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教师,经典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课

何小侠

<h3>  秋意渐浓,秋雨微凉,天气的变化没有影响我们向统编教材靠拢的热情。2019年11月2日,我们一起齐聚北京,共同参加了“魅力教师,经典课堂”的观摩研讨活动,一天下来我收获很多,在这里我把自己的一些感受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br></h3> 威尼斯的小艇 <h3></h3><h3>  今天上午第一节课是杭州市卖鱼桥小学校长,国家特级教师罗才军带来的《威尼斯小艇》。《威尼斯小艇》这篇文章我并不陌生,这是冀教版四年级的语文课文,是我去年刚刚讲过的文章。但是当我看到罗老师的教学目标时,我就是知道自己当时的讲法太肤浅了。罗老师的教学目标有这样几个词让我记忆深刻——“有滋有味”“沉入语言”“冒险精神”。当我看到这几个词语时,我就对这节课有了非常大的期待,我想知道罗老师到底是如何实现这些目标的。 上课伊始,罗老师向孩子们询问呼家楼小学名称的来历,罗老师旨在结合地域的名字让孩子们懂得作为呼家楼小学的学生,他们应该了解自己学校的由来,这样大家才会有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传承感!罗老师别具一格的导入让我的眼前一亮,我没有想到简单的了解自己学校的名称能对孩子有这么大的影响,这对我今后的教学是个很大的启发。接着罗老师以“我来自哪里?”为切入点,让孩子们通过“卖鱼桥”这三个字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用中国的地名容易联想而外国的名字不容易联想,引入本节课要学的地方“威尼斯”。由学生生活到老师生活,这样的导入紧紧的贴合学生与老师的生活实际,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平时的朗读都提倡有感情,但是罗老师这篇课文在朗读上用“有滋有味”来形容,开始我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但随着课的讲解我明白了。在这节课的朗读上,罗老师要求学生不但要读出情感,更要让学生在“快读”中体会到威尼斯船夫驾船技术的快,同时也感受马克•吐温看到的一闪而过的画面,让学生在快速朗读中体会文中所描绘出的画面感,让孩子在快读中体会威尼斯船快的“滋味”!罗老师在让孩子们快速朗读的同时,还让孩子们“身临其境”的体会坐威尼斯小船的感觉。通过罗老师的引导,学生体会到了坐威尼斯小船的刺激和爽快,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了威尼斯人喜爱冒险的精神。不过这种冒险精神是有条件的,那就是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罗老师紧接着又让孩子们“沉入语言”,通过抓关键词句让孩子们“从概述到具体,从一般到特殊”的方式体会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罗老师的层层深入,将朗读、语言的分析、威尼斯人的冒险精神分析的十分到位,让我佩服不已!威尼斯的小艇是威尼斯人重要的交通工具,罗老师的最后的范读让孩子们深深地体会到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城市白天的热闹,晚上的宁静。而罗老师通过“威尼斯有很多的特色,为什么却只写威尼斯的小艇?”这个问题让孩子们更加深入的明白了“威尼斯的小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道理。罗军才老师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孩子们读懂了这篇课文,让孩子们知道看见威尼斯的小艇就等于看见威尼斯的人,看见了马克•吐温的写作特点…… 六十多分钟的精彩讲解,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让我找到了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br></h3><h3></h3> 散文教学 <h3>  “散文”教学一直是我自己的短板,罗军才老师今天关于统编教材散文的报告虽然简短,但也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散文的类型丰富,内容包罗万象。罗老师指出,我们在教学时应该关注不同文体的不同教法,不能所有的文体都是一个教法。例如神话,我们就可以让孩子们通过“感受神奇—寻找神迹—感悟神圣”这三个环节来体验,罗老师还用“盘古开天地”来举例进行了说明。罗老师还说,我们在教学生散文的时候要注意有“三不教”——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能会的不教、学生怎么教都不会的不要教。那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呢?我们要教学生自己看不到的地方,这样我们的散文教学才会事半功倍。 其次,散文的语言真切自然,叙述深远明亮。散文的语言就像与自己倾心交谈,讲述的生命感悟、情怀眷恋是那样独特,那样细腻精微,那样酣畅淋漓,让人如临其境,感同身受。 第三,散文的语言是典范,表达情趣盎然。统编教材的散文均是经典之作,在语言表达的规范性,用词用字的新鲜与妥帖、风格的多样性方面均有较高的语文学习和开发价值。 第四,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要“执其神、感其形、悟其言”。 最后,罗军才老师指出“语言才是我们带领孩子们感受到的真正目的,我们要让孩子们学会从一般到特殊,从概述到具体的学习方法,我们在平时的时候要让孩子们多练笔,最终将语言落实到写作上。”今天罗军才老师的一番话让我又再次体会到了潘新和老师在《表现与存在》这本书中提到的“写作本位”思想,也更加坚定了我今后语文教学的研究方向!<br></h3> 我的心儿怦怦跳 <h3></h3><h3> 这是我第二次听张祖庆老师的课,今年四月份祖庆老师的《这样的想象真有趣》让我明白了想象作文的教法,也让我明白了写作课并不只是单调乏味的写,我们还可以将“趣味”加进去。我现在正在读潘新和老师的《表现与存在》,里面关于言语的运用,“写作本位”的提出让我深深的意识到了写作的重要性。非常有幸能再次聆听祖庆老师的作文课,这对于我的写作研究可以说是一场“及时雨”! 祖庆老师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以自己的“心跳时光轴”为切入点,让孩子们猜测他最难忘的事情是哪一次,并说明自己的理由。祖庆老师通过孩子们的回答总结出心跳的情况有很多种:兴奋、害羞、紧张、兴奋、激动、惊喜、恐惧……接着,祖庆老师让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玩“心跳砰砰车”的游戏。孩子们四人一组,相互讲一个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令自己心跳的最厉害的故事,最后让孩子们面向全班展示,锻炼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祖庆老师还选择了一个“小小书记员”,在黑板上记录下孩子们的“心动”经历。<br></h3><h3></h3> <h3>  那如何将我们心动的经历转化为文字呢?祖庆老师让孩子们先模仿老师将自己的心动经历分为三至五步,并写到对应的心电图下面。之后再上孩子们模仿老师将自己对应的感受写到心电图的上方,最后再让孩子们通过张老师的故事片段总结出本节课的写作攻略既将事情的过程展开写,分几步,写清楚;将心理和身体的变化写出来,交替着,写清楚。通过写作攻略的总结,让孩子们知道“怎样把怦怦跳的感觉写清楚”并现场写作。在品评要孩子们的作品之后,祖庆老师又通过观看微课让孩子们找一个最值得修改的地方好好改一改。最后,祖庆老师通过《穷人》中桑娜的心理活动让孩子们找到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将自己内心活动最丰富的地方将自己拉长。<br></h3> <h3>  张祖庆老师的精彩讲解再次让我的精神受到了洗礼,也让我明白了应该如何让自己的学生将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统编教材的改革让我们看到了写作的重要,祖庆老师让我们看到了写作的方向,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再次聆听祖庆老师的作文课,让我在这方面能有快的成长和进步!<br></h3> 坐井观天 <h3>  今天下午常州市华润小学校长,特级教师许艳娜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二年级上册的《坐井观天》。许老师以她甜美的声音、亲切的笑容、和蔼的态度为我们上了一节非常精彩的低年级语文示范课。 许老师以自己的姓导入,让孩子们通过猜谜的方式说出自己的“外号”——糖果老师,挺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外号”猜出自己的爱好和习惯。这样的导入亲切自然,一下子就让孩子们与许老师的关系亲近起来。 接下来许老师通过分享自己沿路看到的事物,让孩子们说出自己来的路上看到的事物,并特殊强调让孩子们将“沿路”这两个字用上。之后许老师又让孩子们通过寻找“桌沿”的方法,再次认识“沿”。许老师通过“说和找”两种方式,结合生活让孩子们明白了“沿”就是“边”的意思。接着,许老师又通过“井”字的由来让孩子们给“井”组词,有了前面的铺垫,孩子们说的干脆利索。之后许老师老师又以课题引出“观”的含义,让孩子们知道和“见”有关的字表示“看”。许老师对生字的研究非常透彻,通过对字的表义研究,让孩子们很自然的就知道了字的写法和意思。<br></h3> <h3></h3><h3></h3><h3></h3><h3> 低年级的范读很重要,许老师用她甜美的声音为孩子们讲了“坐井观天”的故事,并让孩子们在听的过程中思考两个问题——“故事里有谁?”“他们在干什么?”针对学生的回答,许老师通过“字-词-句”逐步引导学生去说出完整的句子。之后,许老师结合孩子们自己对天的认知以及青蛙和小鸟的争论让孩子们体会“无边无际”的意思,并用“天大的很哪!”引出本节课的多音字“哪”的轻声读音。许老师还把一百多里换成孩子们知道的具体情况,让孩子们明白小鸟飞行的路很长,并再次通过句子让孩子们巩固练习“哪”的读音。 “找双胞胎字”“挖陷阱考字”让孩子们知道了“喝与渴”的区别。许老师又通过青蛙的语言让孩子们体会了“那么”和“不过”两个词的用法。之后许老师通过总结青蛙和小鸟的观点让孩子们思考“为什么同样的天,他们看到的不一样呢?井沿和井口只是把天挡住了吗?”这样的思考将孩子们的思维引向了生活,将课本和孩子们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许老师还让孩子们把许老师当成青蛙,请孩子们劝说青蛙出井,锻炼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最后许老师以韩愈的“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这句话让孩子们明白“我们不能坐井观天、做井底之蛙”的道理!在这节课中,许老师对孩子的鼓励和严格要求也让我感觉非常好,低年级孩子需要我们的鼓励,但是我们在鼓励孩子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好习惯的养成是孩子终生的宝贵财富。<br></h3><h3></h3><h3></h3><h3></h3> <h3>  课后,许老师针对本节课说了自己的生字教学理念——归类词串为主,随文识字为辅。之后许老师又将“词串”分为多种进行了简单的说明,如“关注字形的词串、语用情景词串、取向于生活的词串、梯子型的词串……”许老师认为我们可以将字和串进行逻辑上的组合,通过联系认识一串字。由于许老师赶时间,很遗憾没有听到许老师关于“词串”的详细分析,字词是我们语文的基础,是我们语文的根基,如何将统编教材中的识字问题研究透彻是我们迫切需要做的,也是我们每个小语的基本素养。借此机会,再结合张敏华老师的《谈小学语文教学之道》中的识字方法,我会认真思考小学语文识字的问题,为孩子们打好坚实的语文基础!<br></h3>

老师

孩子

祖庆

威尼斯

自己

学生

写作

我们

通过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