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摩、西、葡】(三)卡萨布兰卡之理克咖啡馆与哈桑二世清真寺

保哥

<h3>  电影就是一门幻术,它可以移花接木,以假乱真,让你跨越地域、穿越时空去实现现实之中你不可以实现的梦想。<br></h3> <h3>  看过《卡萨布兰卡》电影的各位,一定不会忘记那间充满了浪漫情怀、鱼龙混杂、高朋满座的理克咖啡馆(Rick's Café)。<br></h3> <h3>  电影《卡萨布兰卡》是由匈牙利籍导演迈克尔•柯蒂斯执导,亨弗莱•鲍嘉、英格丽•褒曼、克劳德•雷恩斯和保罗•亨雷德等主演。此片于1942年11月26日在美国上映,1944年在第16届奥斯卡奖颁奖礼上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剧本三项奖项。2007年,美国好莱坞编剧协会评选了史上“101部最伟大的电影剧本”,该片排名第一位。<br></h3> <h3>  因了这部电影,让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蜚声世界,来摩洛哥旅行必要来卡萨布兰卡,来卡萨布兰卡也一定要来看看这间里克咖啡馆(Rick's Café)。<br></h3> <h3>  然而,现实之中是不存这间里克咖啡馆(Rick's Café)的,它只存在于好莱坞的摄影棚和影片之及观众的心中。<br></h3> <h3>  这样尴尬的局面会让多少迷恋《卡萨布兰卡》的影迷疼断肝肠,但不用急,世间之事都在于事在人为,一位名叫凯西•克里格(Kathy Kriger)的前美国驻摩洛哥女外交官暨《卡萨布兰卡》影迷,在2001年出资购买下了一处背靠梅迪娜古城的殖民时代建筑旧宅,在著名室内设计师比尔•威利斯(Bill Willis)历时两年的打磨后,让其重新焕发出光彩。<br></h3> <h3>  从电影中全景复制过来的这间咖啡馆,于2004年正式在卡萨布兰卡开业,这是一位拥有商业头脑的真影迷啊!<br></h3> <h3>  里克咖啡馆(Rick’s Cafe)在卡萨Boulevard des Almohades(阿尔莫哈兹大道)大街,当我们到达时还没有开门,夕阳下的咖啡馆在几棵棕榈树的点缀下与电影中场景如出一辙,门房有一部老式电话,我当时只想拿起来做个拍照的工具,没想电话的另一端却是有人应答,一时间仿佛被穿越到二战的年代,只好随口问:What time do you open? 电话那头告知:We open at 5 p.m. But you have to have an appointment.预约那是肯定的,下来飞机第一件事就是告知小飞侠预约,有小飞侠在这个是没有问题的。<br></h3> <h3>  说话间,几辆豪华商务车拉着众多的游客在咖啡馆门口落车,当然其中一辆必有中国同胞啊!片刻各种打卡拍照的众生把里克咖啡馆淹没在人海之中。<br></h3> <h3>  原想在里克咖啡馆喝点啤酒吃点点心之类的,然后再去找一家地道的摩洛哥餐厅饕餮一下摩洛哥特色菜,但进得咖啡馆后才知道,这里是有消费门槛的,必须按前菜、主菜、甜品和酒水一应点齐。好吧!入乡随俗,点好了菜终于可以四处看看啦!<br></h3> <h3>  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座保留了电影中理克咖啡馆原调,但又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的阿拉伯风格二层庭院式建筑(含地下室有三层)。中庭具有采光的功能,地面、墙面以及回廊的装饰和垂下的黄铜吊灯无不在彰显着异域的特色。<br></h3> <h3>  那架在电影中摆放在一楼中庭一角,用来演奏《As Time Goes By》的钢琴,被凯西用了一架生产于1930年的普里耶尔老式钢琴变为现实,中庭的四周拱型门廊下都安排着供客人进餐使用的餐桌。<br></h3> <h3>  经过精心装饰的楼梯你可以来到二楼回廊,从这里向下俯瞰庭院又是另一种感受,二楼有五间不同风格的包房,一间像是理克的办公室和赌场的房间在循环播放着《卡萨布兰卡》的影片。若隐若现的背景音乐在悄悄将客人带入场景,置身于其中,时空穿越,似乎已经回到二战期间那个动人的故事之中。<br></h3> <h3>  理克咖啡馆的晚餐比想象的好吃多了,温馨的灯光之中品着美食看着身着礼服穿梭于客人之中的Warter,思维奔跑在现实与幻想之间,触景生情处感觉眼前已经晃动着理克与伊尔莎的身影,似乎还听见了那位黑人钢琴师山姆的倾情弹奏。<br></h3> <h3>  回肠荡气的故事,无不在每个来客的心头扬起波浪。旧情重燃的激动、正义使命的无情,更让人在这样一种冲突并撕裂之中忘记了身在现实中还是梦境。<br></h3> <h3>  人是一种情感动物,他需要很多的情感共鸣,在心理学上叫“共情”(empathy),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认为:人都有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电影《卡萨布兰卡》就是把这种人类共情能力发挥得最淋漓尽致的楷模。这种模式也成为了好莱坞大片一种套路,博得观众的共情,在一种情感的换位穿越之中完成文化商品的推销。<br></h3> <h3>  当然最大的赢家还是这位把虚幻变成现实的克里格,看过一个关于凯西•克里格的资料,她已经变卖了在美国的家产,离异后只身一人在卡萨布兰卡,她打算在里克咖啡馆里度过她的余生。也许,她就像理克(亨弗莱•鲍嘉)在电影里说过的那样:“我将死在卡萨布兰卡,这是个好地方。” ……<br></h3> <h3>  从理克咖啡馆出来,感觉好像才又回到了现实之中,刚才的一幕是那么的清晰,但仿佛又突然离我很遥远。<br></h3> <h3>  去哈桑二世清真寺很近,也就一公里左右。可能是因为哈桑二世清真寺太年轻,我们居然没有想进去参观的冲动。这座于1987年8月正式动工,在3万名工人和技术人员日夜奋战,移沙填海,耗资5亿多美元,经过5年建设后终于在1993年8月30日建成启用。<br></h3> <h3>  哈桑二世清真寺(Hassan II Mosque)创造了很多世界第一:穆斯林世界最西部大清真寺;科技含量最高的清真寺(地板自动加热、屋顶可以开闭、抗腐蚀钛合金大门);第一座建在海上的清真寺;世界最高宣礼塔。<br></h3> <h3>  我们来到哈桑二世清真寺时已是华灯初上,夜色中的清真寺壮观却不失婀娜多姿。当地的居民和不同国度的旅人都游走在这里,但可容纳8万人的偌大广场上并不觉得有多少人。<br></h3> <h3>  清真寺的三分之一建在海上,原因就在于摩洛哥哈桑二世国王接到了真主托的一个梦,安拉的真言:“真主的宝座应建在水上。”为了圆梦,哈桑二世倾其财力并向国民发起捐款筹资5亿。<br></h3> <h3>  哈桑二世从小就接受严格的宫廷教育,早年毕业于拉巴特高等学院法律系后在法国波尔多深造,为摩洛哥废黜殖民制实现独立出生入死,先后流放到科西嘉岛和马达加斯加岛二年之久。继位后他品德高尚,勤政爱民,在其执政的30年间,实行经济改革扩大私有制经济体系,使摩洛哥经济在阿拉伯国家中独树一帜。<br></h3> <h3>  在他的领导下摩洛哥国国泰民安,社会稳定,使得他在人民中极具威望。因此捐款行动得到信徒的积极支持,3亿来自国内外民众捐款,2亿由哈桑二世政府出资。据说原定制的水晶吊灯高20米太过于奢侈,不便于悬挂清真寺内现在还趴在意大利厂家仓库,目前用的是另一座高六米重六顿的水晶吊灯替代。<br></h3> <h3>  灯光在海为背景的天幕前为这座庞然大物勾勒出雄伟的身姿,就像在蓝色的天鹅绒上缀上了一枚剔透的徽章。 172米高的宣礼塔特别引人注目,在塔顶有一束激光射向圣地麦加。这么高的宣礼塔宣礼者只能乘坐电梯上下,正好我们到来之时宣礼塔传出阵阵的宣礼声,通过高大的宣礼塔声音传播到很远的地方。<br></h3> <h3></h3><h3>  为了体现这座海上清真寺的特色,小飞侠把我们带到了清真寺的西面一处海滩,从这里看清真寺角度极好,整座清真寺就如从海中冉冉升起。一个好的地接其实就是旅人的眼睛和手脚,任何一个旅客不论你从网络上获得怎样的信息做再好的攻略也远远抵不上熟知当地情况地接的作用,这些作用在之后的旅途中还会慢慢道来。站在海边一边拍照,一边享受着这份来自大西洋的凉风,直到清真寺的灯光开始慢慢熄灭大家才意犹未尽地离开。</h3><h3> 这个时候开始有些感到了旅途的疲倦,是啊!从国内出发到现在已经经历几乎整整一天。今晚的住宿宾馆Gray Buutique hotel五星,房间很宽敞舒适,正好可以让疲倦的身体得到休整。 晚安!<br></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