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湖行

宜黄千岛人

<h3>宜黄一中“传承红色基因 加强党性教育”活动掠影</h3> <h3>今天是2019年11月1日,在举国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七十华诞的红十月之后,宜黄一中党委立即组织全体党员,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党性教育课,~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第四次反围剿主战场,黄陂战役核心地段,蛟湖。</h3> <h3>提到“蛟湖”这个地名,让人习惯性的展开想象:此处定然是蛟龙腾跃,湖水无限的风水宝地。</h3><h3>晌午全体党员乘坐大巴奔蛟湖而去。途径黄陂镇,镇府非常热心地安排了向导~余主席驱车在前开路。路面虽为水泥,但因狭窄,同时岔路挺多,得益于向导的引领,一路还算顺畅。当然也有几次因拉竹木的货车相会,颇有狭路相逢之感,又是或靠边停让又是或倒车退让,引得同仁一阵唏嘘感叹。有熟悉情况的同志提醒说,好戏在后头。</h3> <h3>从黄陂到蛟湖居然有近二三十里的盘山公路,其间有四五处“之”形的弯道,加上道路狭小,致使有的连窗外都不敢看,有的惊呼此路惊险肯定是宜黄之最,有的联想到井冈山的山路崎岖。车子在大家的惊呼联想中爬过九曲十八弯,在快到山顶的地方下了点坡,来到了一方圆形山坳戛然而止,只见一排平房上那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向导告诉我们,蛟湖到了。由于山路的颠簸,有几个女同志开始“翻江倒海”了。这或许就是同仁说的“好戏”吧。</h3> <h3>下车后,举目四顾,将先前的想象与目之所及进行对照,除了神似并无相同。</h3><h3>这里四面环山,中间低洼。青山如黛,古木参天。有历史的青石板与塝上参差的古旧简陋房屋交错。</h3> <h3>在参差的木板土墙房屋边,几汪湖塘波光粼粼,古木虬枝,映入湖中,倒也有蛟龙腾跃之感</h3> <h3>正当我投入遐想之际,向导已在招呼,我们迅速聚集,开始今天的主题活动。</h3><h3>首先我们来到蛟湖的“李氏宗祠”。李唐滕王后裔村</h3><h3>在蛟湖村,最古老最精美的建筑,是村中的一座大宗祠,这是当年红一军团前敌指挥部的所在地,李明茂老人当年曾看见林彪、聂荣臻从宗祠的小门进到厨房用餐。</h3><h3>像江南所有的宗祠一样,李氏宗祠雕梁画栋,有许多精美的木雕、石雕和砖雕。正大厅上的八角藻井也保存完好,彩绘清晰。大厅的正面是一副牌匾,上刻"滕王世家"四字。江南宗祠梁檐上雕刻的多是麒麟、龙、虎、豹之类,而李氏宗祠与众不同的是,梁檐上雕刻的却是四只像天鹅般的鸟儿。记者推测,这可能是建造者刻意营造王勃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氛围。据该村族谱介绍,滕王世系李氏是唐高祖李渊幼子滕王李元婴的后裔,李元婴封滕王,遥领洪州都督。该村村民应该都是李唐滕王后裔</h3> <h3>当第四次反围剿时,进了蛟湖这一荒山野岭,红军坚守不扰民的原则,就借宗祠做饭休息</h3> <h3>正因为这些红色基因,我们就在这里举行入党宣言</h3> <h3>我们在这里高唱红歌《我和我的祖国》</h3> <h3>我们在这里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实践和体会</h3> <h3>铮铮誓言,高亢歌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先进事迹,敢于牺牲的精神,为天下劳苦大众谋幸福不惜牺牲的崇高品质萦绕脑际,记在心间,并努力付诸实践!</h3> <h3>据向导介绍,蛟湖村一座具有古老山寨式的村庄,不仅因为这个村庄地处海拔890多米的高山顶上,更主要的原因是,蛟湖村至今还保存完好的五道古城堡式的村寨关卡。据该村族谱记载,关卡是明代中期村民用数百块巨大的石块垒砌起来的。如今,在本市还能看到如此雄壮的五道村门关卡,恐怕仅此一地了。</h3> <h3>除此之外,第四反围剿的红色故事更是为蛟湖美名添翼增彩,吸引无数游客驻足流连,近年来,更是把此作为红色教育基地,使这古老而荒凉的高山村寨有了青春活力。</h3><h3> 黄陂设伏 2月26日,乐安的第五十二师和第五十九师由第五十二师师长李明统领,同时由乐安出发。以第五十二师[师长李明]为右纵队,以五十九师[师长陈时骥]为左纵队,并行向黄陂东进。计划于28日与由宜黄南下的第一纵队指挥官罗卓英[原十八军副军长,新升任第五军军长]亲率的陈诚“土木系”嫡系精锐第十一师[师长萧乾]在黄陂、河口会合。 第五十二师原为韩德勤师,韩师的两旅6团曾于1931年9月于吉安方石岭被红军全歼[师长韩德勤化装伙夫逃走,1旅长和1团长被击毙、1旅长和参谋长负伤、1团长被俘]。五十二师覆灭后,其番号及残部被陈诚收编,陈诚再调入第十一独立旅和十四师攻城旅,重新组建了现在的两旅6团制的新五十二师。 第五十二师师长李明,参谋长柳际明;一五四旅旅长傅仲芳、辖第307团[团长房少斌]、第308团[团长韩文源]、第309团[团长邱国铨];一五五旅旅长腾云、辖第310团[团长王岳]、第311团[团长陈第辉]、第312团[团长彭蔓耕]。 第五十九师是1932年10月由陈诚调入三个独立团并收编原五十九师残部重新组建的两旅4团加1个独立团的新第五十九师。 第五十九师师长陈时骥,参谋长施伯衡;一七五旅旅长杨德良、辖第349团[团长王景]、第350团[团长周化南];一七七旅旅长方靖、辖第353团[团长刘啸凡]、第354团[团长李菁]、师直属独立团[团长陈君峰]。 26日,第五十二师和第五十九师当天仅行军60华里,当晚分别于太平圩、罗山街一带宿营。 2月27日清晨,五十二、五十九师需穿过摩罗嶂山脉。右纵队五十二师的行军线路是沿摩罗嶂山脉南麓经过登仙桥、大小龙坪、蛟湖、桥头向黄陂前进;而左纵队五十九师的行军线路是沿摩罗嶂山脉北麓经固冈、西源、霍源向水口前进。 此时,并行的敌两师[左、右纵队]被摩罗嶂山脉所隔断,通讯联络困难。 <br></h3> <h3>在蛟湖,活捉了国军李明陈时骥两个师长。但我红一方面军26岁的39师师长王树亚也在这里壮烈牺牲。</h3> <h3>王树亚牺牲后由于国军陈诚等的反扑,只能草草埋葬,连墓碑都没设。同时这片鲜血染红的土地,也记载着宜黄人民以生命为代价的付出。</h3><h3>这正如清代诗人龚自珍所云:</h3><h3>青山处处埋忠骨,</h3><h3>何须马革裹尸还。</h3><h3>落红不是无情物,</h3><h3>化作春泥更护花。</h3><h3>先辈们为了人民大众的美好生活,就是这样无私奉献的。</h3><h3><br></h3> <h3>我们一行数十人,虔诚地在荒冢前,为以王树亚为代表的先烈献上鲜花,默默送上我们的祝福!许下诺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h3> <h3>时至今日,先烈们在天之灵可以安息。因为李氏宗祠,后人不断修葺,保护良好。村中村民,大多迁至山下交通方便之处或搬到县城。屈指可数的几户,他们觉得难与你们分别,坚守山林,政府也关注着他们。</h3> <h3>实地考察的队伍</h3> <h3>蛟湖人杰地灵的标志:考取进士的旗座</h3> <h3>昔日繁荣昌盛的痕迹:贯穿全村的青石板路</h3> <h3>关隘哨口的石门,门洞、门栓、门轴</h3> <h3>护城墙上仍然茂盛的红豆杉</h3> <h3>除了开发红色基因基地,这里也是旅游胜地,由于海拔近千米,加上原始森林覆盖,每天上午十点之前,下午四点之后,云雾缭绕,空气清新,大有天然氧吧之感。夏秋时节,来此避暑歇伏,岂不美哉!</h3> <h3>你看看这清澈见底的井水,再尝尝她的甘甜,正是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h3> <h3>在跋涉当中也有个意外惊喜:你仔细看看,这个地窖里面有什么?</h3><h3>原来是山民把怕高温怕冻的易腐之物,如红薯甘蔗生姜等储藏于内的地窖,竟然有一窝土蜜蜂。可见这里的植被为蜜蜂提供了充足的蜜源。</h3> <h3>倘徉其间,即感觉历史的厚重,又觉得自然的旷达。山高路远成就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使这里的一草一木赋予了含义;人民当家作主后这美妙的自然又造福人类,不信,你看看那一百多颗少则五六百年的红頭杉,是那么的苍翠遒劲,所发散出来的能量,又岂止是笔墨纸砚能书尽。这里的竹木是那么的郁郁葱葱,拉出大山即可支援国家建设,又能使山民创收,岂不乐哉!</h3><h3>下山了,革命先烈的精神永存!旅途结束了,但共产党人的纯洁崇高品质一如蛟湖红豆杉,万年长青!美哉,乐哉为此行添彩!</h3> <h3>这正是:红色基因靠传承</h3> <h3>摄影:宜黄千岛人</h3><h3>撰文:宜黄千岛人</h3><h3>2019年11月2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