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看到这个名字,估计你会蒙圈的,不奇怪,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叫奥斯哈根,这是勇哥杜撰的,是奥斯陆+哥本哈根。本来第四集应该把挪威做完,但是峡湾的美照太多,只好把奥斯陆的剩余部分放在最后一集。</h3><h3>今天第一站是挪威海盗船博物馆-vikingskipshuset (Viking Ship Museum) ,是比格迪(比个儿低)半岛最受欢迎的观光胜地之一,展示当年留存下来的三艘海盗船。这三艘船是过去100年间在奥斯陆峡湾附近的坟场出土的,皆为基督教尚未到此传播的9-11世纪间,猖獗于北海和地中海的海盗所坐的船只,除海盗船外,还展示有关海盗的资料,维京人墓穴中发掘的日用品等。</h3> <h3>难得的蓝天白云,稍纵即逝</h3> <h3>博物馆门口的标志。</h3> <h3>三艘在9-11世纪出没于北欧海域的海盗船——“奥塞贝格”号、“戈克斯塔德”号和“图奈”号。其中最古老的一艘建于公元800年。船长约20米,船身宽大扁平,首尾尖细,向上翘起,船尾翘得更高,船舱中心竖立着一根高高的桅杆。那时候,挪威的海盗就是凭借这些木帆船,不仅占领了北大西洋上包括英仑三岛在内的大小岛屿,而且在1000年以前就曾横渡大西洋,发现了格陵兰和北美大陆。当时扬着白帆的海船上,突然升起画着骷髅的旗帜,令人望而生畏。</h3> <h3>1000 多年前建造的长艇工艺达到如此的高度,令人惊叹。虽然那时的海盗没有留下文字记载,但考古学家们可以从长艇上雕刻的人物、动物和植物的花纹以及岩石画来分析和解释他们的活动:他们乘坐快速长艇,沿着挪威西海岸的“北方通道”,一路劫持贵重财物;他们乘长艇远征,搏击大西洋的狂风巨浪,以冰岛为中转基地,北上格陵兰,南下爱尔兰,不可一世。挪威海盗时期大约在公元800~1030年,是挪威历史上最昌盛的时期,创造了两项不朽的业绩:一是挪威第一次联合成统一的王国;二是用基督教取代了异教。海盗中的“美发王哈罗德”被认为是挪威统一的创始人。</h3> <h3>世界历史上,靠抢劫发家致富,抢得世界闻名、抢得自鸣得意、抢得大摇大摆、抢出一个王国、抢得人家胆战心惊,除了北欧,是绝无仅有的。挪威的海盗王族期望像封建贵族一样,死后到阴间仍富有,把装满财物的船舶以及仆人用来陪葬。谁知这招来了盗墓者,“奥塞贝格”号长艇上被挖开一个大洞,就是证明。盗墓者挖掘海盗的墓地,都是同行,应该属于业务交流吧。</h3> <h3>第二站是挪威王宫,跟大多数欧洲王宫大同小异,让人想起奥地利的美泉宫。奥斯陆的地标建筑之一,是近200年来挪威历史的见证者。1825年10月1日由国王卡尔约翰奠基,1849年7月26日国王奥斯卡一世期间正式投入使用,也是现任国王的居所及办公地点。王宫内一共有173个房间。它地处一片高地,正对面是市中心的主要街道卡尔约翰大街。环绕王宫的是330亩林地和公园,穿过这里的公共大道可一直通往市中心的商业区。</h3> <h3>一阵蓝天白云,一阵乌云密布。广场中央的雕像是国王卡尔.约翰十四铜像。</h3> <h3>王宫广场前面的卡尔.约翰大街。</h3> <p>以前在东欧,看到此类烟熏色(勇哥发明的)带尖的建筑,都义无反顾的叫教堂,而到了北欧,他们竟然建成酒店,用来迷惑大唐来的使者,有点不厚道。</p> <h3>建于1899年的国家剧院,剧院门前有两尊雕像,背着手的,是世界著名剧作家亨利克·易卜生的雕像,现代散文剧的创始人。最著名的有诗剧《彼尔·京特》(1867),社会悲剧《玩偶之家》(1879)、《人民公敌》(1882)等。他的创作对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欧美戏剧产生深远影响,因而被称为"现代戏剧之父"。掐腰的是挪威戏剧家昂斯滕·比昂松的雕像,同时也是诗人、小说家。主要作品有剧作《皇帝》、《挑战的手套》,诗集《诗与歌》等,1903年作品《挑战的手套》获诺贝尔文学奖 。</h3> <p><br></p><p>从市政厅屁股后面拍到的,这里是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奖地(其余5个奖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市政厅颁发,请参考第二集:斯德哥尔摩),外形似两本树立的字典。始建于1931年,1950年才正式落成竣工。这座为纪念奥斯陆建城九百年而建的砖红色建筑,周围和室内有大量的雕塑,绘画,向人們展示了挪威的历史、文化以及挪威人的工作和生活(周日不开放,我们无缘入内参观)。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备受争议,不争议才怪呢,凭什么他获得和平奖,据说和平奖的评委都是挪威议会任命的。一个国家想打谁就打谁,说人家有核武器,最后拿一袋儿洗衣粉做证据,一点廉耻都没有。由此玷污了这个奖的贞洁。</p> <h3>这个角度看上去不错</h3> <h3>橱窗里,山妖大姐快乐的一家</h3> <h3>第四站是一个城堡,“阿克斯胡斯城堡”(也称老王宫,跟隔壁老王没关系,隔壁老王没这福分,他忙得很,所有替老公,妻吾妻以及人之妻的事情,都跟老王有关),它雄伟地矗立在阿克海角边上,从这座城堡几乎可以俯瞰市政厅和奥斯陆市中心的全貌。阿克斯胡斯是挪威喻康五世国王为抵御外来侵略(主要是海上强盗瑞典),于1300年设计并建造的,是中世纪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城堡在1308年国王去世前不久竣工。在1319年后的60年间,挪威国王一直居住在此。 可以理解成挪威的国防部(我们团员呵呵了)。</h3> <h3>阿克斯胡斯城堡刚建成不久便成功地抵御了瑞典埃里克公爵的进攻,并且在这以后的历次战役中证明了它的坚不可摧。哈康六世还曾将这座城堡作为他的皇家宫邸。我们所见到的这座大型建筑是坚实要塞与华丽宫殿的绝妙组合。</h3> <h3>城堡有今天的宏伟壮观,主要归功于克里斯汀四世时的著名建筑大师汉斯·斯汀文寇,是他在17世纪初时对这座古堡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装饰。文艺复兴式的建筑风格,便是他的杰作。如今,城堡经常用来招待外国贵宾。</h3> 城堡分为主体建筑和两座军事为主题的博物馆。城堡内部以奥斯陆大厅和克里斯蒂安四世大厅为最主要的参观重点,抗战博物馆和军事博物馆则展示了挪威对抗德国侵略势力的顽强斗志和雄厚的战斗实力,以此来缅怀逝去的先烈,珍惜如今的和平。两座博物馆内都有非常多的武器展示,特别是军事博物馆内(Forsvarsmuseets)展示了从中世纪到二战结束,挪威军事防御的发展。 <h3>就是这样的大炮成功抵御了瑞典的攻势,跟我们清朝时期的大炮差不多,不同的是人家架在车上,是可以活动的,而我们的是固定的,只能往一个方向射击。或许就是难以抵御洋毛子船坚炮利进攻的原因吧?</h3> <h3>从城堡上望下去,可以俯瞰奥斯陆全貌,另外一个角度,有点小震撼。</h3> <h3>印象中1976年防震时我们曾经住过这样的房子,不过跟人家比起来,我们的略显简陋。中间那个写着:FRAM的房子是比格迪(比个儿低)半岛上的一栋博物馆:FRAM极地博物馆,里面陈列着一艘名叫Fram的大船,曾经“南征北讨”至地球南北极的极地探险船。 船名是“前进号”(Forward)的意思。世界上第一位通过北冰洋的挪威人南森(Fridtjof Nansen)和第一位到达南极的挪威人阿蒙森(Roald Amundsen)当年就是乘着FRAM完成了壮举。馆内还有很多关于阿蒙森和英国斯科特(Robert Falcon Scott )船长竞赛征服南极的资料,也保存了相当多当时的船上设施和用品。我们没有这个安排,就脑补一下吧。</h3> 可以看到奥斯陆的绿化程度是非常高的,跟冰岛相比,差别很大。 <h3>开船了,一夜摇晃南行,穿越厄勒海峡(饿了海峡),去往此行最后一个国家:丹麦,首都哥本哈根。</h3> <h3>天气又晴了,船慢慢驶离奥斯陆,角度在换,光影在变,我的天呐,来肉了。兴奋的跑到甲板,咔嚓不断,甲板就是我的。这让我想起国内一个著名的旅游城市,上船后就开始兜售望远镜(基本能见度100米以内),虽然不贵(人头10元),但是如果不租,就别想上甲板拍照,国人就是聪明,我们可以蔑视外国人了,他们真蠢。</h3> <h3>北欧典型的风光片又来了,好好欣赏两岸的美轮美奂吧,从这个角度看市政厅大厦。</h3> 又看到FRAM博物馆了。 众多建筑中,显得有点独特,鹤立鸡群的感觉。 <h3>我在梦里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团员们在游轮上买呀买买到无节操。因为明天到哥本哈根就是周日了,很多商店会关门。买到手机没电、卡透支、手抽筋,让鬼佬知道,我们就是不缺,钱!</h3> <h3>丹麦,东临波罗的海,西环北海,南接德国,北望瑞典。首都哥本哈根,位于丹麦西兰岛的东北角。从公元900年的小村庄,发展成商业重镇城市,1443年成为丹麦首都。第一站,海的女儿铜像。位于郎格宁海湾,是丹麦雕刻家爱德华·艾瑞克森根据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铸塑,铜像高约1.5米,基石直径约1.8米。对面是海上风电厂,哥本哈根将风力发电作为主要能源。这个可怜的姑娘,天真浪漫、不听老人言、不知道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是此行最不像景点的一个景点,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哺育了我们这代老年人,才有了对这个生锈的姑娘的感情。想想我们身边这样的傻孩子少吗?跟他们的斗争什么时候停止过?</h3> <h3><br></h3> <h3>第二站,阿美琳堡宫,位于哥本哈根市区东部欧尔松海峡之滨,是丹麦王室的主要宫殿。丹麦女王伉俪每年多半时光在这里度过。十八世纪中叶,王宫位于克里斯钦堡内。在规划阿美琳堡宫所在地的城区时,菲特烈五世国王决定在这里建造一个新的中心。为此,他把这块地皮赠送给丹麦的四大贵族,要求他们必须在此各建一座外观完全相同的宫殿。该宫殿由最著名的建筑师尼古拉·伊格维(Nicolai Eigtved)设计,并要为国王塑制一座骑马铜像。经过紧张的施工,四座宫殿在1754年至1760年期间相继建成。根据设计,这四座宫殿的前面形成了一个八边形广场。1768年请法国雕塑家萨利(Saly)制作的菲特烈五世国王的骑马铜像被安放在广场中央。当时,宝隆洋行还用对华贸易赚取的金钱,为铜像修建了围栏。后来,这四座宫殿曾几易其主,但一直由贵族居住。1794年克里斯钦堡宫被大火焚毁,王室决定移驾阿美琳堡四宫殿。自那以后,此处一直是王室的住所。每当女王玛格丽特二世住在王宫时,其所在的建筑物上便会升起丹麦国旗。与皇宫广场一街之隔的是著名的腓特烈大教堂,因它以大理石为主建材,所以又称大理石教堂(穹隆顶),已有200多年历史,它有着丹麦最大、最华丽的穹顶,穹顶直径30米,上面绘有耶稣12个使徒的画像。</h3> <h3>8-11世纪,丹麦是海盗,不,海匪重要的力量。如今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北欧创始国和欧盟成员之一。极其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经济高度发达,贫富差距极小,国民享受极高的生活品质,2018年全球幸福指数丹麦排第三。人口不到600万,国土4万平方公里,别小瞧了,他可统治挪威很多年,还割地给瑞典,是斯堪迪纳维亚三国之一。</h3> 鹰钩鼻子的游客。 <h3>女神喷泉,不要被这个高高耸起的尖儿所迷惑,重点看下面的塑像,吉菲昂女神(北欧女神)。传说瑞典一个国王答应吉菲昂女神,可以从瑞典的国土上挖一块土地,但是限期是一个昼夜,女神一生未婚,但是未婚先孕和大力士生了4个儿子,她就把4个儿子变成4头牛,一夜不停的画圈,最后画出一块地,就是现在哥本哈根所在的地方西兰岛。</h3> <h3>据说西兰岛形状和瑞典维纳恩湖的形状非常相似。丹麦人真能瞎琢磨!喷泉旁边的小教堂,名为“圣阿尔班教堂”(亦称英军教堂),是二战期间英军所用教堂,也是丹麦唯一的英式教堂。</h3> 哥本哈根原意是商人的港口,“北欧童话之国”,曾经被联合国人居署选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最佳设计城市”的评价,也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城市之一。1000多年的历史,是丹麦全国食品、造船、机械、电子等工业的集中地。世界上很多重要的会议在这里召开。这里是海滨长堤公园一角。 <h3>又是做成烟熏色带尖儿的酒店,用来迷惑我们的。</h3> <h3>国王新广场的皇家歌剧院(the Royal Theatre)。1872-1874 年间由彼得森和达勒鲁普所建设的文艺复兴式美丽建筑, 入口的右侧矗立着丹麦诗人路维·郝尔拜(1684-1754 年),其喜剧和讽刺剧今天依然深受观众的喜爱。左侧为亚当·欧伦施莱厄(1779-1850 年)的青铜雕像,他以民族主义诗作著称,也创作浪漫派悲剧作品。</h3> <h3>国王新广场,是通往著名的Strøget步行街的入口。这个古老的广场建于17世纪。广场中央克里斯钦五世国王的骑马塑像是广场的标志,建于1688年,被称为“国王之马”。广场内坐落着巴黎风格的玛格森商场、巴洛克建筑风格的皇家剧院、酒窖街、皇家艺术学院(the Royal Academy of Arts)、夏洛特宫殿等著名建筑。</h3> 童话大师安徒生与与国王新广场有着密切的联系。他年轻时曾经在广场的酒窖街6号住过。后来他又在位于酒窖街上的“北方旅馆”长期租用了几个房间。再后来,安徒生又与一个摄影师一起在17号租了两个房间。所以,这个广场中有着多处安徒生的故居,想象着他就是在这里创作出了众多脍炙人口的童话故事。 新港运河远处的建筑。 <h3>现代和古老在这里碰撞和融合</h3> <h3>新港(Nyhavn)运河,其实已经很老了,它是一条人工运河,建于1669年至1673年,该运河将海水直接引进国王新广场。当时建造新港运河的主要目的是将海上交通引进城市中心,从而促进哥本哈根的经济发展。两侧河岸上的建筑都超过300岁以上了。</h3> <h3>五颜六色的童话般的房子,能想到多么浪漫的故事?或者是你童年美好的记忆?隔壁班的那个女孩还没经过我的床前,不,是窗前……<br></h3> <h3>还有,当年大学里我们的班花,校花就算了,有点遥远,她不是班花,却是学霸,只能望其项背,如今……,如今就算了,已经变形了<br></h3> <h3>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这有点乏味,要保持斗志:只要地球不休息,吵架就继续,只要宇宙不重启,吵架一定能升级!<br></h3> 哥本哈根歌剧院(Copenhagen Opera House),是丹麦的国家歌剧院,座落在哥本哈根市中心的哈尔曼岛上。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歌剧院之一,同时也是造价最昂贵的歌剧院之一,修建费用超过500亿美元。歌剧院在2005年1月15日正式开业。 <h3>最后一站菲特列城堡,又叫水晶宫。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宫殿式城堡,位于哥本哈根西部约35公里的小城海勒欧,处在被澄碧如镜的湖水环绕的3座相邻岛屿之上,三岛之间用“S”形石桥相连,现在是丹麦的国家历史博物馆。菲特烈堡庭院中央著名的雕塑喷泉,海神尼普顿手握三叉戟神采奕奕矗立在雕塑顶部,喷泉底座用大理石和花岗石砌成,塔柱泉水喷射。这座青铜雕像据说来自于布拉格(捷克),1659年瑞典人占领菲特烈堡时,“海神”也在劫难逃,现这座雕塑则是1888年重新铸造的。</h3> 皇家教堂尖塔高达92米,从每一处瞭望,它都浑然一体,气势磅礴。菲特烈堡原本为丹麦贵族海洛夫·特罗勒的私人庄园。1560年,菲特烈二世用西兰岛南部奈斯特韦兹一座森林宗教场所交换,并易名菲特烈堡,当时城堡的规模极小。克里斯蒂安四世继位后,在部分原有建筑的基础上于1625年完成扩建,此后有“丹麦的凡尔赛宫”之称,是北欧现存的最显赫的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在1671—1840年的200多年间,丹麦国王都是在菲特烈堡皇家教堂加冕。 北欧大战(1700—1721)结束后的1722年,丹、瑞两国在菲特烈堡签署了著名的《菲特烈堡和约》,结束了瑞典与丹麦、挪威之间的大北方战争,弗雷德里克四世将这里又称之为“和平宫”。 周边湖水环绕。 1859年的一场大火,导致菲特烈堡宫顶、尖塔以及宫内的大部分家具和藏品被毁,弗雷德里克六世1812年珍藏在艺术画廊内的大批油画也有2/3以上被付之一炬,仅有皇家教堂幸免于难。 世界著名啤酒品牌——嘉士伯啤酒的创始人雅格布森于1876年为宫殿修复捐赠了大部分修缮款;根据他的建议,1878年将城堡的一部分辟为丹麦国家历史博物馆,并于1882年开始向公众开放。博物馆内众多战争场面、历史场景的大幅壁画、君主肖像画、宫廷家具和大量珍贵的藏品等,形象地向人们展示了丹麦王国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文化。这么说吧,历史上欧洲那些国家之间都是近亲在打架,都是一家人,什么表姐妹、堂兄弟、大舅哥、小姨子、连襟一拉杆…,有点乱。所以,游览完毕出来的时候,我基本什么都没记住,就觉得欧洲历史那叫一个乱。 国家历史博物馆内收藏了丹麦16世纪以来的名画和肖像画、珍贵文物、古老的管风琴等艺术珍品。其中有一架于1610年制作的1,001根木质风管的管风琴,1617年被安装在皇家教堂内,迄今仍可弹奏。 菲特烈堡为三边型建筑。正面和右翼是宫殿,左翼是皇家教堂。共有60个厅堂,处处富丽堂皇。 菲特烈堡后院,湖光山色,视野宽阔。 <h3>里面挂的这些牌子,有的是代表国家,有的是名人去访问就给他挂一个牌,我出来的时候,馆长跟我说,会给我做一个牌,定稿之前先给我看一下,我确定了再做,到现在我回来这么久了还没联系我,估计这事儿要泡汤了,这些人说话都不算数。</h3> <h3>耶稣在以色列传播新教,引起强烈反响,宣扬人人生而平等,要爱上帝要爱人如己,这种理念强烈地动摇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在最后的晚餐(13个人)上,门徒犹大出卖了耶稣,被罗马帝国的总督抓到并钉死在十字架上,三天后耶稣复活,成就了后来的复活节。</h3> <h3>亚当和夏娃因为不听上帝的劝告,偷吃了伊甸园的禁果,才导致了人生的痛苦和最终走向灭亡的命运,基督教告诫人们要忏悔要反省,要清除自己的邪恶,这种信念让人们向善,并为自己的邪恶感到羞愧和内疚,关注的是自身是人的内心,从内向外的向善。这幅画应该是圣母看护耶稣吧。</h3> 这一张,应该是欧洲遭受鼠疫的场面。人类同病魔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就像我们2003年的非典和2019年的新冠肺炎一样,当疫情来临,需要的是果断、干脆、强有力的领导、调动能力,全民同心同德,万众一心。更重要的,用从疫情防控中吸取教训,为以后的再次相遇做好充分准备,这才是根本。北欧五国之行,马上就要结束了,既然自称是非著名的诗人,那总得写点东西吧,要不然怎么对得起那些粉丝呢,想来想去把脑袋想破了,好歹也搞一首顺口溜吧。其实是6个国家,按照先后顺序排列。 <h3><br></h3> <h3> 祷告朱玉岩,廉吏民享天。</h3><h3> 秋叶石径厚,钟声塔林远。</h3><h3> 心切累重舰,诺奖誉长天。</h3><h3> 冰湖火山瀑,温泉疯狗滩。</h3><h3> 银装秋色屋,峡湾海盗船。</h3><h3> 只叹鱼公主,泡沫谁人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