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大田县林青华名师工作室专题研训活动于2019年11月1日在前坪学校举行。因为修路,往返时尽管要绕道或小堵车,但依然抵挡不了工作室成员前行的热情,研训活动依然按时如火如荼地开展,城二小校长吴生煌,教师进修学校小研室副主任郑祥旦也不辞辛劳全程参与了活动,参加活动的还有前坪中心小学及下属学校数学教师等共计31人。</h3> <h5> 第一节课,城三小苏晋棉老师执教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课伊始,以学生的手为学习素材巧认识“间隔”,在读通教材的前提下,大胆将知识系统地梳理、整合,精心创设一个情境三种栽法,让学生猜想、假设、较大数据更换为便于研究的小数据、在直观图中“种树”、在课件上操作“种树”等学习活动,直观与辨证地思考完美融合,探究出植树问题的三种不同栽法。“两端都栽”为研究的重头戏,先带领学生简化线段图,再让学生画线段图、看图标数写出算式,在媒体技术辅助下,引导学生讲道理,明数理,认识“间距、间隔数”,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多次更改植树数据总结出“两端都栽”的规律,顺势迁移出“只栽一端”“两端都不栽”的规律,再借助媒体把植树问题抽象为“段”与“点”两者之间的关系、展示精心收集的生活中的植树问题,让学生全方位地感知数学规律,有效建构数学模型,渗透了化繁为简、一一对应、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促进学生思辨思维的形成。</h5> <h5> 第二节课,城一小廖小花老师执教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廖老师从主题图入手,明图意、提问题,摆学具,为什么摆“3个3”的问题,为学生建构乘加、乘减模型埋下伏笔,再浓墨重彩地理出4种计算方式,从多次的提问“为什么”:为什么3+3+3、为什么+2、为什么用3×3+2、4×3-1又是为什么?引导学生图、形、数结合,让学生说理、明理,找异同,概括算法,逐层提升的练习中,明白“是什么”,深深地建构了乘加、乘减的数学模型,理解了乘加乘减的算理,切实掌握了算法,初步培养了数学思维方式,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从而提升数学核心素养。</h5> <h5> 第三节课,城一小卢雪珠老师执教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卢老师的课堂突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从自主设计公平的套圈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进入新知的学习,明白圆与其它平面图形的区别,初步建立圆的表象;在探究画圆方法与圆的特征时,教师二次为学生设计能主动探究的学习要求,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一是尝试画一个与已知圆大小相等的圆,这时探究圆如何画是在学生的迫切需求下产生的,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画圆二步骤:定点、定长;二是设计画、量、折、看的小组活动来探究圆的特征,学生的头脑风暴彻底打开,全方位地调动手、脑,在疑、辨、思、悟的思维激烈碰撞中触摸圆的特征,更在联系生活的圆时,以“圆,一中同长也”贯穿始终,注重数学文化的熏陶与渗透。</h5><h5><br></h5> <h5> 中午大家马不停蹄地进行评议课,前坪学校校长程传章首先介绍了学校小学部的数学教师队伍情况及课堂教学现状,对林青华名师工作室的送教活动表示感谢,认为此次研讨活动既促进了该校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考,更对一线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有积极地促进作用。</h5> <h5> 接着,工作室领衔人林青华老师就本次专题研训活动的目的做更细致地剖析,也恳请前坪参与听课的领导、老师对本次活动的开展情况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促进工作室今后更好的发展,同时肯定了工作室全体成员对每次活动的认真态度和努力付出。</h5> <h5> 再者,三位执教老师就围绕自己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实况作了深度的自我反思,一致认为教学设计应当以学生学习为主,应当关注学生学情,才能有效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h5> <h5> 前坪学校教师代表、工作室成员各抒己见,不仅肯定执教者的亮点,更对教学中设计的大环节、处理的小细节提出个人思考和疑问供大家讨论与辨析;同时,大家也提出了难以解决的一些困惑。</h5><h3></h3> <h5> 最后,指导老师郑祥旦对三位执教老师进行答辩式提问,在一问一答中凸显执教老师的深厚专业理论功底,在问答中也回复了大家提出的“困惑”,使大家更加明晰数学本质与教学思路;郑老师还强调,教师一定要先解读文本,读通课本,削枝去叶,并围绕9字诀--“是什么”“为什么”“学什么”对教学进行备课,确保将课堂时间留给最重要的知识本质。</h5> <h5> 此次工作室活动,深刻地让参与活动的老师感受到数学教学要关注数学知识本质,在想讲理、会讲理、明数理的课堂中,培养思辨能力,促进深度学习,把理科课堂变为以生为本、灵动的课堂。也鞭策了老师要提升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为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而教。</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