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江山如画之首都看画展

飞鸟

<h3>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自从爱上了旅行,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已经不满足于迷山恋水,更希望能够临山摹水。国庆期间,喜闻“江山如画——12-20世纪中国山水画艺术展”在首博举办,且此次展览的最大看点是侧重选择“实有其景”的画作,于是以首都看画展拉开了此次旅行的序曲。</h3> <h3>  展览不收门票,在网上预约好参观时间,凭身份证入场。排队的人还是挺多的,中外老少都有。想到能够一次浏览众多古画,夏圭、八大、黄公望、沈周、仇英、龚贤……,遍布各地的馆藏山水珍品,在首博一网打尽,激动。</h3> <h3>  展览由登山、临水、揽胜、栖居、卧游五部分组成,共展出宋、元、明、清至近现代的山水画精品93件(组)。</h3> <h3>  进入展厅,这一袭红衣立马吸引了我。清代华喦《天山积雪图》,简直就是一段游记。</h3> <h3> 白雪皑皑,道路漫漫,请看眼神,冷寂的旅途中,是什么吸引了他和它?原来,高远的天宇中,有一只鸿雁划空而过。</h3> <h3> 元代方从义《武夷放棹图》,来自于故宫博物馆。布局奇特,笔法多变,笔墨浓润,酣畅淋漓,山体用纵向长线条皴染,体现武夷山峭砺高耸之感。</h3> <h3>  登山自然离不开五岳,明代宋旭的《五岳图》(卷)将名山风光尽收笔下,五岳风光在画中就可望可游。</h3> <h3> 西岳华山,太华清秋局部。险峻奇丽,尽是飞瀑深壑的绝人之境。仔细看图画下方,几树红枫旁,两位高士悠然坐卧,正在听泉论道。画卷另一边下方,一位旅人与童子已然陶醉于胜景,驻足山道张望。</h3> <h3> 虚实繁简浓淡相宜,宋旭胸中万千丘壑尽显眼前。“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古代没有航拍,画家却能够将山川完美展现,很难想象,该探过多少视角,才能在胸中绘下如此宏图。</h3> <h3>  历代诗文关于江河的诗句,俯拾即是。如“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营造了无数与江河相关的意境。山水画史上,描绘江河湖海的传世杰作有不少。临水篇章中,清代陈卓的《长江万里图》,14米长卷悠然绘尽长江。展馆配合3D播放,让参观者恍若沿江而行。<br></h3> <h3> 还有宋代扇面《钱塘江观潮图》,此图“之”字构图,实左虚右,以怒潮一线斜出而沟通前后。前景林木蓊郁,丹枫灿如,塔寺掩映,刻画具体而不涉繁缛。山石用小斧劈兼乱柴皴法。远山连勾带染,淡约空濛。中段绘浪奔潮急之势,其画水法与马远水图相类。江上置船,船头人头蚁动。景分三节,虚实相生。轻摇着这样的小扇,南宋的优雅是否让也你心醉呢?<br></h3> <h3>  明代袁尚统的《洞庭风浪图》,与刘禹锡诗中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不同,展现了洞庭风浪奇景。山石皴法运用了斧劈皴,有明显的李唐风格。画面真实生动。且看狂狼漫卷,似乎要吞食湖岸,岸上人惊呼遥望。</h3> <h3>  再看湖中,风浪中一只舟楫正在湖中搏击浪涌,船夫各个身体紧绷,紧张的气氛扑面而来。</h3> <h3>  如痴如醉地看到此处,有了此次观看画展最最惊喜的遇见,一个轻声细语吐舌如兰的文化志愿者静静,从历史的角度用专业的眼光正给参观者解画,博物馆专业的讲解人员也在一边悄悄地听着,接着我便寸步不离,又开始了如痴如醉地听,真正陶醉了。</h3> <h3>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再来看看现代人如何临水。现代长安派画家石鲁立足:“生活为我们出新意,我为生活传精神”,一幅《东海之滨》充分施展了题款功底,不但平衡了整个画面,在画上很好看,而且让人感觉到大海般的母爱自古传承。<br></h3> <h3>  古人也最爱玩寻访名胜,感念一番古今万事,顺便用画笔玩玩穿越。明代仇英的《赤壁图》画意取材于苏轼的二赋一词,重现了苏轼泛舟赤壁的盛景。仇英一反其工整谨严、华丽繁密的画风,以清雅的色彩、淡淡的笔触,描绘出空濛的景致。恰当地表现了“众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的意境。<br></h3> <h3>  明代黄宸《兰亭修禊图》卷,用想象将这个历史上最有名的集会展现出来。</h3> <h3>有人手舞足蹈起来,有人已经微醺正待小童搀扶,还有人相互观览文章,怡然自乐,细细品观,妙趣横生,不由婉然笑之。</h3> <h3>  还有清代黄慎晚年的《桃花源图》 ,其作书如画,绘画同书,墨色浓艳处光彩焕发,渴笔疾走时骨力无穷,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形象地展现了出来,令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图后有附草书。</h3> <h3>  再来看看现代圣景。水墨中的宝塔延河意境悠远,黄土山呢?原来,延安早已山川葱郁,旧貌换了新颜。</h3> <h3> 南宋夏圭的名作《雪堂客话图》也在展出之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栖居于这样的山水间,是怎样的平和雅然光景。</h3> <h3>外患内忧的南宋,夏圭为宫廷画院所作却分外和睦安详。现实之外,画作慰藉心灵,南宋显贵也许十分需要在画中寻到一点安宁的景致吧。</h3> <h3>  墨气深厚的龚贤,我超级崇拜的画神。这里有来自天津博物馆的《挂壁飞泉图》轴和南京博物馆的《千岩万壑图》卷。</h3> <h3> 古人钟情山水,却常陷于路阻或疾恙不可亲至,于是纳山水与卷轴间,不时展开画卷,幽雅相对,坐在那里穷究画面上的四方远景,观看天际荒远的丛林和杳无人烟的野景,这就是“卧游”。</h3> <h3>  明代沈周的一幅《林壑幽深图》卷近12米,山村水居,可居可游。坚实豪放。一片开阔的湖面为画卷收尾。整幅画都简括淡然,寥寥数笔,人物风情就跃然纸上。</h3><h3>这幅画是年近70的沈周给前来寒天探望他的吴中四才子的祝枝山的。沈周写“希哲冒寒遇访,申谢此卷,不足罄怀”,绘画之外,君子间的交往优雅动人。</h3><h3>沈周是我临摹最多的画家,围绕画卷反复看,膜拜!</h3> <h3> 好画太多,来不及一一拍摄。山水不过是心画一卷,美,全在能思索的心灵里。画中的风景,是画家心中的,也是现实中你我的家乡 ,祖国的山川。感谢静静,让我读到了画面之外的诗篇,让我了解了画面里隐藏的历史。<br></h3> <h3>走出首博,对明天的保利张大千画展充满期望,也对之后的川西之行充满了期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