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之前只是听过思维导图,但从来没有系统学。在王老师课上学了思维导图后,了解到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h3><h3><br></h3><h3>而且思维导图可以应用于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学习、写作、沟通、演讲、管理、会议等,运用思维导图带来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诸多行为表现:</h3><h3>①成倍提高学习速度和效率,更快地学习新知识与复习整合旧知识。</h3><h3>②激发联想与创意,将各种零散的智慧、资源等融会贯通成为一个系统。</h3><h3>③形成系统的学习和思维的习惯等。</h3><h3><br></h3><h3>当我们在思考一个复杂的事物时,会冒出很多很多想法,但是人的记忆能力又十分有限,所以如果你没有很好的方式把灵感都记下来的话,它们就很可能马上溜走,无影无踪。而思维导图鼓励我们用一种灵活的方式,把想到的东西都记录下来。</h3><h3><br></h3><h3>但是不少人把思维导图既当作自己思考某个问题的起点,又当成了终点。当把一张思维导图画完时,就以为已经大告功成、万事大吉。思维导图的流行使很多人误以为系统分析就是如此这样一个简单、可控的过程,似乎只要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把一个复杂的问题给剖析清楚。它使人们忽视了系统的复杂性,低估了系统思维的艰巨程度,从而逐渐形成一种浅尝辄止的思维习惯。</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所以我觉得对待思维导图正确的做法是:适度地使用它,把它作为思维工具之一,而不是全部。从问题的本质、本原为起点和终点进行思考,思维可视化的形式应依不同问题的性质而自由变化和创造,不必拘泥于思维导图的结构和风格。</span><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