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宝宝幼儿园科学实验课第七课盐水力气大(密度与浮力)

*安稳度余生 」

<h3>1.上两节课简单了解了物体在水里的沉浮与沉浮的条件后,本节课我们来学习密度的大小与沉浮的关系。</h3> <h3>2.首先通过一些图片,提出猜想人为什么会沉下水,小朋友们回答了是因为人体重和人的密度大等等。</h3><h3>提出问题,怎样可以让人浮在水面上,小朋友们回答了,坐船,游泳,游泳圈,救生衣等等。</h3><h3>然后再提出问题,如果不用这些工具,人什么都不做的话,还能不能浮在水面上?</h3><h3>小朋友们摇头。</h3><h3><br></h3> <h3>3.观看人在"死海"享受漂浮的图片和视频后,问为什么他们什么都不做就漂在水面上了呢?他们是会魔法吗?</h3><h3>小朋友们哄堂大笑,因为人是不会用魔法的。</h3><h3>那么他们穿救生衣,带游泳圈或者游泳了吗?</h3><h3>小朋友们回答并没有。</h3><h3>那么不是这个人做了什么事的话,那能让这个人漂起来是为什么呢?</h3><h3>小朋友们兴奋的回答,是水!跟水有关!</h3> <h3>4.引发小朋友们的兴趣后,老师拿一颗鸡蛋来,放进水里,鸡蛋自然而然的沉到了水底。<br></h3><h3>老师提出问题,怎么把沉在水底的鸡蛋变成能漂浮在水面上的鸡蛋?</h3><h3>小朋友们摇头说不知道。</h3><h3><br></h3> <h3>5.在小朋友们的注视下,老师缓缓往水里加入了一些颗粒,再把水和颗粒搅拌均匀,咦?鸡蛋浮起来了!</h3><h3>老师往水里加入了什么?</h3><h3>是盐/糖!</h3><h3>拿出一些食用盐让小朋友们试了试,咸咸的是盐。</h3><h3>这时候向小朋友们讲解,鸡蛋的密度比水大,所以会沉下水底。</h3><h3>盐的密度也比水大,当我们把水里加入盐以后水的密度也就变大了,当盐水的密度超过了鸡蛋的密度以后,自然就能让鸡蛋漂浮在水面上了呢!</h3> <h3>6.知道了密度大小的秘密后,我们一起再来验证一下吧!首先发放实验材料,制作"鸡蛋"。</h3> <h3>7.第一步把橡皮泥放到蛋壳里压实,当做鸡蛋的蛋黄,第二步往蛋壳里注水,当做鸡蛋的蛋液。</h3> <h3>8.我们的鸡蛋做好啦!实验要开始啦!😜😜</h3> <h3>9.准备好装有清水的杯子,再放入鸡蛋,鸡蛋果然沉到水底了。</h3> <h3>10.这时候一点一点的加入盐,充分搅拌,当盐水的密度大于鸡蛋的密度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看!我们的鸡蛋都浮起来了!实验成功了!👏👏</h3> <h3>11.本课实验课到此结束,期待下一次与小朋友们的共同探索!👏👏</h3> <h3>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75年前就在《儿童科学教育》(1932)的演讲中从普及科学教育的高度告诫国人:“要建设科学的中国,第一步是要使得中国人个个都知道科学,要使个个人对于科学上发生兴趣。年龄稍大的成人们,对于科学引不起他们的兴趣来。只有在小孩子身上,施以一种科学教育,培养他们科学的兴趣,发展他们科学上的天才。”</h3><h3>而幼儿学习科学是最好的时期。这是因为童年是人的一生中好奇心最强烈的时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最大。科学家就是那些具有强烈好奇心的人,而成年人缺少这种自发的好奇心。人们的日常经验和儿童早期教育研究都表明,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是实施科学启蒙教育的最佳时期,儿童对自然和科学的兴趣,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在这一时期若得到及时良好的培养,进入中学和大学后,或者进入成年后会得到高度发展;反之,就发展不起来。</h3><h3>乖宝宝幼儿园引进的科学课程以“从质疑中找寻真理,在验证中收获快乐”为理念,从《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出发,把儿童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等四大领域的核心原理设计成趣味化、生活化的科学实验,通过原有概念、兴趣话题、探究实验、原理知识、科学实验以及拓展创新等环节的进行,培养儿童爱观察、爱思考、爱提问、爱动手、爱合作、爱表达的科学习惯,促进儿童动手力、专注力、观察力、认知力、表达力、组织力的全面提升。</h3><h3>如果你也想让孩子体验我们的科学课程,就赶快联系我们,加入我们乖宝宝幼儿园的科学探索队伍吧!🎈🎈</h3>

鸡蛋

科学

小朋友

密度

兴趣

儿童

乖宝宝

幼儿园

水面

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