益智游戏。<br></h3><h3> “翻花绳”游戏简约而不简单,不用单独场地,一根绳子即可。父母们可以和小孩子们一起玩起来,益智又开心,何乐而不为呢?</h3> <h3> “捉迷藏”,永原人称“躲寻”(土语意译,没法音译),是我国的传统多人游戏。游戏时,一人用毛巾等物把眼睛包起来,让游戏的人彼此难以捉摸。</h3><h3> 虽然 “捉迷藏”在中国有着非常古老的历史,但是直到唐代才有文字描述出现。《致徐周沙祖》中记载明成祖和清美姮在明月下,用锦缎手绢包着眼睛,在雅培之间相遇,这就是所谓的捉迷藏。<br></h3><h3> 游戏时,大家首先划定一个范围,经过猜拳或一定规则之后,选定一个人先蒙上眼睛或背着大家数数,可长可短。而其他人必须在这段时间找到一个地方躲藏,时间到后选定的那个人去找其他人,最先找到的人为下一轮找的人。没有被找到,且最后回到出发点没有被寻找者发现的人,将不参与第二局的猜拳,直接成为躲藏者,游戏反复进行。<br></h3><h3> “捉迷藏”游戏时也会出现一些小意外,如眼睛蒙着的人撞到柱子等受伤;再有是把躲起来的小朋友忘记了,游戏结束时大家各自散去;最惨的是躲在缸中或柜子里,别人找不到而他自己闷个半死。</h3> <h3> 其实我们怀念过去,不是因为现在过得不好,只是怀念曾经的那些美好画面,那些真情实意,那些曾经一起的玩伴。毕竟逝去的终究回不来!<br></h3><h3> 逝去的时光里,包含了很多我们已经失去的东西,已经再也无从寻找。</h3><h3> 往前走,一切安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