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昨天下午去悉尼邦迪海滩(Bondi Beach)欣赏一年一度的海边雕塑展。雕塑作品沿着海边高低起伏的步道交错布置,从邦迪海滩一直延伸到塔玛拉玛海滩 (Tamarama Beach),长达2公里,对公众免费开放。以天空、大海、沙滩、岩石为背景的雕塑极富超现实主义的风格,是自然风光与雕刻艺术的结合。<br><br></h3><h3>悉尼海边雕塑展举办于1997年,今年已是第23届,迄今为止吸引了至少400多万参观者及游客。本届雕塑展是有史以来参与艺术家最多、级别最高的一次,共有来自19个国家的111件雕塑作品,举办日期从10月24日持续至11月10日。</h3> <p>近年有不少华人艺术家参与该展,今年就有五位,先介绍他们的作品。<br><br></p><p>步道入口最醒目的位置是中国跨界艺术家王开方的<b>《疯狂自由女神》</b>,金灿灿的雕像非常抢镜,很受欢迎。材料是铸铜、不锈钢和24k 金箔。作者说明:根据纽约自由女神像原型,用数字技术和3 D打印技术进行再创作,以扭曲的疯狂,呈现出自由带来的最初的喜悦和随后的恐慌,这就是我们当今世界的模样。他的作品《水晶蟑螂》还曾被神州飞船送上太空。</p> 焦兴涛的<b>《黄与绿》</b>,中国人都认识绿箭和黄箭口香糖,所以最吸引华人的眼球。材料是树脂。作者说明:想从平凡的语境中提升这些对象,并通过使用美学和纯粹的方法来转换这些不起眼的物体。 谭勋的<b>《澳洲大分水岭》</b>达24.2平方米,好像是面积最大的。材料是御窑金砖。作者说明:根据澳大利亚东海岸著名山脉大分水岭的地貌特征创作,表示大自然是最美的美术馆,作品应该在自然中呈现。 沈烈毅的<b>《雨》</b>在步道边很不显眼,差点错过。材料是大理石。作者说明:石头和水,和风轻佛,在坚硬的质地上表现出动态和静态的效果,并呈现出自然环境的宁静状态。 崔译的<b>《往复》</b>,材料是不锈钢。作者说明:植物在破碎和废弃的水泥地面上苦苦挣扎,反映身处拆迁环境中的个人记忆。 <p>下面就根据漫步海滨步道的顺序介绍所见的雕塑展品,附上从网络上搜索到的作品名称,其中多数还是通过百度翻译的,有的译名并不确切,聊胜于无吧。<br><br></p><p><b>《俊美》</b>:日本</p> <b>《光与风》</b> <h3><font color="#010101">未查到名称,但似乎莫名其妙。</font></h3> <h3>未查到名称,但很具象。</h3> <b>《共享光》</b>,有点费解。<br> <b>《模糊但略微发光的感知之眼》</b> <h3><font color="#010101">昨天天气并不好,阴沉沉的,看不到蓝天碧海。空气中也有点迷濛,影响视觉效果。尽管如此,仍然游人如织。</font></h3> <b>《黄金时代》</b> <b>《金津珊瑚》</b> <b>《神圣的集会》</b> <h3><font color="#010101">突然下起阵雨,许多游客仍冒雨观赏。</font></h3> <b>《红色口香糖》</b>:不像口香糖呀。 <b>《复杂的鸟巢》</b> <b>《难以企及》</b>:海边岩石间300多个小小的陶土房子,映射了年轻一代无法承受高房价,澳洲梦难以实现的困境。 <b>《黎明的呼声》</b>:怎么给人一堆破烂的感觉。 <b>《流年似水瞬间永恒》</b> <b>《帝国的瓦解》</b>:五个无面人头顶着一匹木马,据说是映射近年来西方社会在核心价值上的偏移。 <b>《取景器》</b>:一个倒L字形的盒子坐落在悬崖边缘。 <h3><font color="#010101">走近才发现《取景器》里面有一个45度的方形镜面,反映着悬崖下面的惊涛拍岸,很有视觉震撼力。</font></h3> <b>《前线》</b>:斯洛伐克,途中的麦肯齐角圆台是个重要位置,这个作品就像两个敲碎的坚果壳,怎么和“前线”联系。 <h3>麦肯齐角旁的高地,名马克公园,这里集中展示了多个雕塑作品。</h3><h3><b><br></b></h3><h3><b>《扬·帕拉赫之塔》</b>(前面黄色作品): 捷克。查阅这个扬·帕拉赫,曾是捷克攻读哲学的大学生,1968年8月华沙公约组织的军队入侵捷克 ,他为表示抗议,于1969年1月在布拉格市温赛斯拉斯广场自焚而死,后来该广场以他为名。他被视为英雄和希望的象征,受到群众悼念,今年是他逝世30周年,这是一个政治作品。<br></h3> <b>《间距》</b>:希腊,作者是个年轻的女艺术家,作品却充满了阳刚之气。 <b>《风的轨迹》</b>:日本 <b>《粉红色坦克》</b>:捷克,应该是一个政治作品。 <b>《愤怒男孩》</b>:斯洛伐克,又一个很受欢迎的展品,通体雪白,大头小身,表情很萌。 <b>《天堂鸟》</b>:捷克,同样非常受游人喜爱。 <b>《便携领地》</b>:以色列,有创意,旨在庆祝十月中开始的犹太传统节日住棚节。 <b>《生命的支撑》</b>:有美的韵律。 <b>《异样形状》</b>:新西兰,名称很直白。 <b>《园--通往未来之门》</b>:挺像一个工业产品。 <b>《歌舞女神特耳西科瑞的贡品》</b> <b>《穹隆</b><b>》</b>:外形可像移动厕所。 <h3><font color="#010101">这个作品名称单词输入百度,疑是西班牙语。</font></h3> <b>《俘获和储存》</b> <b>《漂浮》</b> <b>《2030》</b>:唯一以数字命名的展品。 <b>《多瑙河》</b> <b>《风之石》</b>:不知是否译错。 <b>《四方形》</b>:若干大小不等的四方体。 <b>《追踪》</b> <b>《避难所》</b> <b>《从里到外的苏卡》</b> <b>《红辣椒》</b>:最形似的展品。 <b>《漂浮》</b>:第二个漂浮之名。 <h3>离开高地,继续前行。<br><br></h3><h3><b>《城市的新居》</b>:人们可以进去,返璞归真。</h3> <h3>一个壮观的展品,可惜未能查到名称。</h3> <b>《漂浮》</b>:第三个漂浮之名。 <b>《云彩画》</b> <h3><font color="#010101">又下起阵雨,在躲雨棚里拍摄远处的塔玛拉玛海滩。</font></h3> <b>《罗萨蒂的蝴蝶》</b>:法国 <h3><b>《</b><b>隐藏》</b></h3> <b>《打破顺序》</b>:闪亮发光的外观很吸引眼球,另有一个译名为亮片反射,似乎更好理解。 <b>《地盘平面图》</b> <b>《阿伽门农》</b>:古希腊迈锡尼国王。 <b>《合唱团》</b> <b>《时间的要素》</b> <b>《比看到的更多》</b>:不知道怎么理解。 <b>《过滤器》</b>:意大利 <b>《海洋花园》</b> <b>《衔尾蛇》</b> <b>《穿越》</b> <b>《生活的韵律》</b>:未免太简单了。 <b>《库马房》</b> <b>《优雅》</b> <b>《森林卡车》</b>:太过简陋了。 <b>《灰色的拂晓》</b>:日本 <b>《觉醒》</b>:乌克兰,作品曾在美国、日本、法国、西班牙等国分别展览过,大受好评。据说是反映了当代人在目前的消费主义文明陷入危机时刻的觉醒。 <b>《等待雨露》</b> <p>来到塔玛拉玛海滩,这是又一个展示了多个雕塑作品的地方。<br><br></p><p><b>《太阳照样升起》</b>:这是今年获得大奖的展品,意在提醒我们万物生生灭灭的节奏不可避免。由新西兰艺术家Morgan Jones设计,他从事雕塑已超过50年。</p> <b>《海洋公敌》</b>:蛮漂亮的,怎么成了公敌。 <b>《中间》</b>:希腊 <b>《著名》</b> <h3><b>《一面墙就是一个家</b><b>》</b>:字面意思就是这样。</h3> <b>《夜行》</b> <b>《天空才是上限》</b> <b>《飞翔的鸟》</b> <b>《三脚架》</b> <b>《回声》</b> <b>《永不孤单的王权》</b> <b>《变形术 “螺纹“》</b> <b>《月亮的阴影》</b> <h3><font color="#010101">时间已近黄昏,阵雨又来了,沙滩上的游人也少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谢谢您看到篇尾!</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