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中国古代丧葬活动及丧葬文化均起源于人类早期的宗教思想和鬼神思想。早期人类信奉朴素的多神宗教,相信鬼神存在,灵魂不灭,他们希望通过这种带有神秘色彩的死亡祭祀活动即丧礼来达到使死者复生、灵魂转世的良好愿望,同时借此表达对亲人去世的悲哀和怀念之情。在后来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演变出一套系统的丧葬礼仪及文化,并表现出明显的国家意志和礼仪特点。</h3><h1></h1><h3></h3> <h3>死亡是生命的终结,是人类必须面对的现实,本极为平常,但在我国古代社会,却衍生了一套复杂仪式,并形成了独特的丧葬文化。</h3><h5></h5><h3></h3><h3></h3> <h3>形成原因<br>鬼灵信仰:早期人类认为人死后灵魂只是和肉体分开,并未死去,而且还能干预人事,影响生者。“灵魂不灭”观使人产生了敬畏恐惧心理,人自然萌生了鬼灵信仰。</h3><h3><br>在灵魂和灵魂不死观的影响下,人们认为善待死者的肉体便可使死者的灵魂获得慰藉;因而不敢随意遗弃死者尸体,选择妥善处理,并举行相关仪式,期待亡灵安息,进而产生了一整套礼仪。
原始宗教的发展及阶级社会的出现,深刻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h3><h1></h1> <h3>儒家孝道观:在古代中国,占主流的意识形态是儒学,这种价值观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的丧葬文化。</h3><h3><br>儒家的孝道观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在世父母;一是对逝去父母先祖。父母在世,子女要敬孝,使其得以善终;父母过世,子女要“追孝”,要“永言孝思”。<br>由于这种孝道观念的影响,儒家主张厚葬死者,施以隆重的祭祀仪式,事死如生。是否按照丧葬仪礼和禁规安排丧事,成了衡量孝与不孝的标志。</h3><h1></h1><h3></h3> <h3>宗法等级制:宗法等级制度是我国古代社会的核心社会制度,它关系着社会等级的区分、家族长幼秩序的确立。它是整个传统社会的焦点问题之一,因为它直接影响地位、权力的继承和财产的分配。</h3> <h3>传统丧葬仪式的所有禁忌所围绕的核心都是宗法等级制度。中国死亡文化在丧葬过程中严格的上下、尊卑安排表面对死者的尊重,但实际上,死者既不能看到,也不能体验,因而,其根本的意义只在生者——通过强调阴间的等级关系再次明确人间宗法关系。<br></h3> <h3>丧葬文化的原则<br>生死如一:在我国古代社会,“灵魂不死”观被普遍接受。死者灵魂并不随肉体的死亡而消散,因而死者需要生前必需的一切。这就要求生者尽可能要为死者创造和生前一样的环境。秦始皇陵兵马俑、北京昌平明十三陵的地下宫殿……所有这些都是帝王们想要在另一个世界继续其在人间统治的象征。</h3><h1></h1> <h3>聚族而葬:“祖先崇拜”是中国传统的观念,它根源于“鬼魂崇拜”。另外,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人们大都实行家族聚族。为了成员死后不至同家族分开,在另一个世界继续聚族而居,因而,产生了聚族而葬的观念。根据《周礼・春官》的记载,当时的各家族都有“冢人”和“墓大夫”。另外,现代社会“人之将死,落叶归根”与此也不无关联。</h3> <h3>丧葬的古代内容和方式</h3><h3>内容:我国古代的丧葬文化体现在各种复杂的仪式和规制中。古代丧制名目繁多——有葬前礼:初死、复、立丧主、易服等。殡葬礼:启殡、出殡、出殡途中的礼仪和禁忌。还有下葬礼;服丧期之礼,又称葬后礼仪,服礼。 </h3> <h3>方式:丧葬的方式很多,主要的有土葬、火葬、天葬、水葬等。下面着重介绍几种常见的丧葬之法。土葬,就是把尸体埋在地下。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土葬的形式和内容也有了变化和发展。火葬,又名“火化”,是用火焚烧以处理遗体的一种葬式。最早盛行于古印度,后随佛教传人中国。</h3> <h3>丧葬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丧葬这一形式和手段,死者得以安息,生者得以庇佑。丧葬文化源自人们对自然的解释和心理的作用,同时,也与社会文化和制度有关。丧葬文化在长期的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并且发展了特殊的形式,丧葬文化具有丰富的社会功能,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br></h3><h1></h1><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参与 快乐 带动 健康</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