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水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记天祝县天堂镇天堂学校师生赴敦煌研学旅行 为了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感受家乡的人文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同时,有效地开展学生的感恩教育、磨砺教育、合作教育、人文教育,并切实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为了使文化遗产走进我校,天堂学校徐渊财校长积极向敦煌研究院争取项目,最终得到敦煌研究院的大力支持,我校师生32人于十一月一日赴敦煌进行为期两天的研学活动。<br> &nbsp; &nbsp;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我们昼夜兼程,列车穿过茫茫戈壁,于十一月二日清晨七点二十六分到达敦煌车站,清风徐徐,深秋的敦煌天高地阔。学生们打着鲜艳的校旗,穿着整洁的校服,排着整齐的队伍缓缓出站,此时,敦煌研究院保卫处姜克诚处长已在门口等候多时,他微笑着和孩子们亲切的打招呼,一股暖流立刻涌上师生心头,这是一种回家时亲人在站台等候的感觉。<br>十一月二日行程 &nbsp; &nbsp; 第一站: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br>&nbsp;&nbsp;&nbsp;&nbsp;&nbsp;师生一起观看了纪录片《千年敦煌》与球幕影片《梦幻佛宫》,“悠悠驼铃映夕阳,漫漫丝路阅仓桑”。千百年前,这里是沙场,是边关要塞,是莲花盛开的千佛之地,是举世闻名的文化与艺术的圣地。敦煌历史艺术是“经典源头、古代呈现、当下观看”三个时空层面交汇叠映的心灵史。 &nbsp; &nbsp;第二站:敦煌莫高窟<br>&nbsp;&nbsp;&nbsp;&nbsp;&nbsp;关于它的故事源远流长,从莫高窟的壁画石刻到九色鹿的神话传说,每一个都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力量,这些数量浩大、技艺精湛的壁画彩塑艺术,向世界展示着千年文化积淀的魅力。给我们影响最深的是在341号洞窟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对洞窟壁画进行数字化拍摄,然后对所拍照片通过数字化技术进行分析研究。还有对231号洞窟的修复,展示了现代能工巧匠应用现代技术修复古壁画的伟大创举。这些都给了我们一种努力学习,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追求和激励。 第三站:敦煌研究院<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敦煌研究院人力资源处韩&nbsp;&nbsp; 处长接见孩子们并做了重要讲话。他说:“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此次与天堂学校的研学活动非常有意义,目的是让我们的孩子们了解历史,了解甘肃,了解敦煌,这样的活动将会一直持续下去,如果有时间,有条件,一年要进行两次,真正要做到让文化遗产进到校园。”一种对孩子们的真诚关爱,孩子们表示一定牢记韩处长的讲话,勤奋学习,将来为甘肃、为自己的家乡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之后,研究院还向孩子们赠送了书籍《灿烂佛宫》,我校行政办主任满金常代表全校师生向研究院赠送锦旗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四站:敦煌石窟文物保护陈列中心<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是我国唯一的石窟类文物保藏陈列机构,中心内设录像演播厅和三个展区,敦煌石窟艺术的精华和发展历程的概况在此得以展现。第一展区是8个原大复制洞窟,第二展区是敦煌石窟文物陈列,展出敦煌石窟出土的文物精品。第三展区位于中心展厅二楼,为机动展区,可以举办各种展览和专题文物陈列。通过参观,同学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了敦煌石窟和敦煌佛教艺术 第五站:莫高学堂<br>&nbsp;&nbsp;&nbsp;&nbsp;&nbsp;师生一起听了袁老师的精彩讲座《被流沙遗忘的莫高文化》,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敦煌一名的来源与涵义以及部分洞窟中的壁画内容。之后观看了由敦煌研究院创制的动画片《降魔成道》,该片借助现代媒体手段,将壁画艺术及故事中所蕴含的动人价值转化为影视媒体,给孩子们心灵留下一种以善为美的高尚情操。在《念念敦煌》这一环节中,师生一起动手画画,然后把完成的作品收集,按序号以动画片的形式进行播放。又一次激发了孩子们心灵的火花,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认识世界、观察世界。 十一月二日行程<br>第一站:敦煌历史博物馆<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敦煌博物馆,成立于1979年10月,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收藏有敦煌当地的大量珍贵文物达4000多件。它设计巧妙,布局合理,行走其间,仿佛穿梭在历史的长河中。从第一展厅两汉敦煌的大发展,到第二展厅魏晋南北朝敦煌的继续发展,再到第三展厅隋唐时期敦煌的繁盛,第四展厅吐蕃与五代及宋、元、明时期,最后第五展厅清代对敦煌的开发,感觉上一气呵成,非常连贯。通过参观,使同学们<br>沿着历史发展的时间脉络,全面的了解了不同时期的敦煌发展,加深了对敦煌历史知识的记忆。 第二站:月牙泉,鸣沙山<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1994年被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如一弯新月而得名。鸣沙山为流沙积成,分红、黄、绿、白、黑五色,因沙动成响而得名。同学们脚踩细软的沙砾,在月牙泉西侧登山,经过四十分钟的爬行,于一点十六分把蓝色的校期插上了大漠之顶。同学们兴奋的在迎风飘飘的校旗前呼喊着,跳跃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们向着远方的大漠望去,虽然还是连绵的沙丘,但此时此刻,这一座沙丘就被我们踩在脚下。 &nbsp; 当大漠的夕阳映红晚霞,我们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了敦煌,特此感谢敦煌研究院保卫处姜克诚处长和敦煌研究院科研部何红军老师,两天来他们认真规划行程,细心安排孩子们的吃吃住住,正因为他们付出的辛勤劳动,才使得孩子们学的快乐,玩的开心,吃的放心、睡得踏实。为本次研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利的保障。<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十一月三日下午六点,我们乘坐的列车缓缓离开敦煌,再见了我辉煌的莫高,再见了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