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如果说四季变化在哪儿表现得最为明显?答案恐怕就要数微信朋友圈了!这不,深秋刚到,北风还没有狂吹,厚衣还没有添加,微信朋友圈已经是满满的太行红叶了。看着微信朋友圈中那层峦叠嶂、险峻陡峭的太行山一改往日翠绿的行头,让红头巾覆盖住自己伟岸的身躯,我和三五好友不由约定星期天也要开车去凑一下热闹,去粘一粘太行山的喜气。</h3> <h3>早上七点多集合出发,穿镇越县,驶入太行山的盘山公路,车辆陡然多了起来,大家你挨着我、我挨着你,一辆辆如长龙一起向大山深处急驰。随着海拔的升高,红叶也一簇簇、一团团撞入人的眼帘,像要把整个大山给点燃,引得满车人直呼壮观。忽然,有朋友发问:“难道以前太行山中就没有红叶?为什么这两年太行红叶才这么出名、才这么火?”</h3> <h3>是呀!大自然虽然神奇,但她绝对不会吝啬,今年有红叶,去年有红叶,前年、大前年,以及很久很久以前,这太行山中肯定是年年有红叶的,为什么这些年才引得人们趋之若鹜呢?<br>听着朋友的发问,满车人都沉静了下来,而我的脑海里却不由蹦出《水浒传》里“王婆贪贿说风情”中的一个情节,我想也许用王婆的理论能说明今天这种现象的成因。只是“大家都知道《水浒传》吧”这句话刚一出口,我又觉得用西门庆和潘金莲来比喻我们与太行山红叶的关系又不大恰当,可看着大家齐刷刷盯着我的眼神,只得搪塞道:“车这么多,等一会儿清静下来,我给大家讲个《水浒传》的故事,也许大家就会明白这种现象的成因!”</h3> <h3>熙熙攘攘中,车已开到拐往景区的路口,可交警已经做手势禁止转弯,原来景区里已经车满为患。怎么办?朋友们商量着不进景区走野线,去和不做任何雕饰的太行山来个亲密接触。<br><br></h3> <h3>车随路转,景随山变。不知不觉中顺着平整的山间水泥路来到一个不知名的小山村。走下车,呼吸一下山间新鲜的空气,极目远眺,蓝天与大山融为一体,不由让人心胸为之开阔;往近处看,村边不远处一片黄透了的杨树林,如卫士般挺立在万丛红中,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是那样的晶莹剔透;放眼古老的村落,曲曲折折的台阶串起了这儿一片、那一片写满沧桑的石屋,更有那高大挂满了红灯笼的柿子树,在石屋旁傲娇地看着我们这群不速之客……与景区的人满为患比起来,这儿就是再美不过的世外桃园。</h3> <h3>在一通尽情的玩耍拍照后,大家围坐在一片芦苇边开始我们的野餐。又有朋友提起上山时的话题,问我想说什么?不得已,我只得如实给大家讲我当时的想法。在《水浒传》中,王婆给西门庆出主意,要想得手潘金莲这个美貌女子,就必须得具备五种条件,即潘安的貌,驴儿大的行货,要似邓通有钱,小就要棉里针忍耐,要闲工夫。虽说王婆讲的是五条,但最基本是钱和闲,没有这两样东西,其他的都免谈。这太行红叶就如美女潘金莲,她的美貌千百年来一直存在,为什么我们之前没有发现,还不是我们没有钱和闲吗?现在路通了、私家车有了,一天跨越重重大山已不是什么难题。我刚上班时,是一周休息一天,几年后是一周休息一天半,现在是一周休息两天,再加上清明、“五一”等等各种假期,使我们有了时间来欣赏这太行红叶。这就是现在太行红叶之所以火了的原因。只是用潘金莲和西门庆来比喻我们与眼前的美景,我真的感到有些不妥。<br><br></h3> <h3>听着我的歉意,好友李宏开了腔,他说,用这样的比喻可以说是话糙理不糙。十几年前吧,我在深山里修路,当地的乡亲把我们视为上宾,我让他们给我们炖只老公鸡改善生活。老大妈说什么也不要钱,我们非要给钱,老大妈只收了10元钱。说,你们是我们的贵人,没有你们来修路,像我这样子的,一辈子也出不了这大山。我当时听后真的感到惭愧,这哪里是我们功劳呢?要不是国家安定了、发展了、富裕了,哪有这连绵不绝的盘山公路呀!太行红叶以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如今路通了、车有了,何处藏得了景;吃穿不愁心情好,又何处不是美景。<br>不知不觉太阳已经西斜,大家再深深望一眼这太行美景,依依不舍地上了车。我突然发现,车内的装饰起了变化,车中的后视镜上吊了一串鲜艳的牵牛花,车内把手下的小纳物筐内插上几枝红红的红叶,还有朋友手握一束洁白的芦苇花儿,她说,她要把太行山的秋带回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