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汉唐行,驿路大唐风”作家采风作品(九)

清水芙蓉

古驿秋思——文/张洁 <h3>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h3> <h3>“自古悲秋常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如果说,春天柳枝垂髫,大地万物复苏,一切都是清新的、嫩绿的、兴奋的,春耕、播种,人们都忙碌着一年的希望的话。那么,秋天则是谷穗橙黄,灿烂的、磅礴的、沉静的,它用全部的果实和落叶俯下身来,向大地感恩,秋收、还田,人们接受着大地的馈赠,整理着一年的收成。<br></h3><h3>金秋十月,风物灿烂,“驿路大唐”重走古驿道作家采风活动就此拉开了序幕。正巧赶上十眼月,上坟祭祖的日子,给这个“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天净沙.秋思”更增添了几多历史的沉思和喟叹。</h3> <h3>耳畔驼铃声声,倾听古驿道上的历史回响。《战国策.燕策三》上记载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燕太子丹和宾客,穿着白衣,戴着白帽,在易水边上为荆轲送行,高渐离敲着筑,荆轲合着节拍,唱着“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歌词,悲壮的情怀,弥漫在古老的中原大地上。每读到这样的句子,那份悲壮、那份笃定、那份担当,不禁让我感动。</h3><h3>那时秦国的将军王翦攻破赵国,俘虏赵王,占领了赵国大部分的国土,(继而)进军向北侵占土地,到达燕国南部的边界。在国家垂危之时,荆轲仿佛以“我不下地狱,谁来下地狱”的担当,打算拿樊将军的首级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献给秦王,趁机刺死秦王。于是便有了“易水送别”的悲壮场景。</h3> <h3>易水是燕国(今北京一代)和赵国的分界。按现在的路途,从北京到西安,不仅要跨越黄河,还要翻越太行山,从井陉、娘子关、平定、寿阳大照、风神山到要罗山,再加上四十里黑松岭阴森恐怖,常有土匪、强盗出没,走兽飞禽的兽侵扰,而且往北又是胡服骑射、纵横驰骋野蛮霸道。就是这样,他一个人披星戴月,脚步匆匆行走在古官道上,手里提着的,是一个血淋淋的人头和一卷燕国的地图,这让寒风裹挟着的秋天更加凄凉,更加孤寂无助。路上但凡有一点点闪失,他都是不能完成行刺任务的。</h3><h3>在此之前,他同样也是路经太安驿落脚歇息,就在太安驿与榆次交界的聂村找到了武林高手“盖聂”,求师论剑,交流剑术。谁知道,不可一世的盖聂大师根本没有把他放在眼里。他只能是在鲁班面前耍大刀了。这也充分证明了荆轲剑术确实平庸,但勇气可嘉。盖聂也许也是后悔或者有感于荆轲的正义之举,最后履行了“不成功便成仁”的君子之约,盖聂做到了,荆轲刺秦不成,盖聂杀死了他。</h3> <h3>古驿道上的荒凉冷寂,总是演绎着形形色色、或壮怀激烈、或悲鸣凄怆的人间歌哭和生死活剧。大照村采风,我第一次听到“古官道”一词,相隔两年,重走古驿道,我常常想,为什么古官道会有这么大的魅力,让我念念不忘呢?行走古道,回顾历史一幕幕的片段,只有敢于面对自己的内心,才能体会古人内心激越的音符,感受他们那个时代的惊心动魄。</h3><h3>荆轲,出身布衣的他,当然也看到了路边崖上的枫叶火红,看见了霜落满地的秋叶飘零,想起了远方的家眷亲人。但他更看到的是秦王朝的暴虐、残忍,吞噬他国的狂妄和野心,百姓黎民丧国后,被肆意践踏和无端蹂躏的生灵涂炭。夜色茫茫之下,他到了驿站,“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当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筏为无色”。他也许想到了明月千古,自己只是匆匆过客,细数的流光容易把人抛,胸有文章兵百万,但壮志未酬誓不休。他也许也有“渺沧海之一粟,抚四海于一瞬”的旷达,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他站在了一个历史的关键风口,国家的命运、责任,百姓的生死相沿,生为七尺男儿,他不能不义无反顾,铤而走险。在这里寄寓了古人最深沉、最厚重的爱 ,也让诗人找到了最美、最动人的诗意表达。总之,是内心无比坚定的信念和鲜明的爱恨情仇,才足以让自己无比勇敢,一往无前,大义凛然。</h3> <h3>在韩庄踩线的时候,是经韩庄的烽火台一路前行,经赵庄、小王强、李上头、赵巷头、于家庄,路经风神山烽火台,新家庄去往太安驿。走一趟古官道,一路领略着沿途的村容村貌和风景如画。而经216省道,则是一辆辆的大型卡车,隆隆地飞驰着,身后一层灰头土脸,夜晚时常是阵容壮观的蜗行车辆。而在很久以前,古人行走的古道,是从这坡爬上那坡,从黑松林钻进,从红土崖攀爬而上的艰难行进,是商贾往来、镖客相随、乡里乡亲结伴而行的古道乡情,夜色中点点灯火照耀着前进的方向,那是家的指路明灯,是望得见的乡愁。</h3><h3>古道悠悠,乡愁绵绵。古道是历史的延伸,乡愁是情感的赠予。就是这条路上,韩愈韩文公出关平叛,制服逆贼,留下著名诗句;韩信潍水之战,经过古道调兵遣将,运动兵员;元好问风尘仆仆漂泊5年,写下悲愤呼号的诗句,但凡一介文人,但凡一个游子,每一个有志男儿,成就一番事业,不正是需要你经历这古道上坎坷崎岖的人生考验吗?</h3> <h3>当前,全国上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我常常也想,我们处在风起云涌、大潮澎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当代文化人的初心何在?使命何在?中国是一个10几亿农民的农业大国,而几千年孕育的农耕文化、农耕文明就是我们一切文化的根脉。不论我走多远,永远忘不了的还是家乡的那颗枣树、那口水井,那条古道,他们都在诉说着久远、深刻的故事,这些都寄托着我们对家,对家乡的深深爱恋。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家乡都不了解、都不热爱,何谈爱国,爱党呢?我们文化人的责任,就是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乡愁,找到最美的诗意表达,还家乡可亲可敬的面孔,每个人都能在历史文化的熏染下找到自己的内心,当初的初心,不断凝聚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