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2019年 11月 1--3日,带着领导的嘱 托,带着同事的殷盼,我们一行八人有幸参加了由陕西省教育学会主办的2019“丝路之秋”当代名师大讲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虽然只有三天的时间,但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财富。</h1> <h1> 培训中聆听了山西省特级教师孙晓红的《学会讲道理——三角形内角和的再认识》、全国小学数学教育专家徐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甘肃省小学数学名师蔡永强的《转盘背后的秘密》、北京市小学数学著名特级教师刘德武的《可能性》、陕西省“师德标兵”、“优秀教师”郝高峰的《数学与诗歌》、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华应龙的《阅兵中的数学故事》、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正高级教师吴正宪的《计算复习课》、江苏省海安市小学数学教研员仲海峰的《圆的认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小教导主任杨翊的《找最小公倍数》......陕西省特级教师任院玲、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小学教研部主任马俊华甘肃省国培专家组成员耿斌等专家参与评课及沙龙互动 。本次培训既有外省专家的方向指导,又有本地专家的实践现身说法,这样结合的培训才是更接地气也更有效的培训。正因为有了以上各位老师对教材的分析及具体的指导,才让我们对小学数学学科的“备、讲、思”有了新的认识,使我们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浅。</h1> <h1> 读懂教材,读懂学生学习后尚还存在的疑惑与不解,读懂课程标准中数学核心素养究底要培养学生具备哪些思维品质。基于教学前的调查研究,孙晓红老师执教的《三角形内角和的再认识》直指了现实中这些尚被搁浅滞留的问题,围绕问题设计了一系列学习活动,让学生切实经历从特殊到一般三角形内角和的推算过程,在质疑求证的思考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化归意识以及敢于质疑的批判性思维。扎实的教学功底、博学的专业广角让我深刻体会到身为一线教育者,一定要将教学的目标锁定在学生真正所需之处,解其疑、答其惑是我们最终该去追溯的教学源头,教其伫思、思柱成智。</h1> <h1> 徐斌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中的策略》将在场所有参会的老师们带入了无痕生长的学习活动之中,在这样的课堂中你看不到那些间接、暗示或迂回的假象学习,有的只是课堂学习中教师和学生两条生命体之间的交互与同生的过程。虽谓无痕也亦有痕,因为无痕背后折射出的是名师专家学者们对于教材深度的透析与合理化再造的有痕把握与处理。无与有、深与浅、扶与放这些藏置于教学中的客观原理,都值得我们不断去解悟、去实践。面对行进中的教育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变化的是学生的思维和生长,不变的是教师自身学度的辐射与升温。</h1> <h1> 华应龙老师执教的《阅兵中的数学故事》将生活与课堂巧妙的综合,通过这样的一个综合,让学生要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现象,更重要的是华老师通过这节课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一个很卑微的数学老师如何担当起“立德树人”的任务?我觉得一方面一定要为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担立德树人使命。第二个我们一定要立足于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那就是华老师给我们展示的:理性思维。</h1> <h3>最后让我们印象深刻的就是已过古稀之年的刘德武、顾沛两位教授!此时的他们,依然坚守三尺讲台,他们分别为大家展示了三年级数学《可能性》、专题报告《不知足与知不足》和《小学数学新课标专题讲座》。</h3> <h1> 灵动的课堂、无声的浸润、巧妙的问题设置、教学资源的合理配比、不着痕迹的牵引与带动,创造与再造下的环环相扣,让我们目睹了一节节有容量、有思辨、有内涵、有广度、有韵味的数学课堂教学。走入这样的课堂,你会感觉如坐春风、思绪万千,意犹未尽的同时留下的便是回味不已过后的探寻和思考。</h1>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right;">图文编辑:孙 萌 史永利</h3><p style="text-align: right;">审 核:魏建功</h3></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