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牧场来由

平沙老白

<h3><font color="#ed2308">点击→上面头像→进入作品专栏</font></h3> <h3>前阵子,作协群突然曝出了一个叫西山牧场的地方。</h3><h3>从文中描述看,这个地方,远离市井,地处幽僻,一切都是原生态,算得上真正的世外桃源了。</h3> <h3>这个名子我从来没听说过,更谈不上了解。看群里发的图片:那不用人照料的闲散的牛群、成片的红香糯花、红玛瑙般的五味子、石碾盘上凉晒的核桃,那个苏式门楼……张张都是一幅极具特色的田园风情画,样样都蕴含着美妙的诗意,引人入胜,令人神往。</h3><h3>如果像兜垛、柳家渠、古桃园等等这样一些古老村落,有些没听说过当属正常------全县大大小小的村落太多了。而西山牧场,这个既有现代感,又充满诗意的名子,怎么会不知道呢?翼城什么时候有了牧场,是文友看到放牛放羊的多,妄自加封,还是另有来历呢?</h3> <h3>那个苏式门楼,有文里说,是苏联援建的。若真为援建,不可能只建一个门楼,而院里都是中国式传统民房吧?</h3> <h3>上个星期,县上邀请了十几位京城画家,组织了一个"中国画,画翼城"活动,我与美协几位同侪有幸陪同了全程。</h3> <h3>在大河村恶石沟写生,当渐渐进入到大山深处时,便听到一片牛铃的叮当声和牧牛人不断地吆喝声。进到一个新修的、灯笼高挂、布置得十分祥和喜庆的小院,见大河村的侯书记正在与画家们围坐在一起,绘声绘色地讲述豹子突袭牛羊的事,还讲了他哥哥十多年前被豹子袭击致伤并紧急送医院抢救的事。我恍然觉得,刚才牧牛人不住地呵牛声,大概是为了吓唬可能隐藏在林间的豹子一类猛兽,给自己和牛壮胆吧。这样一想,不禁毛骨悚然。</h3> <h3>大山里,黑得早,冷得也早。一不见太阳,马上就阴森森、凉飕飕的。正招呼画家们往车跟前走,准备下山回营,遇见牛群迎面而来。这牛,一个个膘肥体壮,加之整天在山林里穿行,身体也被枝条權丛梳理得特别干静,一点污物都没有,不象圈养牛那样整日里都是赃兮兮的。只是那毛皮不太光溜,都是蓬松竖立着的,更让人感到山里的寒意。</h3> <h3>从小,家里养过牛,也放过牛,也见过它拉犁拉车地干活。它总是那样不愠不火,实实在在,任劳任怨,温和善意,因而很喜欢它。偶尔画些小山水,里面点缀些牛羊,颇感亲切、美好,仿佛回到了孩提时代,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br></h3><h3>因之,我返回头来,跟着牧人来到了牛栏。仔细看了半天,拍了一通照片,回过头时,见圈栏门口又多了两个人。一问,才知是当地一人带着一个垣曲人来买牛。</h3> <h3>三言两语的攀谈 -------- 这牛竟然是从西山牧场赶回来过冬的。</h3><h3>哈,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h3><h3>“搂柴打兔子”,我得赶紧打问打问这西山牧场的来由。</h3><h3>还真问对人了。这人很健谈,对西山牧场了解得也很透彻。也难怪,西山牧场属于以前的大河乡辖区,人家是当地人,年龄也有五十多,有一些经历的。说起西山牧场,他滔滔不绝,从解放前的大财主一直说到今天。要不是我急着走,他大约会有很多故事呢。</h3> <h3>原来,西山牧场是建国以后,西阎人民公社时期兴建的"社办"集体企业,当时有三四十名员工,以养殖牛羊为主。夏天自然放牧,冬天以农作物秸杆为饲料圈养。</h3><h3>他说,在那个年代,这个牧场还是乡政府的龙头企业呢!</h3><h3>这个地方原属一个叫神王沟(音)的行政村,包含附近几个自然村,几百口人。当时这里还有学校呢,校名不叫神王沟,而叫“西山学校”。</h3> <h3>土地下户以后,牛羊也都分到户下,这个集体企业也就寿终正寝了。后来村民承包,几经辗转,到了现在的侯书记手里。</h3><h3>西山牧场这群牛现有一百多头,大部分为侯书记所有,有二三十头为其它村民所有。</h3> <h3>这牛,每年清明前后赶进西山牧场,开始自然牧草,立冬前后赶回这里的牛栏人工饲喂。夏天放牧时,牧牛人隔三差五到牧场喂一次盐,同时看看牛群有没有什么问题。平时就放任自流,牧牛人在家里忙自己的事。</h3><h3>牧牛人与牛接头的地点是牧场里的一条小河。不管它们多么分散,跑多么远,总要喝水的。尤其是大热天,经过一上午的暴晒,中午,它们一定会到河里来饮水。牧牛人就选择这个时间来看望它们。</h3> <h3>至于苏式门楼,他说,他没听说过苏联援建的事,应该就是当时的西阎公社组织工人所建,至于为什么会建成苏式模样,他也不得而知。</h3> <h3>今年天气已经冷了,没看头了。明年夏天一定找时间亲自去看看,看看这个牧场为什么会成为牧场,看看那一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牛群,还有满坡的香糯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