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搬到滨江小区居住,去得最多的地方,自然是江边。而江边常常引我注目的,是对岸的那个静静的古渡。</h3> <h3>又是一年深秋。</h3><h3> 傍晚,我在江边漫步。对岸残留着的几级台阶,不经意的又映入眼帘,是那样的引人注目。这就是百年古渡留下的痕迹。古渡,此时静悄悄的。远远望去,有二、三个妇女在台阶上洗衣服。古渡边的芦苇丛中,停泊着一只打渔船,渔船上,斜插着一根长长的竹篙。船上无人。我不禁想起了唐人韦应物的诗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意境,真有点象啊!此时,风送来浣衣妇女断断续续敲衣的砧声。天空中,几只归巢的小鸟掠过江面,消失在渐渐降临的暮色中……好一幅古朴的黄昏江景图!</h3> <h3>落日的余晖染红了江水,水面波光粼粼。“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诗句正好描写了眼前秋江的景色。</h3><h3> 望着古渡后面的一大片新楼,和夹杂在新楼间的一棵棵葱茏的大樟树,我的思绪万千。时间仿佛又回到了几十年前。</h3> <h3>那时,这里曾经热闹非凡,尤其是秋收以后。因为,几十里的江面上,除外港浮桥以外,没有一座可供两岸人们来往的大桥。古渡,是西北这一段江唯一的交通要道。因此,这里每天都很热闹。农民们交公粮的、卖农产品的、卖蔬菜的……来来往往,川流不息。渡船一天忙到晚,船工要换班。</h3><h3> 古渡,也是我常去的地方。小时候,母亲带我去乡下走亲戚,要路过这里。长大了,我成了乡村教师,更是隔三差五的要来古渡。因此,古渡的一些事,我都记得很清楚。</h3> <h3>十三岁那年,一次,我到乡下外婆家去,又往这里过。还没有到江边,就听到有人喊:“船翻了!船翻了!”接着有好些人往古渡那边跑。我随着人群来到江边,只见对岸古渡边,已并排摆放着好几具淹死的人。</h3><h3> “真可惜啊!听说船上东西太多,人也多,船能不沉吗?”</h3><h3> “听说还有两个年轻人,是到城里登记结婚的。”</h3><h3> “造孽啊!年纪轻轻的就走了。”</h3><h3> “什么时候这里造座桥就好了!”有人期盼着说。</h3><h3> 人们纷纷的议论着。 </h3><h3> 江那边,传来揪心的嚎哭声。</h3><h3> …………</h3> <h3>此时,江堤的绿化带的路灯亮了。一対傍晚出来散步的青年人从我身边走过。我才从当年那个悲惨的画面中走了出来。</h3><h3> 我随着他们的背影望去,不远处大桥的霓虹灯不知什么时候也亮了。五颜六色的光浮动着,桥底水下的倒影,就象水底有座水晶宫殿似的!远处,城东新建的大厦高高的矗立着。小城一年年变新、变美!</h3><h3> 随着江面上的大桥越建越多(据说县域的这一条水路,已有八座大桥。),古渡渐渐无声无息了,它已成为历史。</h3><h3> 临江有几株木芙蓉正对着古渡,迎着西风尽情地绽放。苏东坡有《芙蓉》诗曰:“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香。”木芙蓉别名“拒霜”,我想,她的迎寒而开的坚强性格,不正是象征着千千万万的建设者吗?</h3><h3> 静静的古渡,你虽已退出历史舞台,但是,你是历史的见证者,你是我们这一代人永远抹不去的记忆。</h3> <h3> 江堤秋晚</h3><h3>日落秋江落叶凋,岸堤漫步见虹桥。</h3><h3>霓灯似幻波如梦,钢索如弦管似萧</h3><h3>星汉地垂横玉带,渔舟唱晚泛江涛。</h3><h3>游人如织小城美,忆昔观今云路遥。</h3> <h3>以上两张风景照是王一群老师的摄影作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