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十一月一日,已是晚秋。晚秋时节微风拂面,树叶泛黄,正是金秋北京最佳赏景时。</h3> <h3> 颐和园,北京市古代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景点。</h3><h3> 图为颐和园东宫门。</h3> <h3> 图为仁寿殿。</h3><h3> 仁寿殿位于颐和园东宫门内,是宫廷区的主要建筑之一,乾隆清漪园时期称“勤政殿”,建于1750年,意为不忘勤理政务;光绪年间改为今名,意为施仁政者长寿。仁寿殿坐西向东,面阔七间,两侧有南北配殿,前有仁寿门,门外有南北九卿房。它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在颐和园居住时朝会大臣、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为园内最主要的政治活动场所,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变法维新运动的策划地之一。1898年光绪皇帝曾在此殿召见改良派领袖康有为,任命他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上行走,准其专摺奏事,从而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但好景不长,由于封建保守势力的反对,“百日维新”终归失败。</h3> <h3> 一,长廊。</h3><h3> 图片邀月门,为长廊入口。</h3> <h3> 颐和园长廊在万寿山南麓和昆明湖北岸之间。始建于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后,于1888年又重新建造。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中间穿过排云门,象征春夏秋冬四季。全长728米,共273间,有548根柱子。长廊以其精美的建筑、曲折多变和极丰富的彩画而颇负盛名,是我国古建筑和园林中最长的廊。长廊还是一条五光十色的画廊,廊间的每根枋梁上都绘有彩画,共14000余幅,色彩鲜明,富丽堂丽。彩画的内容多为山水、花鸟图以及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情节。画师们将中华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浓缩在这长长的廊子上。</h3> <h3> 长廊几乎是来颐和园旅游的游客必经之地。</h3> <h3> 长廊有许多这样的藻井建筑。</h3> <h3> 有极好的透视效果。</h3> <h3> 长廊旁边都铺有很好的通行道路。</h3> <h3> 廊树相伴。</h3> <h3> 松柏成行。</h3> <h3> 抬头见景。</h3> <h3> 长廊边上的太湖石。</h3> <h3> 太湖石因为透、露、瘦而受游人关注并喜爱。</h3> <h3> 二,昆明湖。 </h3><h3> </h3> <h3> 昆明湖,是北京颐和园湖泊,位于北京的颐和园内,它的面积约为颐和园总体面积的四分之三。原为北京西北郊众多泉水汇聚成的天然湖泊,曾有七里泺、大泊湖等名称。昆明湖的前身叫瓮山泊,因万寿山前身有瓮山之名而得名瓮山泊。瓮山泊因地处北京西郊,又被人们称为西湖。</h3><h3>昆明湖总面积有3000亩之阔,大约2平方公里,比北京市内的五个北海还要大。湖面主要向东西面面发展,有计划地把原来的湖岸上一部分土地闺在湖中,便成了湖内西堤及三岛。</h3> <h3> 1,湖光山色。</h3> <h3> 昆明湖堤岸。</h3> <h3> 堤岸自成一景。</h3> <h3> 彼岸石栱桥成为昆明湖难得的一处点缀。</h3> <h3> 略显神秘的玉泉山依稀可见。</h3> <h3> 从佛香阁居高看昆明湖。</h3> <h3> 2,铜牛。</h3><h3> 颐和园铜牛坐落在廓如亭北面的堤岸上,当年乾隆皇帝将其点缀于此是希望它能“永镇悠水”,长久地降服洪水,给园林及附近百姓带来无尽的祥福。为了阐述建造铜牛的意义,乾隆皇帝特意撰写了一首四言的铭文,用篆字书体镌刻在铜牛的腹背上。铜牛是颐和园昆明湖东岸边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艺术珍品。</h3> <h3> 3,十七孔桥。</h3><h3> 十七孔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它位于北京市西郊颐和园内,是连接昆明湖东岸与南湖岛的一座长桥。清乾隆时(1736一1795)建,是园内最大的石桥。 桥由17个桥洞组成,长150米,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状若长虹卧波。</h3> <h3> 4,知春亭。</h3><h3> </h3> <h3> 知春亭位于颐和园昆明湖东岸边,建筑面积104.84平方米,为重檐四角攒尖顶。凭栏可纵眺全园景色。亭畔遍植垂柳,春来景色殊胜。据传“知春”二字源于宋诗句“春江水暖鸭先知”。每年春天昆明湖解冻总由此处开始。故取名知春亭。</h3> <h3> 通往知春亭的小桥。</h3> <h3> 昆明湖边知春亭美景。</h3> <h3> 5,石舫。</h3> <h3> 颐和园石舫(如图)又名清晏舫,位于昆明湖的西北部,万寿山的西麓岸边。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船体乃用巨石雕成,全长36米。船上二层白色木结构楼房,都用油漆装饰成大理石纹样,顶部有砖雕装饰,精巧华丽,是颐和园内著名的水上建筑珍品。</h3> <h3> 走廊花窗。</h3> <h3> 6,流连忘返。</h3> <h3> 知春亭桥观湖。</h3> <h3> 与石舫合影。</h3> <h3> 愿石舫入梦。</h3> <h3> 可惜没有看到夕阳西下照耀十七孔桥的美景。</h3> <h3> 庭院秀美。</h3> <h3> 三,佛香阁。 </h3><h3> </h3> <h3> 佛香阁是北京市颐和园的主体建筑,建筑在万寿山前山高20米的方形台基上,南对昆明湖,背靠智慧海,以它为中心的各建筑群严整而对称地向两翼展开,形成众星捧月之势,气派相当宏伟。佛香阁高41米,8面3层4重檐,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相当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h3> <h3> 1,排云殿。</h3> <h3> 排云殿位于颐和园万寿山前建筑的中心部位,原是乾隆为其母后60寿辰而建的大报恩延寿寺,慈禧重建的时候更名为排云殿。“排云”二字取自晋代郭璞《游仙诗》:“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这组建筑是颐和园最为壮观的建筑群。</h3> <h3> 气势恢宏。</h3> <h3> 佛香阁旁边的附属建筑同样庄观精美。</h3> <h3> 举目仰望智慧海。</h3> <h3> 2,智慧海。</h3> <h3> 智慧海,是颐和园最高处的一座无梁佛殿,由纵横相间的拱券结构组成。</h3><h3>建筑外层全部用精美的黄、绿两色琉璃瓦装饰,上部用少量紫色、蓝色的琉璃瓦盖顶,整座建筑显得色彩鲜艳,富丽堂皇。尤以嵌于殿外壁面的千余尊琉璃佛更富特色。</h3> <h3> 3,后山。</h3> <h3> 藏传佛教寺庙的建筑风格。</h3> <h3> 挺拔俊秀的宝塔。</h3> <h3> 4,攀登。</h3> <h3> 错落有致。</h3> <h3> 琉璃装饰的阶梯。</h3> <h3> 浮雕栏杆,朱红栋梁。</h3> <h3> 四,苏州街。</h3> <h3> 苏州街位于北京的西北郊,是后湖两岸仿江南水镇而建的买卖街,乾隆时仿江南水乡的风貌而建,是专供清代帝后逛市游览的的一条水街。清漪园时期岸上有各式店铺,如玉器古玩店、绸缎店、点心铺、茶楼、金银首饰楼等。店铺中的店员都是太监、宫女妆扮。皇帝游幸时开始“营业”。后湖岸边的数十处店铺1860年被列强焚毁。1986年重建。是中国古代“宫市”的唯一孤本</h3> <h3> 1,仿古宫庭商业景象。</h3> <h3> 秀水古街。</h3> <h3> 小桥映秀水。</h3> <h3> 红桥挂红灯,喜庆更吉祥。</h3> <h3> 秋意渐浓。</h3> <h3> 大红灯茏高高挂。</h3> <h3> 商贾、秀水,交相辉映。</h3> <h3>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h3> <h3> 绿水,商家和道路重重叠叠。</h3> <h3> 2,锦绣江南。</h3> <h3> 心旷神怡。</h3> <h3> 神往江南。</h3> <h3> 体验时空穿越。</h3> <h3> 五,谐趣园。</h3> <h3>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七次住在无锡寄畅园。且“喜其幽静,携图已归”,在万寿山下仿照无锡惠山的寄畅园,造一座园中之园。这座园中之园就是谐趣园。</h3> <h3> 1,江南园林风釆。</h3> <h3> 又见长廊。</h3> <h3> 浮萍翠柳见太阳。</h3> <h3> 长廊拐角处都那么精致。</h3> <h3> 花窗伴睡莲,犹如静态画。</h3> <h3> 廊亭雕樑画栋,处处成景。</h3> <h3> 廊外红叶。</h3> <h3> 游廊观画。</h3> <h3> 2,晚秋留影。</h3> <h3> 不是江南,胜是江南。</h3> <h3> 一年一秋,秋景迷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