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鳌山,中国十大非著名山峰之一 ,属于秦岭的主脉。古称垂山、武功山,中隔跑马梁与拔仙台东西遥遥相望,又称西太白。海拔3476米,为太白境内第二高峰。鳌山位于县城东南25千米处,是秦岭山脊太白大梁的西端,与太白山主峰拨仙台一同组成了高耸连绵鳌太大梁,是秦岭山脉中最为原始的区域,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 石海遗迹遍布山坡,山间云雾缭绕,是户外运动爱好者钟情的绝佳探险挑战之地。<br></h3><h3> 诗仙李白登山览胜,怀着对鳌山的敬仰之情,写了一首《登太白峰》五言诗: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h3><h3>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h3><h3>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 </h3><h3>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h3><h3>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h3><h3> 这里的 “ 武功”就是鳌山</h3><h3><br></h3> <h3> 从参加户外的第一天起,就听说有关鳌太的那些事,记得参加“一个人的鳌太”十周年聚会,听89年的兵讲述一个人穿越鳌太的全过程时,内心非常向往。</h3><h3> 在一次聚会上,随缘问我想不想去鳌山,兴趣激昂的我,放下了原本已经规划好的周末,怀着一颗崇敬的心,跟着西风,羽叶丁香以及随缘,云朵等经验丰富的户外驴友一起去探寻心中那片高高在上的鳌山。</h3><h3> 这次的出行计划于晚上10点出发,凌晨1点左右到达23公里登山口开始登山,计划早晨6点到达山顶鳌头看日出,途经帽子石,航标塔,导航架,大石海,白起殿,最终从拐里下山。这条线路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听说这个季节的鳌山,早已是白雪皑皑,路途遥远,下山的路更是艰难,但是这一点也没有影响到我要登上鳌山的决心,出发前做足了准备,掩不住内心的激动,晚上9点20分,我就到了集合点,冬天城市的夜晚有点安静,一个人,穿着艳丽的冲锋衣,背着硕大的登山包,这样的形象站在马路边有点突兀,看来我是来的太早,终于等到10点我们出发了,汽车行驶在山间公路上,摇摇晃晃中我竟然睡着了,不过这样也好,养足了精神走夜路就不困了。大概行驶了三个多小时后到达了目的地23公里登山口处,睡眼朦胧的我,意识还有点模糊,感觉自己像是在飘着,丁香姐提醒我把防寒衣服都穿上,山下空气寒冷,我穿了抓绒衣,羽绒服,冲锋衣,把自己裹成一个面包,打开车门,好一阵寒风迎面吹来,吹走了前一秒还在梦游状态的我,深深的吸一口凉气,下了车。猛然的抬头,深蓝色的天空上,星星如一颗颗钻石,月光皎洁得好似一块白玉,一块晶莹剔透的白玉,镶嵌在漫无边际的夜空。那是何等的美丽,瞬间清醒了,从这里,我们开始了这次登山之旅。</h3> <h3> 鳌山,不同于别的山峰开始一路缓坡,这里开始攀登就迎来第一个“练驴坡”,坡陡且长,开始还没有处于爬山状态的我,着实有些不适应,没走几步就已经气喘吁吁,感觉心脏跳的又快,又重,十分剧烈,慢慢的落在队伍的最后面,在来的路上就听丁香姐说过,鳌山要经历四个这样的练驴坡,需要有足够的体力才能走下来,很多人,走到第一个练驴坡的时候就坚持不下来,折返回去了,可是我并不想因此就打退堂鼓,内心要强的我停下来,调整呼吸,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让自己的心跳恢复平稳。</h3><h3> 此时漆黑的夜晚,眼前只有头灯照亮的那一片,在光的折射下,山坡上像蒙了一层薄薄的白雾,那是霜降,也是秋天最后一个节气,不经意间,我们已告别了秋,默然与冬相拥,一直以来霜降总是伴随着一点悲凉的气息,那就是情由境生,境由人处,此时的天空,繁星点点,若隐若现,交相辉映,好似在窃窃私语,述说着不为人知的故事。从未这样认真的看天空,我不由深深的吸了口气,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心里默默的念着,加油杜欣,短暂的休整后,又开始向上攀登。</h3> <h3> 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我发现脚步越走越轻松了,经过练驴坡后,呼吸已经没有刚才那么急促,慢慢的跟上队友的脚步,第一个练驴坡过后来到了“崩溃破”,听领队西风讲到之所以叫“崩溃坡”是因为这段拔高相当的长,很多人经过练驴坡的历练后来到这里都会崩溃,故名崩溃坡,同队的秀姐,因为开始登山找错了登山口又折返回来经过急速的追赶后,状态不佳,也许是感到体力有些大打折扣感到力不从心,由我们的收队随缘护送原路返回了。之前看过朋友转发的一篇关于户外安全防范的文章中提到,户外出行切忌把户外当竞赛,盲目攀比挑战自己的极限去探险,不冒险适当的放弃行程安全的撤离是对自己,对他人,对整个团队负责任,山水和美景永远都在,而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鳌山上每年都会有一些人长眠于此,永不归来,在我内心深处是敬畏它, 请永远记得量力而行,安全第一。</h3><h3> 经过了崩溃坡后来到鳌山的路标之一牛头树,在这里我们稍作休息,对于第一次登鳌山的我,在这个神奇的大树下留下一张合影,慢慢的我逐渐适应了这样拔高的状态,一路加快脚步追赶上走在前面的丁香姐和海盗哥。 漆黑的深夜里,我们没有停下脚步,当别人已经进入深度睡眠的时候,我们这群户外人行走在大山之间。很多人不理解户外的这种精神,看过一个电影名字叫“攀登者”,里面说到也许你穷尽一生都不会攀登到珠峰山顶,但你心里一定要有一座山。那座山不一定要有珠峰那么高,但会让你永远有一个奋斗的目标。有一种体会那就是对人和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登顶从来不意味着人类征服了自然,而是自然接纳了人类,但我们能征服自己,攀登精神就是,永不止步、永远在路上。</h3> <h3> 凌晨5点,天空依然漆黑一片,只有星星和月亮陪着我们一路前行,队友们都有些许疲倦,最是这个时候困意袭来,感觉走路时眼睛稍微颤抖一下就可以睡着,走在前面的丁香姐开始大声歌唱,“嘿,我们工人有力量,嘿嘿”她那铿锵有力的声音也逐渐感染到了我,不约而同的大家一起跟着唱起来,歌声回荡在山林深处,也扫去了我们一脸的困意,我们开始加快脚步,赶在日出前到达鳌头。</h3> <h3> 六点十分,天空中繁星渐没,远方的天边出现一点光亮,灰蒙蒙的天空逐渐变黄,变红,我们加快脚步朝着鳌头奔去,来到一片石海,这正是快到鳌头的标志,攀过一个个硕大的古石,我们来到鳌头。</h3> <h3> 周围弥漫着凉丝丝的雾气,一阵阵寒风迎面扑来,撩起了我的头发,任它在风中摇摆。此时大地已经被朝霞渲染成微微的橙黄色,随着时间的推移,橙黄色不断扩散,远处与天相接之处已经开始透亮,是太阳要出来了,渐渐的像火一般强烈,晶亮耀眼,不知不觉,所有的黑暗立刻都被它照明了,新的一天开始了。</h3> <h3> 第一次在山顶上看日出,让我见证了这最美的时刻,站在鳌头的那一刻,让我想起海子的那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h3><h3> 我们贪婪的享受阳光带来的温暖,在金色光芒照射下,留下在鳌头上最珍贵的回忆。</h3> <h3> 鳌头的侧方,有一片石海,每个大石块上都有一些大小不等的石头垒起来,类似塔状,海盗告诉我这是“玛尼堆”,是前来登山的驴友们在这里的“祈福”,这是具有灵气的石堆,当你看到这些玛尼堆时,请不要用脚踩踏、更不要觉得石头好看而从上面拿下来,毕竟那是每个人虔诚的心愿值得被尊重。我站在玛尼堆旁,面朝太阳金色的光芒下,默默的许下一个小心愿。</h3> <h3> 经过一夜的攀登,是该补充些能量了,鳌头旁,我们围坐在一起吃早餐,休息片刻。</h3> <h3> 晨歌带来了一面五星红旗,站在鳌头上,红旗随风飘扬,在湛蓝的天空下显得格外生动,接过国旗的我在阳光下,被风吹乱了头发,有一种情愫,愿我们都能被岁月温柔相待,在阳光灿烂的日子开怀大笑,在自由的空气里放松自我。</h3> <h3> 休息片刻后,穿过鳌头,我们朝着另一个山峰奔去,山坡上是一望无际的天然百年松树林,造型独特,像一幅幅意境优美的画卷,向人们诉说着它古老的沧桑。</h3> <h3> 山坡上的积雪,洁白无瑕,在太阳的折射下闪着耀眼的银辉,此时呈现在眼前是另一番美丽的景色,大地像铺了一层厚厚的地毯,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这厚厚的积雪使我们爬山的过程充满了愉快的氛围,走在前面的美乐和花儿,颜色靓丽的外衣点缀在这银白色的雪景下看起来生动活泼,格外鲜艳。</h3> <h3>翻过山坡,我们来到又一个地标“将军树”一颗外形孤傲的古树。</h3> <h3> 从将军树这里开始下行,这里的雪已经没过脚踝,我们10人行走成一队,由于大雪覆盖了原本清晰的山路,牧猩猩的狼勇敢的走在最前面,我们顺着他走过的脚印小心翼翼的在厚厚的白雪中行走。</h3><h3> 早上八九点的太阳温柔的洒下来,行走在雪地里已经不那么寒冷,不一会就开始微微出汗,在一片平坦的雪地,我们脱去一件外衣,稍作休整。</h3><h3> </h3> <h3> 调皮的我们,在这片平坦的雪地,任性的摆拍各种姿势,小月可爱的舞姿,像鸭子的舞步大家纷纷效仿,平时看起来严肃的西风此时像个大男孩,娇滴滴的舞态惹得众人开怀大笑,晨歌自创的舞步穿梭在人群中,我,小月,海盗,牧猩猩的狼组成一曲四小天鹅,在雪地里滑稽的表演,不一会,小天鹅的队伍逐渐壮大起来,大家手牵手在雪地中踮起脚尖,那穿着笨重的登山鞋表演起小天鹅还真的是可爱呢。此时连空气都开始活跃起来,大家沉浸在一片欢声笑语中。</h3> <h3> 攀过这片山坡,视线逐渐开阔,远方可以清晰的看到连绵起伏山脊,那就是闻名全国的鳌太线</h3> <h3> 接下来很长一段路都是走在平坦的山脊之上,雪天相接,阳光照在雪地上有些刺眼,远处望去好不似人间,一切都是那么安静,只听见山风习习,白云飘走的速度,每秒钟几厘米,任性地在天空变幻着各种形状。这里的天空,像一块玻璃,总让你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你永远摸不到,但它一直在那里,在你的眼里,在你的心里,挥之不去。</h3> <h3> 到达帽子石是上午10点钟左右,我们在这里停下脚步,休息片刻。这是鳌山上的又一个地标,由巨石堆积形成帽子形状,故名“帽子石”</h3> <h3> 离开帽子石继续向上攀登,行走在厚厚的积雪中,看不到脚下的路,崎岖不平的山路,在白雪的伪装下看起来像经二路,但其实走在这样的雪地上实则很操心,我们深一脚,浅一脚,稍不留意就会绊倒,狼狈的趴在雪地上,所幸雪地软软的没有那么痛,只是有些影响我们行进的速度,到达航标塔已是午时。在这里并没有停留,继续向下一站奔去。</h3> <h3> 到达导航架已是下午1点左右,这里的海拔3476米,是鳌山的最高点,导航架是鳌山顶峰的标志,这个不知建于何年何月,由几根半立半垮的木架组成。在这个最高点,留下一张合影证明我们来过。</h3> <h3> 走过航标塔,依然觉得比较轻松,没有像户外前辈们说的那样艰险,但是下一站大石海,让我领略到鳌山的险。</h3><h3> </h3><h3> 也许形容有些夸大,但是确实是我所见到最为难走的地方,一路上我都是小心翼翼,海盗哥和丁香姐在前面顺着巨石往下一步一步切着走,我在后面是连滚带爬,一路屁股蹲溜下来,很庆幸在这一段没有人受伤,我们都成功的走出了大石海。</h3><h3> 石海是鳌山上一处凶险之地,许多孤身穿越的强驴都葬身在此,它的形成,应是冰山崩塌,许许多多的山石任意堆叠在一起,都是活动着的,当我们行走十多小时至此时,多数是精疲力竭,身体基本处于失控状态了。那活动着的大石不知道会在哪一脚倾斜,不管是摔伤还是被石头翻转压住,都会是死亡因果。</h3> <h3> 离开大石海一路攀升一个接一个山脊,下午4点左右来到白起殿,这里的白起指的就是秦国大将白起,据说这里是白起将军的旧部于鳌山之巅搬石砌基,修建将军庙为了纪念白起生前的丰功伟绩。</h3> <h3> 接下来从白起殿开始下行,下山路真是漫长,远比想象中要艰难许多,尾段的这条河涧路,应该说是一条石滩路,走的我有点崩溃,途中我要坐下来喘口气,慢慢来述说一下这条比崩溃坡还要让人崩溃的路,我一直这样认为,爬山,不管你爬哪座山,都要怀着敬畏的心,说实话,经历了从上鳌山,到大石海,再到白起殿,我觉得后面下山的路应该没什么难度了,然而这条河涧的烂石路走了6个多小时,并且大概75度坡一路直下,想找平速缓喘的地方也没有,加上昨晚一夜的攀爬,已经有些体力透支,因心里忽视过而之后更增长了实际的难度。但是已经走到这里,也没有回头路了,只有硬着头皮一路下降。</h3><h3>这段我走了6个多小时乱石河涧路,之所以没有拍照片是因为腾不开使用登山杖的手,山涧路湿滑,没有平喘之地,总想再下一点找个地方平喘拍照,就这么一直下了6个多小时,才下到出山口。</h3><h3> </h3> <h3> 登山不是处处都是美丽风景,虽然有很多的大自然美景,也有咬咬牙的艰难历程!</h3><h3> 人们常说,旅行是一场修行,我想说,登山更是一场修行。远离喧嚣的尘世,到山林中去探寻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那通向山顶的一级级台阶,没有捷径,只能用自己的双脚去丈量。对登山者来说,最重要的恰恰不是登山,而是在这段旅行中对于自我的挑战,这不正是一种苦中寻乐的修行吗?</h3><h3> 分享一段喜爱至极的话:“一辈子是场修行,短的是旅途,长的是人生。旅行,能让你遇到那个更好的自己。”</h3> <h3>最后附上晨歌和海盗做的小视频,记录我们这一路精彩的瞬间。</h3> <h3>一起走夜路,一起看日出,一起雪地疯狂,一起同甘共苦。因为我们是同路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