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9年10月9日我俩从丹阳出发赴扬州,开始‘京杭大运河沿岸风光游‘。10日在张林焕陪同下参观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南水北调源头公园及万福闸,10月11日张林焕开车送我俩到盱眙。盱城镇顾明志主任请我们吃了一顿丰美的龙虾宴,陪同我们游第一山、盱眙万人龙虾宴广场及明祖陵,入住盱眙鑫驿饭店,房间在五楼,面临淮河,淮河风光尽收眼底。</h3><h3> 10月12日顾主任派小蒋送我们到淮安,入住柏曼酒店(在淮安汽车总站旁)。当天下午参观周恩来故居、漕运总督公署遗址。10月13日参观周恩来纪念馆、吴承恩故居及淮安河下古镇。14日下午从淮安汽车总站乘公交车到淮安火车站,耗时90多分钟,加上等车时间整正两个钟头,因汽车站在淮安区,火车站在淮阴区,原是两个市,现合併为一市。当晚23:05,乘T216列车赴北京,15日10点多钟抵达北京站,伟平接我们住在他家。</h3><h3> 在京9天游天安门广场、北师大校园、王府井东安市场、西直门古城墙遗址等。16~17日春华开车陪同我们游北师大校园及拜访亲朋好友,18日我俩自乘地铁到前门,游天安门广场,下午乘公交重返师大校园,在陌生的师弟师妹中穿梭溜达,愿想在教工或学生食堂吃一顿晚餐,可惜没有校内专用的用餐卡,故只好在师大对面的快餐店里各吃一碗面,再乘公交返回伟平家,中途还下车拍了西单的夜景。19日在家休息,20日岳磊让其朋友小杨开车,四人一起同游密云水库,中午就在水库潮河大坝下的碱厂村用餐,品尝鲜美的密云水库的花鲢鱼。21日伟平开车到通州,陪我们游览了通州古运河。22日高中在京的老同学在王府井东安市场外婆家餐馆聚会,晚上陈稹等丹中同学在松鹤楼,为我们辞行。23日伟平陪我们泛舟什刹海并参观了郭守敬纪念馆,当晚9:21我俩乘D705动车,24日七点多钟抵达镇江,转乘汽车九点钟回到丹阳,结束这次旅行。</h3> <h1><font color="#ff8a00"> 一、京杭大运河与丹阳城区的变迁</font></h1> <h3>(以上图片资料摄于淮安市‘中国漕运博物馆’)</h3> <h3> 这是明清时期绘制的京杭大运河图中丹徒至丹阳段,其中丹阳县南门桥即是现云阳街道南门的开泰桥,翠秀桥仍在,即是东门外的尹公桥。</h3> <h3> 据记载,京杭大运河在丹阳城区段曾经三次大规模改造。</h3><h3> 明嘉靖年间,运河古道原址是在现城河路。当年丹阳知县周应鳌,为防水患,从北门七里庙引运河水入西门护城河,环城半圈到东门外。明万历年间又进行了第二次改道,把尹公桥附近河道改成弯道,名曰‘转河’,並建宝塔镇水,后称‘宝塔湾’。</h3><h3> </h3> <h3> 这是在丹阳城西门遗址上重建的云阳楼与米市码头。</h3> <h3>这是位于南门的开泰桥,始建于明代,后在清康熙三十年重新整修,是丹阳最高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石拱桥,是江南古运河石拱桥的瑰宝。</h3> <h3> 站在翠秀桥上可见宝塔湾与万善塔</h3> <h3> 《丁督护歌》:唐朝天宝六年六月李白游丹阳时所作,这首诗如实地描绘了运河纤夫在炎热的夏季拖船的劳苦情景。</h3> <h3> </h3><h3> </h3><h3> 1958年长江谏壁水闸建成,保证了运河丹阳段来水的稳定,为便于航运,运河航道进行了第三次改道,主要工程是裁弯取直,废弃绕城河段与宝塔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丹阳运河段又经数次整治,现在常年可通航500~1000吨的船队,是一条沟通南北的黄金水道。</h3> <h3> 这是丹阳市云阳大桥(图来自丹阳网)</h3> <h3>近处是丹阳人民大桥,背后是云阳大桥。</h3> <h3>背后是北二环大桥</h3> <h3>这是南二环大桥</h3> <h3>运河夕照</h3> <h3><font color="#ff8a00"> 二、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江都水利枢纽</font></h3> <h3> 江都水利枢纽工程位于京杭大运河、新通扬运河和芒稻河(淮河入江尾闾)的交汇处,是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起点,它由4座电力抽水站、12座水闸、2座船闸及配套工程组成,具有灌溉、防洪、排涝、引水、航运、发电等综合功能。</h3> <h3> 这是江都水利枢纽4座电力抽水机站(360图片)</h3> <h3><font color="#ff8a00"> 三、古泗州与新盱眙</font></h3> <h3> 盱眙县境内的泗州古城,曾是历史上淮河下游的重要都市,因洪水泛滥而被深埋水下300多年,现已出土大批珍贵文物。盱眙第一山的摩崖题刻有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等名家的珍品。</h3><h3> 现盱眙每年都举办‘国际龙虾节’,在龙虾节广场设万人龙虾宴吸引中外上万游客,闻名世界。</h3> <h3> 这是在盱眙鑫驿饭店五楼鸟瞰淮河,虽是天空不作美,下着小雨,却更令人品味宋代大诗人苏轼在古泗州写下的《浣溪沙》:〃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h3> <h3> 盱眙国际龙虾节广场</h3> <h3> 都梁阁坐落都梁公园杨大山山顶,楼高46.9米,六层四角飞翼。登阁远眺,淮河穿城,洪泽相依,盱眙美景尽收眼底。</h3> <h3><font color="#ff8a00"> 三、中国运河之都一一淮安</font></h3> <h3> 淮安位于古淮河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淮安人杰地灵,历史上诞生过军事家韩信、《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等名人,也是周恩来总理的故乡。</h3> <h3> 周恩来故居</h3> <h3>周恩来纪念馆</h3> <h3>吴承恩故居</h3> <h3> 为何古镇称‘河下’?未考查,但实察古镇依旁里运河(古邗沟),河堤确实高过古镇的民居。</h3><h3> 河下古镇是古邗沟入淮处,历经元明清三王朝,均是京杭大运河上重要的商埠,又是文化名镇,明清期间曾出67名进士,有‘进士之乡’美称。</h3> <h3> 淮安镇淮楼,始建于北宋,明朝修建淮安城把它改为谯楼(俗称鼓楼),清朝为镇淮河水患改名为镇淮楼,现为淮安区博物馆展览厅,城楼四周建成市民公园。</h3> <h3>这是里运河淮安货运码头</h3> <h3><font color="#ff8a00"> 四、北京市行政中心一一通州</font></h3> <h3> 北京市通州区地处北京长安街延长线东端,是首都北京的东大门,京杭大运河的北端。曾因漕运兴盛而发展,成为北方重要的物资集散和商贸中心。现北京市级机关已陆续搬迁入驻,通州已成为北京市的行政中心。</h3> <h3> 漕运码头,它是电视剧《漕运码头》的外景拍摄地,现保留有仿古的灯塔、牌楼、一排排粮仓和公馆等。历史上码头繁忙景象早已煙灭,现只见三五成群的游客,倒显得十分清静。</h3> <h3> 在漕运码头乘渡船到对面的月牙岛</h3> <h3> 在船上近观运河平阔如镜,远望运河两岸林木层层叠叠,感受历史的流淌,呼吸自然的清新。</h3> <h3><font color="#ff8a00"> 五、‘北京古海港’一一什刹海</font></h3> <h3> 俗话说:‘先有什刹海,后有北京城’,什刹海位于北京城北部,由前海、后海和西海三个相连的湖泊组成。它在元代起就是大都城的繁华商业区,因是漕运的终点,故被称为‘北京古海港’。</h3> <h3> 惠通河上万宁桥和澄清上闸位于什刹海东侧</h3> <h3> 当年郭守敬主持开凿惠通河工程,因通州地势比大都城低,必须沿河修筑一系列闸坝,使南来的船舶逐级上驶</h3> <h3> 万宁桥是单孔石拱桥,桥两侧堤岸有镇水兽,是珍贵的石刻艺术品,是大运河遗产的见证之一。</h3> <h3> 从万宁桥沿惠通河向西不远就到金锭桥</h3> <h3> 金锭桥往西就是前海,伟平带我们到码头租了一只电动游船,就‘下海’啦!</h3> <h3> 昔日这里是元朝京杭大运河的最北码头,‘海’上桅樯如林,岸上旗帷招展。至今沿岸依然酒楼商舖林立,很有‘老北京’的韵味,引来川流不息的中外游客。</h3> <h3> 游船在湖中慢慢荡漾,观微风吹起的碧波,望沿岸披拂的垂柳,犹如置身在江南水乡。</h3> <h3> 银锭桥位于前海与后海之间,是一座单孔石拱桥,形似银锭。它是昔日燕京八景之一一‘银锭观山’,即过去站在此桥上能眺望西山落日,可现在只能见参差不齐的高楼啦!</h3> <h3> 从银锭桥下穿过,游船就进入后海</h3> <h3> 后海水域更开阔,湖面波光粼粼,沿岸垂柳叠翠。</h3> <h3> 有几个冬泳爱好者在湖中游泳,不知是否得到公园管理员的允许?</h3> <h3> 宋庆龄故居,原是醇王府</h3> <h3> 望海楼,如果豋上此楼,大概能眺望整个什刹海的风光。</h3> <h3> 拱桥、垂柳与挺立的残荷</h3> <h3> 湖中野鸭戏水</h3> <h3> 从金锭桥开船到后海野鸭岛码头上岸,在湖中游览了一个钟头。</h3> <h3> 从野鸭岛码头上岸,穿过德胜门桥就进入西海湿地公园,它是一幅自然生态景观</h3> <h3> 在西海的尽头,有一座小山,山下流水潺潺,上山曲径通幽。在山上原有镇水观音庵,郭守敬曾长期在此主持全国水系的水利工程设计,后改名汇通祠。1986年重建,现是郭守敬纪念馆。</h3> <h3>郭守敬(公元1231~1316年)是13世纪末14世纪初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他在天文、历法、数学和水利工程等方面均取得卓越的成就。 在沿大运河北上旅游结束时,参观了郭守敬纪念馆,了解他的生平功绩,追思这位古代伟大的科学家,了却了我们多年的心愿,也是‘饮水思源’,不忘初心,砥砺前行!</h3><h3> 黄丁辑于2019.11</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