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分会走访慰问老部队记

风吹铃动

<h3>  2019年11月2日,北京新四军研究会浙东分会一行专程来到西安,到驻临潼的新四军老部队,陆军某合成旅寻访。北京新四军研究会浙东分会会长杨小峰、浙东分会常务副会长张锐作为寻访团领队,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抗美、副秘书长张怀旗等17人参加寻访慰问活动。</h3> 集体从北京坐一夜火车,清晨到达西安,下火车就直接前往部队。<h3><br></h3> <h3>见到接站的部队军官,立刻感到分外亲切。</h3> <h3>  来父辈的老部队学习参观与官兵交流是很多新四军浙纵后代的期望,四年前浙东分会曾经寻访过部队原驻地,与老部队一直保持着联系。今年因编辑浙东纵队史工作之需再次与部队联系,经分会领导多方积极努力成行。为了不给部队增加麻烦,分会周密计划紧凑安排,明确食宿自理;因名额限制能荣幸参加的是分会编史人员、部分原60师老战士后代和会员代表;随同前来的还有《冰雕连》油画的作者;60师后代也带来了父辈和烈士家属的捐赠品。</h3> <h3>  到达营区大家首先被大门口矗立的巨幅宣传画“新四军浙东纵队——视人民如父母,把驻地当故乡”感动了,作为浙东纵队后人顿时感到无比骄傲和亲切!</h3> <h3>  寻访这支部队的前身是新四军浙东纵队,发源于浦东、成长在浙东,是历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解放一江山岛洗礼的英雄部队;在浙东、苏北、山东战场上都有着骄人的战绩,特别是在朝鲜的长津湖战斗和解放一江山岛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新中国国防建设和军队发展历程中也成绩突出、功勋卓著。特别是在习主席强军思想指导下,这支具有光荣历史血脉传承的老部队,锐意进取,成为数字化信息化部队的先锋。</h3> <h3>进入营区,老部队官兵欢迎的场面让寻访成员再次感动,亲切热烈的互相问候,好像久别的亲人,红色传承让我们感受到血脉相连般的情感。</h3> <h3>来到部队会议室</h3> <h3>在部队蒋勋副政委的主持下,寻访团和部队官兵举行了座谈交流会。</h3><h3>蒋副政委介绍了部队及参加座谈会的部队官兵情况,代表老部队对寻访团的到来表示欢迎。</h3> <h3>部队张碧波副主任、吴文鑫科长,一江山主攻营教导员董国坤、原旅史馆负责人马继存、“尖刀五连”指导员胡智宇、“沙家浜连”指导员谭凯和士兵代表参加了座谈。座谈交流会在主题突出、真诚务实的互动中开始。</h3> <h3></h3><h3> 杨小峰会长介绍了寻访团成员和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和浙东分会的情况,表达来老部队寻访慰问的主题内容。</h3><h3></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张</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锐副会长介绍新四军浙东纵队简史的编写和开展红色传承的具体工作,部队首长肯定北京新四军研究会所做的传承弘扬工作很有意义,指示部队有关人员积极配合研究会做好编史工作。</span><br></h3> <h3>  寻访团成员、原老部队老领导应晓初之子葛大庆汇报多年来寻访解放战争牺牲烈士的调研报告和原一纵三旅7团参谋长周毅墓地等情况,提出共同做好英烈调研事宜的希望。</h3> <h3>  寻访团成员、原部队老领导周士标的女儿周敏介绍二级华东人民英雄、原178团一营教导员夏白烈士情况,向旅史馆赠送夏白烈士的资料。</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鲁艺画家谢士宇介绍创作油画《长津湖冰雕连》的情况,为了创作这幅画,他曾查阅了很多有关抗美援朝及冰雕连的资料,严谨求实的创作态度,精湛的艺术功底,终于拿出这幅反映志愿军革命英雄主义,打动人心的艺术佳品。这幅油画曾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共和国不会忘记》画展上展出受到好评。这次把油画送到冰雕连所在老部队旅史馆,受到部队官兵的热烈欢迎。</span><br></h3> <h3>(画作局部放大)</h3> <h3>  交流座谈会的最后是捐赠仪式。由杨抗美、张怀旗代表浙东分会向部队赠送《冰雕连》油画。蒋副政委表示,画家把这幅油画捐赠给旅史馆很有意义,我们要把它挂到一个显著位置,让先烈们光辉形象永远激励战士们砥砺前行。</h3> <h3>  杨抗美向旅史馆捐赠父亲杨明德的抗美援朝时的用品;杨小峰代表研究会向部队赠送了纪念品和书籍,还向老部队赠送了有北京新四军研究会新四军老战士和会员签字的会旗。</h3> <h3>周敏代表夏白的家属向部队赠送了烈士的照片和文章,让英雄的英魂回归老部队。</h3> <h3>最后寻访团和官兵们合影,座谈会在激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h3> <h3>寻访团成员分别与父辈有渊源的连队官兵交谈、合影。</h3> <h3>在部队官兵陪同下,去参观部队新装备!</h3> <h3>沿途所见的宣传画。</h3> <h3>展一江山雄风,做沙家浜传人,建数字化劲旅!</h3> <h3>和老部队官兵边走边交流</h3> <h3>走在营区的大路上的感觉真好!</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参观结束后每个人都感到非常荣幸和振奋,作为新四军浙东纵队的后代也很感慨,看到部队的数字化新装备,为人民军队的飞跃发展感到骄傲。</span><br></h3> <h3>参观回来,寻访团成员和官兵一路交流畅谈,兴奋、赞叹的言语难以完全表达,为老部队自豪。</h3> <h3>和英雄连队干部合影,在父辈的老部队留念,每一张合影都是珍贵的纪念。</h3> <h3>在有“新四军浙东纵队”文字的背景前留下有意义的纪念合影!红色基因要代代相传!</h3> <h3>《追寻父辈足迹 传承红色基因》是此行的主题。</h3> 与老部队官兵不同背景下再合影。<h3><br></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下</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午,寻访团再次来到营区,</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在张副主任陪同下在大礼堂观看旅史</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短片。</span><br></h3><h3></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当短片开始,浙东纵队的画面出现,老部队历史的镜头出现,作为浙纵的后人顿时心潮澎湃、激动万分!</span></h3> <h3>(选旅史短片中有关老部队光荣历史片段)</h3> <h3>(接上视频片段及一小段士兵的歌曲)</h3> <h3>红色历史有传承,老部队新风貌。</h3><h3>不忘初心,奋进强军!</h3> <h3>传承一江山岛精神、沙家浜精神;发扬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在强军路的新征程上继续大展雄风。</h3><h3>作为老战士后代,真为父辈的老部队自豪!</h3> 张主任还给大家播放了反映部队生活的视频,多才多艺的官兵、幽默快乐的编辑,让观众都随之欢笑。军营里真是既团结紧张又严肃活波。<h3><br></h3> <h3>旅史馆前</h3> <h3>参观旅史馆是此行的重要参观学习内容,在展馆与官兵一起回顾老部队的光荣历史,观看珍贵历史文物,学习英模前辈的事迹。</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在参观听解说中寻访团成员不断的感慨或评论,不时有引起感情波澜的场面。周敏英模榜上看到了父亲周士标获得英模功勋的形象和亲属夏白烈士的照片后百感交集。</span></h3> <h3>浙东纵队司令员何克希家捐献的珍贵文物“电台收讯机”。</h3> <h3>〔参观旅史馆片段视频〕</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杨抗美和杨小峰姐弟又看到父亲作为“一江山主攻团政委授旗”照片,为父亲感到光荣和自豪,在展墙</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前留下纪念</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h3>文勤看到展出的抗美援朝一级英模张益仁照片很感动,因为父亲生前为军博空缺的英模照片提供过自己珍藏的照片。(上图为老相册珍存的原照)。</h3> <h3>  在四年前浙东分会寻访明港营区的集体照前几位团员也兴奋:追随老部队的足迹,我们又来了!</h3> 新时代新征程,新功绩新形象!<h3><br></h3> <h3>参加国庆阅兵的“维修方队”</h3> <h3>旅史馆展示老部队光荣历程,为弘扬铁军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做实事,这也是我们研究会和老部队共同的责任和担当。</h3> <h3>  在参观现场,杨抗美、张文勤作为老部队后代还接受了老部队的现场采访。谈回到老部队的感想、谈父亲对老部队深厚感情,谈到我们后代所做的努力,采访中都忍不住流下眼泪。</h3> <h3>  从旅史馆出来,前往基层连队参观交流。</h3><h3> 我们来到多次荣立集体一等功的“尖刀五连”参观战士们的宿舍、图书和文化活动室,了解战士们学习训练、生活保障和文化娱乐等情况。寻访团多数成员都当过兵,看到现在部队战士生活条件、文化设施和保障措施这么完备,老兵们都充满了羡慕。</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寻访团与“尖刀五连”的官兵们一起座谈交流。“尖刀五连”的指导员胡智宇先介绍了连队的英雄称号来历和连队的情况。“尖刀五连”是从新四军浙纵部队中发展而来,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百余次战役战斗,是一支战功赫赫、英雄辈出的英雄连队。在抗美援朝中连长毛张苗荣获志愿军总部授予的“一级战斗英雄”的称号;五连记集体一等功,荣获“尖刀五连”荣誉称号。在新时期,英雄连队始终保持着极强的战斗力和光荣传统。</span><br></h3> <h3>寻访团4个成员先后发言:杨抗美作为老部队后代从自己名字谈起,给战士们介绍父亲杨明德参加抗美援朝的战斗经历和老部队参战的历史背景情况。</h3><h3></h3> <h3>浙纵后代文勤讲述了父亲做为连队指导员在战争环境中与战士们建立的深厚感情,几段老部队在抗美援朝时<span style="line-height: 1.8;">小故事。</span></h3> <h3>缪海丽的母亲曾是新四军十八旅的女兵,当年为救护伤员隐蔽在芦苇荡里二十多天与敌人周旋。缪海丽以老前辈在艰难环境中战胜困难、坚韧不拔的事例,鼓励年轻战士要学习老前辈要勇敢坚强。</h3> <h3>寻访团成员张怀旗曾经在这个部队当过兵,他转业后经过奋斗成为企业家,多年来他热心帮助老部队战友、积极支持红色宣传活动,他表示不辜负老部队的培养,继续热心红色公益活动。</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发言者真诚动情,官兵听得认真,会场气氛亲切热烈。</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h3>  张副主任最后说:在这里面对面听各位发言真是感动,很多内容我们这一代人没有感受到过,你们的发言让我们了解很多,革命前辈的付出和功绩让我很受教育。习主席说“不管走多远,不要忘记来时的路”,你们谈到老部队的光荣历史,启发我们要思考怎么去继承、理解和学习;你们来到老部队参观、赠送油画和文物,看到各位对老部队的感情,很感人很受教育。现在习主席教导我们要学党史、学新中国史、学军史,了解老部队历史也是我们打开学习的一把钥匙,有助于部队加强学习。希望二营、尖刀五连作为60师的根和有传承的英雄部队,首先要了解学习部队的历史,抓住老部队的魂、老部队的根。这次你们回来不容易,了解到你们对老部队有感情有希望;我们也有责任有信心,一定把部队带好,不辜负老前辈对我们的关心。</h3> <h3>杨小峰会长再次表达对部队的感谢,感谢对我们寻访慰问活动的支持。</h3> <h3>  在“尖刀五连”红色标志下,展开浙东分会会旗和“追寻父辈足迹,传承红色基因”条幅,全体寻访团成员和英雄连队精神抖擞的年轻官兵一起合影留念。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光荣传统传承弘扬后继有人。</h3><h3>祝愿老部队的官兵再立新功,再创辉煌!</h3> <h3>在大食堂和数百官兵一起吃晚餐,体验军营生活!惊喜、兴奋和羡慕,好几位老兵好像又回到了当年军营食堂,回忆几毛钱的伙食,在这里有恋恋不舍的感觉。</h3> <h3>  千里迢迢,只为了寻访浙纵老部队,每个团员非常难忘这一天,一次非常成功的寻访慰问活动。</h3> 天黑时寻访团离开军营告别官兵,大家心情依然难以平静。<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寻访团员感慨:“来到父辈战斗过的老部队,大家都很兴奋。寻访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座谈捐赠,参观数字化新装备,参观了旅史馆,在军营中漫步,体验连队生活,与多次立集体一等功的尖刀五连官兵座谈,深深感受到老部队干部战士的热情,大家都有一种回家的感觉!</span></h3> <h3>(本篇配乐《思念战友》是专门纪念新四军浙东纵队的歌曲。陶寿林作词,伊相涛作曲,阎维文演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