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兰圃之行

仲兄

<h3>  兰圃是座清幽的公园,历经广州几代园林专家的精心经营调整,现已成为现代岭南园林的精品,在国内外都享有较高的声誉。驻于兰圃内荣获两枚国际金质奖章的“芳华园”更为其增添不少光彩。当你漫步兰圃之时定会流连不舍,乐而忘返。</h3> <h3>  走进兰圃的门,通过林荫道直往前走,树林茂密,绿树成荫,翠竹成林,郁郁葱葱。</h3> <h3>  穿过一个小圆拱门,却给前面的山坡、树林挡住了去路。透过树林,隐隐约约可见前面的景物,一个意想不到的景色立即映入眼帘。这里天地渐宽,有山有水,水榭与周围的小桥、石栏、鱼池和遍地的兰花相映成趣,使人有渐入佳境之感。</h3> <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兰花生长地</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p> 兰圃原来是一片荒芜的平地,广州解放后改为小型标本植物园,后来才建成兰圃。这与敬爱的朱德总司令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年他发现这里林木茂密,特别荫凉,环境清幽,适合兰花生长,因而建议在这里建一个兰圃公园。朱德总司令非常喜爱兰花,每当他来南方都带来一些新的兰花品种,回京时又带去一些南方的品种,这样他竟成了南北兰花交流的使者。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p> 朱德总司令来到兰圃观花,他有时坐在兰花面前默默遐想,有时则即兴题诗赋词。“兰蕙同馨”的题字,如今仍挂在兰圃处。 <h3><br></h3> 同馨厅是用来接待贵宾的一座水榭。设计华美,国家领导人朱德、董必武都在此题字。 <h3><br></h3> 同馨厅刻花的绿玻璃片,确实是珍贵的古玩,现存不多了。 <h3><br></h3> 董老为兰圃写下“竹自具五好,兰有其四清”的对联。清并非清高,清而高就脱离实际了,清是美好的境界。 <h3>  </h3> 一九六一年的早春,朱德总司令在游越秀公园后提笔赋诗,诗曰:“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唯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这诗已刻在兰圃的一块大石上。当人们在聚精会神拜读他的诗句时,不禁会想起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他数十年如一日,艰苦奋斗,鞠躬尽瘁。他的一生,也像兰花那样高洁。见花思人,他的革命精神与锦绣江山同在,同花香永留人间。 <h3><br></h3> 走过清幽的小径闻到清风送来淡淡的花香。 <h3><br></h3> 迎面有一座路亭,亭上挂着横匾,上面写着“兰花香满路”。 <h3><br></h3> 追随着这香气来到兰棚,原来那里的花架上一行行、一盆盆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兰花正在迎风怒放,它的花颜色多种多样,五彩缤纷,千姿百态使人眼花缭乱,目不睱给。 <h3><br></h3> 这时在亭中小憩,兰花沁出一般清香的气味,使人心旷神怡。想起古人一向用兰花来代表正人君子,象征它可以辟邪去秽。宋朝苏辙有一首《种兰》诗“兰生幽谷无人识,各种东轩遗我香。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欲遗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很有深意,想起这首词更令人寻味。 <h3><br></h3> 穿过路亭继续往前行就可看见屋檐下挂的横匾是由中山大学古文字专家容庚亲笔题“茅舍”两个大字。整座建筑全部由仿松树杆、松树皮、各种仿竹子构成,建筑的造型考究,别致,令人耳目一新。 <h3><br></h3> <h3><br></h3> <h3><br></h3> “茅舍”置于一坡绿茵,一泓碧水之中…… <h3><br></h3> <h3>  沿着小溪,穿过石桥,来到由艺术大师刘海粟题词“江河水”拾级而上,一睹芳华园的风釆。</h3> <h3><br></h3> 兰圃内闻名遐迩的“芳华园”入口处的“华园照壁”是明代烧制的水磨青砖镂刻突花的大型照壁,你必会在此停步欣赏。它高一点五米,长约四米由一百六十多块通花小青砖组成。且不说其几百年的历史,仅是把它从民间发现后移建于此,一拆一砌,几乎完好无损便够难得了。这块照壁经历了无数的风吹雨打,而水磨青砖缕花的棱角依然清晰明朗。全壁灵珑剔透,其古扑的风挌,精湛的工艺,令人赞叹不已。 <h3><br></h3> 走进“定舫”正面是一幅刻花贴金的落地罩,上书“临碧”金字,游人置身于三面环景的舫厅,可以浏览尽园内风光。舫头正面还挂有一对名家书写的对联:“淡着烟云轻著柳,竹边台榭水边亭。”美不胜收的诗句,传神入画。 <h3><br></h3> 登上翠绿的小山岗,见梅亭入口上方悬有“酌泉漱玉”<br>匾。亭柱对联“丰楹泉声三径月,一亭诗境满湖云。”诗情景意熔为一体…… <h3><br></h3> 景门廊檐下悬有“入趣”横匾,廊柱挂有竹刻对联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佳句“风暖鸟声碎,曰高花影重。”声碎影重、鸟声、花影相配,构成一幅优美的花鸟画意境。 <h3><br></h3> 门景廊的黄腊石三叠泉、散石、孤赏腊石,是中国园林中除建筑物以外的重要组成“构件”,增加了其园林的艺术情趣。 <h3><br></h3> 芳华园与明镜阁遥相呼应,凌空建在山石水池之上。登阁凭栏,园內假山、石洞、翠竹,长廊尽收眼底。阁里壁上高悬挂起一面一米见方的铜制大镜,镜面光洁,颇能照形。这件仿古制品使人想起有关真品的传说,历史上有这么一面镜子能照出人的五脏六腑,只要当官的于镜前一站即能明察是清官还是赃官呢?这是传说。 <p class="ql-block">这是铸铁的大钟,时刻对人们敲响警惕……</p> <h3><br></h3> <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此两幅兰花国画为本人绘画</h3> 《广州兰圃行》观后感:“兰花……一个文化的符号。”历代文人墨客,以兰作为人格的象征、道德的借喻、修养的要求。以郑板桥为代表,借兰表达一种脱俗避世,清高不染。兰以其“清”作为一种环境追求,审美追求乃至人生追求。董必武赞过兰之四清:气清、色清、神清、韵清。<div>  兰花的文化内涵,以其独具的给人的艺术情趣,独具深邃的艺术意境,应成为艺术园地、百花齐放中的一花而值得人们广泛的欣赏。<br>  清代康熙皇帝写的咏兰诗《咏幽兰》,诗曰:“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