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博物馆一瞥

逍遥游

<h3>  此馆为贝聿铭大师的作品,2006年建成,铁制天棚,自然透光。设计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更成为网红打卡地。免费参观,但需要提前预约哦。</h3> <h3>几何造型,寓意山水,光影融合,匠心独具</h3> <h3>贝大师小时候在自家园林狮子园尽情玩耍,潜移默化,设计自如行云流水。</h3> <h3>国家一级博物馆,据说馆藏文物四万多件。</h3> <h3>我言秋韵胜春虹。</h3> <h3>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肉贵甚矣,😃😃)</h3> <h3>陶瓷器、玉器、青铜器、书画、明清家具藏品丰富。但顶级精品少,与文化之都的地位不相称。(据说国宝级文物都被国博上博收走了。😴)</h3> <h3>崧泽文化,上承马家浜文化,下接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重要的文化阶段。崧泽文化距今约6000-5300年,属新石器时代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阶段,以首次在上海市青浦区崧泽村发现而命名。</h3> <h3>  玉琮。此琮为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时期作品,整个器物,线条刻划清晰,比例恰当,呈大气之态。</h3><h3> 琮与璧、圭、璋、璜、琥被称为六种礼器,古人谓之“六瑞”。</h3><h3> 玉琮的基本形制为内圆外方,以示“天圆地方”。此件具有神秘宗教色彩的兽面纹饰玉琮,是太湖流域良渚文化典型的器物。</h3><h3> 关于良渚文化玉琮的功能,学术界也是众说不一,至今尚无定论。有学者认为琮是烟囱崇拜的礼器,是家族祭祀的对象;有的学者认为琮象征地母的女阴,是生殖崇拜的对象;有人认为玉琮是男根之函;有人认为琮是织布机上的部件;有学者认为,琮是沟通天地之间的媒介,琮外方象征地,内圆象征天,中孔穿的柱子为天地柱,象征天地之间的贯穿,琮上的兽面纹就是巫师的蹻,巫师乘兽蹻以此通天人之际;还有人认为良渚玉琮是良渚寺墩遗址的设计底本;琮是玉主,是宗庙中祭祀时所请神明祖先降临凭依之物;琮是兽面神神柱,属于图腾柱;琮是燎祭用具;琮是系于腰问的佩饰;更有人认为,琮是献给鬼神的猪、猪头、猪下颌的高贵替代物,是神的食物;琮是井乃至黄泉的象征,是神龙浮出的通道。</h3><h3> “琮”之名,始见于《周礼》等古籍。其形制依《周礼·考工记·玉人》所释,“大琮十有二寸,射四寸,厚寸”。东汉时的《白虎通·文质篇》也指出:“圆中牙身玄外曰琮”。但郑玄为《周礼》作注时却说“琮,八方象地”;南唐徐锴解释说“(琮)状若八角而中圆”。</h3><h3> 琮为何物,后世的确难以确指,以致南宋之后也有人称其为“镇圭”。至清初,乾隆以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所称“琮,瑞玉,大八寸,似车釭”为据,并按其形而称琮为“辋头”、“杠头笔筒”等。 甚至在玉琮上题诗:“辋头曰汉古于汉,入土出土沧桑更。”直至光绪十五年(1889年),著名金石学家苏州人吴大澄在《古玉图考》书中,引述嘉庆年间文字学家钱坫的说法,玉琮实物才被正式确定为琮。从而结束了玉琮名不副实的局面。</h3> <h3>玉璧玉瑗玉环玉玦。所谓肉倍好者为璧,好倍肉者为瑗,肉好等者为环,环有缺者为玦。</h3> <h3>定窑(南宋),很罕见</h3> <h3>大名鼎鼎秘色瓷。直到法门寺地宫打开,才确定就是绿色。据说此为苏博的镇馆之宝!</h3> <h3>这造型器,第一次见</h3> <h3>虎子,用途存疑。余同意马未都先生之说。</h3> <h3>唐代,更罕见</h3> <h3>纯银器,有点穿越的感觉。</h3> <h3>江南多才子,精工巧匠、学者大家,人才辈出。苏州尤甚。统计云:有清一代,苏州府共出状元26名,占全国的22.81%。</h3><h3><br></h3> <h3>吴门画派唐寅所做临摹《韩熙载夜宴图》。真迹今藏于故宫博物院。为南唐顾闳中所做。</h3> <h3>时间关系,未能观赏到古籍藏品,一大憾事。黄丕烈久居平江路,古籍应是重点展品啊😳😳,尤其是明清两代,藏书刻书家层出不穷,高峰迭起,如钱谦益绛云楼、汪士钟艺芸书舍、瞿启甲铁琴铜剑楼等,皆独步一时,翘楚书林。</h3> <h3>想买本书看看,却如此之贵,令人抓狂啊!</h3> <h3>磁州窑的典范</h3> <h3>明青花。民国时古董商哂之、弃之,谓其“粗大明”。而今明青花却件件价值不菲。</h3> <h3>据说此杯拍卖会价格胜过成化斗彩鸡缸杯</h3> <h3>洪武器,大器多,大气魄,大气势。</h3> <h3>典型的洪武釉里红</h3> <h3>陆子冈治玉,名闻遐迩。然真品极难得。</h3> <h3>明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一书,就曾盛赞过苏州玉工,“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当时苏州涌现出了一大批治玉精湛的高手,代表人物有贺四、刘谂、陆子刚等人,他们以将白玉、琥珀、水晶、玛瑙琢成精巧的小品而誉满天下。</h3> <h3>竹雕</h3> <h3>文房四宝,湖笔、徽墨、端砚、宣纸。皆精品</h3> <h3>蟋蟀罐儿,紫砂壶,浓厚的生活气息</h3> <h3>然则时间太紧,虽是洋洋大观,只得匆匆一瞥。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一切浮华俱是过眼云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