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军手机摄影作品之《尊严》

科尔沁悟

<h3> 《尊严》 (散文)</h3><h3><br></h3><h3>   我很喜欢夏天盛开的荷花,田田的绿色的荷叶衬映着粉红的荷花,引来无数游人的欣赏和赞美。</h3><h3> 夏天的荷花眉清目秀,亭亭玉立,清新可人,清香扑鼻,蝴蝶与蜜蜂经常围着团团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h3><h3> 如今过了知天命年,却渐渐喜欢上枯萎的荷花。</h3><h3> 因为枯荷经历风雨后读懂了生活的沧桑,有着与世无争的心性,其品性是一种千帆阅尽后的释然。</h3><h3> 在秋天和初冬萧瑟的西风里,她展现出更为自然的风采,显露那份不屈不饶的美丽,更显露出生命即将结束时,无所畏惧的淡定与从容。</h3><h3>   小时候读宋.周敦颐《爱莲说》一文:荷“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一直记忆深刻,至今能通背这篇美文。</h3><h3> 据记载,荷花不仅有值得欣赏的外在美,而且全身是宝,可以消暑解毒。外在的魅力与内在的价值,使荷花在我少年时期的心中一直有着完美的形象。更让我深感敬佩的是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操守。然而到了年近花甲,看法却渐渐有所不同。</h3><h3> 美丽的荷花,其实遗忘了养育自己生长壮大的水土,并且被人涂抹上“出污泥而不染”的“虚名”,其实是忘本的。荷花超凡脱俗,一尘不染。但是它的根也不染尘土吗?没有根对养分的吸取,如何能够有水面上招人喜爱的美丽的荷花呢?</h3><h3> 因而我觉得,反倒是深秋时节枯萎的荷花,明心见性,随缘洒脱,更贴近其出生于水土的本色,更招人喜爱。</h3><h3> 枯荷不惧秋风冬寒,纵使粉身碎骨也要化为塘泥,守护着下一个轮回的希望。与高昂头颅的夏荷相比较,它更懂得低下头来,看着污泥审视自己喧哗的过往。叶落归根,返璞归真,枯荷是在经历了繁华与喧嚣之后,悟得了正果,明了了本心。由此足见枯荷务本,论语云:本立而道生。</h3><h3> 我曰:枯荷,才是真正的君子。</h3><h3>   因为枯荷的风采自然、朴素。在文人的眼中,那份简约、实在的美是无法形容的。</h3><h3> 枯荷阅尽繁华之后的淡定与安宁,让我悟得人生的价值与真谛。与人交往应当如枯荷一样,多显露一些实在的本性,少表现出油滑的外形。摸了摸眼额头上的皱纹,忽然觉得那并不重要——它虽然说明了我的年龄,却无法带走我的童真和激情。</h3><h3> 枯荷不枯,枯的是花叶,不枯的是本心。</h3><h3> 枯荷不枯,自然的意象耐人深思,朴实的品格更耐人品味。</h3><h3> 于是,我深深地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对待文字,是不是也应该多注重内涵,少一些虚饰呢?</h3><h3> 枯荷啊,我看到你外表干涸的枝叶并体会出你内心燃烧的激情,这对立统一的矛盾美,顺应着时序,有着“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谢;去留无意,望天际云卷云舒”的豁达与淡泊。</h3><h3>   初冬来临,萧瑟的西风吹过池塘,我看见枯萎的荷花如同一根肋骨,坚挺着破旧的衣裳,展示着她最后的风姿。它不屈不饶,勇敢的面对着白天的烈日,以及夜晚的寒霜。</h3><h3> 枯萎的荷花虽然失去了往昔的风采,不再引人注目,但它却已经完成了自己一生的经历,正显露出实实在在的本性来。</h3><h3> 在寒风中,枯萎的荷花依旧保持着微笑,在面对霜雨和死亡时,枯萎的荷花从来都是随遇而安。它不会在乎自己何时会走完这生命的最后旅程,但是只要生命没有结束,就不曾放弃自己的追求,哪怕只剩下一段枯萎的枝茎,也要盛放出生命的最后余辉。</h3><h3>   枯荷面对死亡的淡定,是历尽沧桑之后的从容,也是饱经风雨之后洒脱的等待。由衷的敬佩从心底生出,在我的生命里流淌,使我倍感时光的珍贵。</h3><h3> 因为人生短短几十年,必须尽早学会看破死亡,而后才能学会没有欲望的刚强。</h3><h3>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写下的名句忽然在我耳畔响起。</h3><h3> 枯荷与落红是多么的相似,它们为了实现自身价值而献身的精神异曲同工。然而,落红展现的是死亡的美丽,而枯荷展现的,却是美丽的死亡。</h3><h3> 枯荷的美,在于面对死亡时的潇洒与淡然,更在于它关爱自身,珍视生命。它把从容不迫面对死亡的形态展现在世人面前。</h3><h3> 这一切似乎在告诉世人,生命必须平等,活着就要有尊严!</h3><h3><br></h3><h3> 一一写了二0一九年十一月四日晚</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