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尼特右旗第二中学258班《好读书 行美德 习良行》道德讲堂

薛颖

<h3>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258班的道德讲堂;古人云:“为善最乐,读书更佳,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下面让我们进入第一个环节!</h3> <h3>第一环节:好读书 读好书</h3> <h3>主持人为同学们讲述读书日的由来,读书日每年的4月23日,然而这一天也是著名的文学家莎士比亚出生和去世的日子,还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若贝尔文学家得主拉克斯内斯和多位文学家的生日,所以将4月23日这一天定为全球性图书日!</h3> <h3>这是我国近年来读书综合阅读率的统计表,那请问同学们根据这张表你们发现了什么?</h3> <h3>杨楠同学根据这张表发现了我国的阅读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反映了大家有空的时候都会选择看书</h3> <h3>根据这张表,不妨与别的国家比一比,你们发现了什么?自己有什么想法?</h3> <h3>康建武同学根据这张表发现了,虽然我国近年来的阅读率呈上升趋势,但跟别的国家一比,却远远不如,所以我们要提高我们的阅读率,平均每人做到一年读十到十五本!</h3> <h3>那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读书的时间都去哪了?</h3> <h3>刘扬同学为我们解说,读书的时间都去玩游戏或在广场等各个地方玩耍,把读书的时间都浪费在了这些没用的地方上,使我们没有时间去静心下来阅读课外书籍!</h3> <h3>犹太人代代相传的一句话:书里藏着智慧,这要比钱或钻石贵重得多,而智慧是绝无仅有的,任何人都抢不走的!</h3> <h3>那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书读呢?</h3> <h3>宋磊同学告诉我们应该选择一些对我们学习和生活相关的书籍,使我们充实自己的大脑,开阔我们的眼界,去探索世界上未知的事物!</h3> <h3>第二环节:行美德 习良行</h3> <h3>在街道上,我们经常看见有清洁工人在工作,他们也都有一颗美好的心灵。他们不管严寒酷暑都辛勤地工作,为的只是让我们生活的地方更美丽、干净。捐款箱前排起长龙队,大家都想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这些都是美德。</h3> <h3>爱国是什么?爱国是一种信念,是一种坚不可摧的性念,是一种永远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消磨,随历史变迁而消失的信念。</h3><h3>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信念,三闾大夫屈原创造了《离骚》,投身汨罗江却无怨无悔;辛弃疾虽一生官卑职小,但到死仍不忘其北伐事业;孙中山先生推翻满清,建立民国;赵一曼坚持在东北抗击日军,视死如归;正是因为有了爱国精神,才有了古今中外的如此多的仁人志士。</h3> <h3>让我们一起观看一段视频,感受战争时祖国的伟大!</h3> <h3>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受人推崇的做人原则;诚信就是守诺,诚信是一句话,说了就一定要做;诚信,是一张纸条,是衡量人道德的标准;诚信是不管遇到狂风暴雨或雷电冰雪都可以按时赴约的信念,是对诚信可贵的坚守,让人感动;诚信,不过只是一个普通的词而已!</h3> <h3>请同学们一起朗诵《诚信诗》</h3> <h1> 诚信故事</h1><h3>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h3><h3>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h3><h3>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h3> <h3>友善是一种力量。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太阳和北风争论究竟哪个更有力量。它们看到一位穿着棉衣的老人,就打赌说:谁能够让老人把外套脱下来,就承认谁的力量大。北风使劲地向老人吹去,想把老人的外套吹下来。可是它越吹,老人把外套裹得越紧。北风吹累了只好认输。太阳从云的背后走出来,将温暖的阳光撒在老人身上。没多久老人就出汗了,并把外套脱了下来。太阳笑着对北风说:“温暖比强硬往往更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这个寓言故事很好地证明了友善力量的强大</h3> <h3>最后,让我们以一首友善歌来结束本次的道德讲堂!</h3> <h3>赵娟老师为258班点评此次的道德讲堂,古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对于古代人来说,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读书这一条路可走。那么在当代快节奏的社会,读书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可以改变人生的方法,知识改变命运,于古于今都适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