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康复工作室第三次研讨

DN.绮小欣

<h3>  2019年11月4日下午3:35分,教育康复工作室本学期第三次教研会议在启智部八(2)班教室准时进行。 </h3><h3> 会议主要围绕两部分内容展开: </h3><h3> 1.新老师汇报开学至今的工作等情况。 </h3><h3> 2.工作室成员给予建议与指导</h3> <h3>首先由叶绮欣、安泽鑫、王晶和李婧雅几位新老师对本学期开学以来的工作进行简单地汇报:每个人分别从课务情况、个训对象的选择、个训对象基本情况的介绍、需要学校提供的辅具帮助以及现阶段开展教学与个训方面存在的困扰作了阐述。在李雅玲老师的鼓励下,大家都非常坦诚的说出了目前让自己非常困惑的问题和自己的心得体会: </h3><h3>1.叶绮欣:在个训过程中教育康复应该怎样有效地实施? </h3><h3>2.安泽鑫:在做个训时,知动组、自闭症组和语言组是不是应该加强交流,而不是仅仅只关注某一个点? </h3><h3>3.王晶:作为康复老师,怎么才能让训练偏向教学化并增加一定的趣味性? </h3><h3>4.李婧雅:由于盲部没有个训,大多是集体开展感统课,但感统室空间有限,且缺少一定的康复辅具,如:软垫、平衡板等。低视力学生一起上感统课时,怎样更好的结合盲生的特点开展集体感统课? </h3><h3>同时,作为新教师,大家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兼顾教育教学与康复个训。由于所学专业的不同,四位新老师对教学方面仍然处于懵懂状态,也一直在不断努力学习中。特别是一年级的老师,因为课务安排非常紧密,听课学习的机会也就少之又少。</h3> <h3>针对新教师们的发言,工作室老成员们也都纷纷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与指导。首先,韩云燕老师给予了新教师们近期的工作以肯定,并建议新老师们不要太着急,在教学上可以从模仿到自我展示再到积极创新。建议保留自己所学专业,再继续提高完善教育教学。</h3> <h3>接着,符丽军老师和夏凌凌老师则建议大家可以先从听其他老师的个训课开始,充分利用工作室已有的平台资源。其中夏凌凌老师说到:“教育康复不一定要融合教育理念,康复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并建议学校应该设有专业的康复职称,从而协调教学与康复之间存在的不平衡。</h3> <h3>紧接着,牛欣老师指出新老师刚接触教学工作,应该把心态放平,不要否定自己,再慢慢地形成自己的风格。作为特教老师,对第二天的课务安排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并进行课后反思。在个训课中,可以观察学生特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再结合内容来设计相应地环节以提高课堂趣味性。</h3> <h3>王海叶老师建议后期知动组、自闭症组和语言组可以合作制定康复计划。胡晓艳老师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希望新老师们还是要保留自己所擅长的再去探索学科教育,教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摸索。给新老师们的建议是将自己的特长发挥好,形成自己的特色,并不断反思以提高教学水平。</h3> <h3>最后,由李雅玲老师进行会议的总结:首先,对康复老师们的专业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会借助工作室这个平台集思广思促进每个成员专业成长;关于教辅资源的保障以及老师们评职称等问题,也会以合适的方式向学校反映并争取得到妥善解决。其次,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符合融合教育的趋势,因此,教学工作要做好,专业优势也要充分发挥出来。李雅玲老师指出个案的挑选原则要遵循个训对象有需求、可发展,家长要配合在课后进行拓展延伸,个训课数量不要求多但质量要高。作为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雅玲老师愿意提供自己多年教学所总结出的感悟心得,以便于大家参考学习,并提出勤写教学反思也可以更好的帮助新老师们有所成长。本次会后李雅玲老师作出了教研总结,四位新老师也都发表了自己的心得体会(见图片)。</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编辑:叶绮欣</h3><h3> 审稿:胡晓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