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张掖的一条路、一座山和一条河,全方位介绍了张掖的雪山、草原、湿地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厚重的人文历史……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视角,一起去领略张掖的江南风韵、塞上风情和颜值担当!</h3> <h3>在丝绸之路上</h3><h3><br></h3><h3>它是河西四郡之一</h3><h3><br></h3><h3>“张国臂掖,以通西域”</h3><h3><br></h3><h3>在黑水河两岸</h3><h3><br></h3><h3>它是甘州</h3><h3><br></h3><h3>“甘泉遍布”“鱼米之乡”</h3><h3><br></h3><h3>从汉时的荒凉</h3><h3><br></h3><h3>到唐时的繁华</h3><h3><br></h3><h3>从五彩的丹霞地貌</h3><h3><br></h3><h3>到绵亘的祁连山脉</h3><h3><br></h3><h3>再到骏马奔驰的山丹军马场</h3><h3><br></h3><h3>草原上有雪山</h3><h3><br></h3><h3>碧水旁有沙漠</h3><h3><br></h3><h3>张掖</h3><h3><br></h3><h3>既有江南风韵</h3><h3><br></h3><h3>又有塞上风情</h3><h3><br></h3><h3>是名符其实的西北颜值担当</h3> <h3>公元前121年,十九岁的霍去病挥师河西,大败匈奴。落败的匈奴一路逃亡一路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10年后,西汉在河西置张掖郡。</h3><h3><br></h3><h3>公元前119年,四十七岁的张骞手持使节,二使西域,打通了西汉与西域诸国之间的关卡,中国与世界产生了首次意义上的联系。两千年后,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这条路命名为“丝绸之路”。</h3> <h3>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圖(第一次)</h3> <h3>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圖(第二次)</h3> <h3>置郡后的张掖,开始大规模徙民垦殖、戍兵屯田,逐渐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西汉末年,“天下扰乱,唯河西独安”。</h3><h3><br></h3><h3>两晋南北朝时期,儒学、佛教、音乐、歌舞的空前繁盛,使张掖成为北方中国的文化中心和中国内地与西域通使、商贸的驿站。正是在这一时期,张掖因甘泉遍地,改名为“甘州”,</h3><h3><br></h3><h3>唐时的张掖,“开置屯田,尽水陆之利,稻丰收稔,一缣数十斛,积军粮数十年”,张掖的经济繁荣异常,音乐《波罗门佛曲》传入宫廷后,被唐玄宗李隆基改制为著名的《霓裳羽衣舞曲》。甘州的边塞曲流入中原后,成为教坊大曲,宋时柳永以《八声甘州》的词牌,写出了传诵千古的名篇。</h3> <h3>宋元时期,张掖作为“甘州”,与“肃州”在历史上第一次有了交集,先是西夏的“甘肃军司”,后有元朝的“甘肃行省”。从此,张掖这座城市,成为“甘肃”一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丝绸之路上,在整个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张掖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中国经略西域的咽喉。</h3><h3>沿着丝路进入张掖,从东向西,一路上最惹人眼目的,莫过于张掖的丹霞。如是说张掖用一座城,点缀丰富了丝路;那么张掖的彩丘则用七彩色,锦上添花了张掖。如今,俨然成为张掖形象名片的彩色丘陵,依然被许多人称为“丹霞地貌”,但严格来讲,它因为缺少一些丹霞应有的特征,已被用“彩色丘陵”这个词语重新命名。</h3> <h3>祁连山北麓,聚居着甘肃独有的少数民族裕固族。裕固族源出于唐代游牧于鄂尔浑河流域的回鹘,自称“尧乎尔”,主要以畜牧业为主,所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民间还流传着“水关的驴,杨哥的马,皇城的羊毛赛棉花;白银的山羊,大岔的牛,明花的骆驼力量大”的俗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