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第二学段习作的目标之一是“观察周围的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学生在经历了三年级习作学习的起始阶段后,开始步入四年级习作能力的发展期,“写清楚”仍是这个年级的习作目标与要求。继三年级的“能比较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让别人看明白”的目标要求,四年级的习作要求有一定的梯度提升,学习“把事情写清楚”,不但要按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还要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h3><h3> 《我的心儿怦怦跳》是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习作,习作目标是练习把一件事的经过和当时的感受写清楚。本次习作既巩固第五单元的“写清楚事情经过”的方法,又将“写清楚当时的感受”作为新的训练点,旨在通过这样的训练,不断提升学生“写清楚”的能力。</h3> <h3> 一、联结生活,触发习作思维</h3><h3> 本次习作的话题“我的心儿怦怦跳”十分贴近学生生活。“心儿怦怦跳”是每个人都有过的内心体验,对学生来说,应该都有话可写,有话要写。这一话题为学生习作素材的选择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怦怦跳”又是一个非常有张力的词眼,在惊喜、紧张、害怕、激动的心理背景下,心儿都会怦怦跳。这样一个接地气的话题,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这也正是编者的意图体现——通过适恰的话题激发学生强烈的习作欲望,使之形成习作的原初情感。正基于此,教师在习作前通过谈话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在交流中,学生的体验集中于“紧张”这一心理,教师善于及时把握学情,充分利用丰富的教材资源,借助形象的图例引导学生:还有什么时候会怦怦跳?比如你上台领奖的时候会怦怦跳吗?话题从生活中来,选材到生活中去,一语点醒学生,开拓了学生习作的选材思路。</h3><h3> 通过分享心动瞬间,学生的体验有了碰撞。接着,教师又加了一把火,剪辑了五个短视频让学生观看。这五个视频不仅是代表不同心情的典型事件,而且是学生生活中非常熟悉的。视频的播放一下子唤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触发了习作思维的内在动力。</h3> <h3> 二、搭建支架,突破习作瓶颈</h3><h3> 统编教材的单元习作,根据不同的话题,对学生习作的过程往往都有针对性的指导。细细一梳理,教材本身就为学生提供了切实可用的学习支架。这些学习支架方式多样,比如第一单元的图片支架、第三单元的图文支架、第四单元的对话支架、第五单元的范例支架和图表支架、第六单元问题支架等等。本单元的习作,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支架开展习作教学,比如借助教材中的图例支架引导学生梳理习作素材,借助教材提供的语言支架调动学生积累,丰富语言支持。</h3><h3> 统编教材的单元习作,根据不同的话题,对学生习作的过程往往都有针对性的指导。细细一梳理,教材本身就为学生提供了切实可用的学习支架。这些学习支架方式多样,比如第一单元的图片支架、第三单元的图文支架、第四单元的对话支架、第五单元的范例支架和图表支架、第六单元问题支架等等。本单元的习作,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支架开展习作教学,比如借助教材中的图例支架引导学生梳理习作素材,借助教材提供的语言支架调动学生积累,丰富语言支持。</h3> <h3></h3><h3> “写出自己的感受”是这次习作新的能力训练点。为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分享自己的心跳经历,在分享中以自己的心情变化自然生成心跳导图,然后用导图支架帮助学生构建习作框架, “怦然心跳——心跳加速——心跳平复”,心跳三步曲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清晰的思维路径。教师先引导学生用一句话写自己的心跳经历,接着引导学生借助范例指引,用简洁的词句填写心动导图,把“一句话事件”巧妙展开,心跳经历有了过程化描述。怎样突破本单元的习作要求瓶颈,写出自己的感受呢?教师引导学生聚焦事件的重点部分——心跳加速,这也是本次习作表达的核心内容,根据习作要求进行片段练写,用星级目标使学生明确习作的重点(把心儿怦怦跳的经历写清楚☆写出当时的感受☆☆尝试运用积累的词语☆)以任务驱动学习,支架再次得到有效利用。多种支架的利用,细化了表达方法的指导,充分展现了写作思维的过程。</h3> <h3> 三、交流评改,培养习作习惯</h3><h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第二学段习作要求中提出“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统编教材十分重视习作的评改,几乎每个单元的习作都提出与同伴交流分享并进行修改的要求。习作评改是习作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习作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注重在交流评改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 </h3><h3> 习作评价中,教师注重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既有学生的自评,也有同伴的互评以及教师的点评。评价中,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亮点,如:这个片段中,你最得意的地方是哪里?同时引导学生去发现同伴写得好的地方,如:你觉得他哪个地方写得特别好?然后在肯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习作要求提出修改建议,真正落实写有所获,评有所依。</h3><h3>交流评改环节,教师再次运用范例支架,以一生习作为范,进行当场修改。然后出示一份修改模板,让学生再次聚集重点要求进行针对性的修改。完成修改后,教师进行点评。评价后的再修改,是学生习作能力的一个拔节点,教师没有在这个环节中虚晃一招,而是扎扎实实地展开学习过程,使学生习作修改的习惯在课堂上落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