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p><p></p><p></p><h1> 2019.10.28 星期一 晴<br> (一) <br> 去武汉参加湖北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会议,一路上在朋友圈里关注着学校的运动会(上周五天雨,有一天赛程延到今天),关注安全,也关注快乐。同事们在圈里晒着各种快乐,学生获奖的,老师团队获奖的,比赛出糗的,师生其乐融融的……反正,虽然操心着孩子们各种的安全,但身心也和孩子们一起放飞,笑容在脸上荡漾。<br> 我想这是老师应该有的模样。老师是幸福的,学生才是快乐的。在规矩允许的范围内,尽量让老师多一份幸福,也是教师成长最重要的内容。教师是要奉献,但应该追求职业幸福里的奉献,而不是把老师塑造成苦行僧。因此,我一直“不太高尚”地主张,教育应该多发现快乐育人的典型,而不是青一色打“悲情牌”,比如,为了学生连自己的孩子也不去陪伴不去教育,自己的父母也不去尽孝,等等,不一而足。想想,全国千千万万个老师都不去教好自己的孩子,都不去照顾好自己的父母,社会本身就不和谐了。当然,如果遇到危险,老师义不容辞挺身而出,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所以,教师节那天,我就给同事们送了这么一首诗。<br><br> <b> 我仅仅是个老师</b><br> ——写在教师节<br><br> 我仅仅是个老师<br> 请别说我是红烛<br> 如果我一燃烧就流泪<br> 我的学生怎么会快乐<br> 若实在要做个别的什么<br> 那就做蓄电池<br> 随时充电随时将学生点亮<br><br> 我仅仅是个老师<br> 请别说我是春蚕<br> 如果我总是作茧自缚<br> 我的学生怎么会创造<br> 若实在要做个别的什么<br> 那就做只领航的雁<br> 带着学生去飞翔<br><br> 我仅仅是个老师<br> 请别说我是灵魂工程师<br> 如果灵魂都由我设计<br> 我的学生怎么会个性张扬<br> 若实在要做个别的什么<br> 那就做个守护神<br> 让幼小的灵魂都不受伤<br><br> 我仅仅是个老师<br> 请别说这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br> 如果我总想要最光辉<br> 我的学生怎么会珍惜可贵的平凡<br> 若实在要赞美我的职业<br> 那就说我有明亮的温暖<br></h1><h3> 让学生的生命都有他自己的光芒</h3><p></p><p></p><p></p><p></p> <p><br> (二)<br> 火车上,突然收到一条微信信息,黄冈市黄州区一位老师说,她用我下面首诗做了国旗下讲话的素材,激励师生在平常的生活中去发现美。<br> <br></p><h1> <b>花开花落之间</b></h1> <br> 树上,花开着 <br> 树下,花落了 <br> 花开花落之间<br> 孩子笑着,跑着<br> 抬头,亮着眼睛说好美<br> 低头,捧起落花说真香<br><br> 在花开花落之间 <br> 我,慢慢地走 <br> 花开花落的声音<br> 还有孩子亮着的笑<br> 跳进我的耳朵和眼睛<br> 然后,又跳出来<br> 跳进高天和流云<br> <p></p><p> 前不久,荆门的一位老师,也说用了我另一首童诗作为教学资源去上习作课,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首诗是这样的:<br></p><h1> <b> 桂花笑 </b></h1><br> 秋天都来好久了 <br> 前些天还那么热 <br> 大概是秋天说错了话 <br> 把秋说成了夏<br><br> 满校园的桂花 <br> 忍住笑 <br> 忍过了中秋<br> 忍过了秋分 <br> 终于忍不住了 <br> 噗嗤,噗嗤,噗嗤<br> 全笑了 <br> 有几朵都笑掉了牙<br> <br> 秋天羞了 <br> 把那些夏天的话全改了<br> 哈哈,清凉的悄悄话 <br> 写满我的脸颊<p></p><p><br> 没想到,我的朋友圈文字竟然可以让相距遥远的同事拿来做教学资源。那我就继续坚持我的“朋友圈微诗”。引导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敏锐地感受生活,表达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应该是育人不可或缺的内容。</p><p> 好吧,看到车窗外晚秋的田野,继续我的“朋友圈微诗”。<b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20px;"> </b></p><p><b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20px;"> </b></p> <h1> <b>晚秋的田野</b></h1><p><br> 晚秋的田野<br> 刚刚结束盛宴<br> 它邀来成群的宾客<br> 送上苞谷献的黄金<br> 把稻子那一串串的鞭炮<br> 在收割机里炸散了</p><p> 装进来宾的车箱<br> 各种的果香<br> 每个角落都在流淌<br><br> 阳光背着手徐徐徜徉<br> 轻轻诵读来宾脸上<br> 汗水里跳动的诗行<br> 池塘里,鱼儿把落叶当被<br> 补宴会耽误的觉,睡得正香<br><br> 土地也累了<br> 干脆敞开肚皮<br> 让清风与阳光温柔地按摩<br> 鸟儿用嘴轻叩土地的胸膛<br> 问下一次宴会几时开场<br> 土地眯着眼,告诉它<br> 这样的盛宴</p><p> 至少要一年奔忙<br><br></p><p></p><p><br></p><p><br></p><p></p> <p> 2019.10.29 星期二 晴<br><br>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湖北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指南》。“识字写字”“阅读”“写话和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各个板块的编写人员,把各自编写的内容,拿出来大家共同讨论。每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悬挂起来,让大家“吊打”。“打”的不留情,被“打”的或欣然接受,或据理力争。接受或辩论,都是有理有据,对观点不对人。<br>我负责的是难度超大,但教学中常被“弱化”,甚至“虚化”的“综合性学习”。这部分内容参考资料奇缺,几乎是前无“古人”。我作好被“打”得体无完肤的准备。还好“提出问题——搜集信息——整理信息——解决问题”几大板块未被否决;但“教学案例”和“评价案例”就挨了好几鞭子。我欣然受“打”。<br> 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研究中,也应该创造这种敢于“吊打”伙伴,也欣然接受“吊打”的氛围。只有经历这样的“吊打”,才会找到成长的“痛点”,也才会走向成熟。<br></p><p><br></p> 2019.10.30 星期三 晴<br><br> 早上继续讨论《湖北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指南》,“吊打”“习作”部分。讨论的过程中,有专家提出习作教学要帮助学生建立读者意识,不能仅仅盯着习作成品,还要关注过程。我打心里认同。<br> 前几天刚刚读了《基础教育课程》中《从两个课例看习作教学的价值取向》。文中从两个课例入手,发出了这样的追问:“出发:教师还是学生?”“着力:结果还是过程?”“目的:模仿还是构建?”作者表达了三个观点:写作教学从学生经验(学生的起点、写作困境等)出发,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第二,写作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知识方法传授层面,更需要介入学生的写作过程,提供实现目标的路径;三,教学的过程是可分解、可重复的,学生可以用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积极构建,以获得稳固的写作能力。<br> 通过多年习作教学的实践,觉得作者的这些观点对实践很有指导意义。今天讨论会上专家的观点说的也是这个道理。<br> <p> 2019.10.31 星期四 晴<br><br> (一)<br> 细细碎碎的琐事,具体到某个人却又是大事。有老师病了,实在坚持不住,必须调整工作。心疼生病的老师,但脑袋想破了却想不出万全的办法。“一个萝卜一个坑”,有的“坑”还没“萝卜”,得到处借,到处找。几夜不安枕勉强想出个办法,老师和家长还未必满意。多想有一天,我不为老师生病发愁,老师也不为生病而为难——当然更希望老师们不生病。但有一条始终要有思想准备:一般来说,校长是不允许病的,病了也别吭声。但愿校长们永远不要生病!<br> (二)<br> 再过两个月,2019年就成为历史,2020年的画卷就要展开。请来艺术中心李琼主任,谋划2020年元旦庆祝活动。我们确定以“献礼建国70年,豪情满怀奔小康”为主题。由她带领艺术中心的老师全面策划,下周工会组织召开筹备会。有她们,有豪情满怀的硒小人,我放心!相信一台激扬奋斗精神,增强凝聚力的晚会,会拉开2020年宏大的序幕。</p><p> (三) <br></p><p> 只要能挤出哪怕一点点的时间,课是必须听的。听到半截李承琦老师的英语课。我去时,屏幕上正显示老师自己制作的微课。我看到学生互学、小组共学、师生互学,总之,课堂上孩子们学得快乐而有效。我夸她课上得不错,她说还要努力。<br></p> <h3>向梅桂老师的语文课《寒号鸟》上出了老师的基本功。二年级的学生自己比较寒号鸟和喜鹊的不同,并用不同语气读出它们之间的不同;自己讨论领悟故事蕴含的道理;比较阅读《寒号鸟》和《亡羊补牢》,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去理解“亡”和“牢”就提纲挈领地引导学生理解了《亡羊补牢》的大意,而后学生有条有理分析出两个故事的道理、“人物”、结局的不同;老师还课堂完成了语言运用的训练。</h3><h3>下课了,我让向老师自己说说自己的课,她还是不太满意,觉得老师的话有点多了。我为她“开了个方子”,不一定好,但让她去试试。老师已经着手引导从寒号鸟和喜鹊的对话中体会它们的不同,但没有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读划划,去练习朗读。我建议她先让学生自己找出对话,学习对子(相对固定的两个学习伙伴)充分练习,读出寒号鸟和喜鹊不同的语气;而且,激励学生为了读得更好,勇敢地向“邻居”伙伴请教,然后小组推荐通过请教读得有进步的对子来展示。这样一来,后进一点的不觉得请教是丢人的事,优秀一点的也会因为帮助别人有成就感。这时候,以学生的读代替老师的讲,老师就可以通过评价、点拨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层一些的理解,练习语言运用,自然就不会讲那么多话了。也就实现了老师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愿望。向老师心领神会。</h3><h3> 我为老师们的成长和精益求精的态度真诚点赞!</h3> <p> (四)<br> 中午,摇着生疼的脖子和有些昏沉的脑袋,努力张开酸痛干涩的眼睛,欣赏蓝天和流云。一个六年级孩子跑过来和我进行了一段有意思的对话。我便写下这《云彩上的诗》:<br><br> <b> 云彩上的诗</b><br></p><h1> 一</h1> 今儿,云彩这活<br> 干得轻松漂亮<br> 只轻轻柔柔慢慢地<br> 就把天空擦得又透又蓝<br> 那是因为<br> 抹布本身,一尘不染<br><br> 记得前些天<br> 它工作得好吃力<br> 哼哧哼哧,汗水长流<br> 还请风来帮忙<br> 天空还是黑垢无边<p></p><p> 那是因为<br> 抹布本身,又烂又脏<br><br></p><h1> 二</h1> 我仰头,看天空<br> 欣赏云卷云舒<br> 高个孩子问:老师,你看啥<br> 我说:高远处有风景<br> 她望我:你这话有意思<br> 也站在我身旁,抬头,仰望<br><br><p></p><p><br></p> (五)<br> 明天要迎来东西部协作扶贫的杭州夏衍小学老师们送教,双休要参与组织教师资格证考试硒都小学考点的考务工作,还要继续完成《湖北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指南》中我负责的章节。下周一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我要讲党课。今天必须完成党课的课件。电脑上打开讲稿,修改,然后制作课件。当我制作到介绍马克思、讲述《腰缠万贯的“讨米人”》故事这两张灯片时,自己都被感动了。但愿我的党课能让同志们满意。<br><br><br> <p> 2010.11.1 星期五 晴<br> <br> 杭州夏衍小学四位老师来校交流帮教,送来了三节精彩的语文课和一场关于课间活动文明引导的微报告。<br>何洪艳、施芳、张馨尹三位老师分别执教了一年级《青蛙写诗》,二年级《坐井观天》《中国美食》。三位老师的课堂有着共同的精彩:<br> 一是教师个人专业素养高,基本功非常扎实,课堂设计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没有无效的环节,尤其是教师语言精练而又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几乎没有无效课堂语言。<br> 二是对课程标准中年段目标如何具体落实到每一次课堂教学,老师心中是有数的,课堂教学每一环节都紧咬课时目标,课堂射出的每一箭都瞄准目标这个“靶心”。<br> 三是遵循学生学习规律,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巧施教学策略。比如,针对低年段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的特点,都把课文主要内容编成儿歌让学生唱读,当作课间操,达到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巩固生字、课间放松一箭三雕的效果。<br> 四是语文能力训练扎实有效。可以说听说读写训练在教学每一个环节都清晰可见,落实落细。仅仅举几个小例做“一斑”,老师范读《青蛙写诗》,然后出示课文内容,让学生判断是否正确,检测学生听得怎样;让学生想象:小鸟飞了“一百多里”,飞过了哪些地方,既训练了学生说的能力,又有效引导了“无边无际”“大得很”等重点词语和短语的理解,还为体验式朗读训练做好铺垫;小组合作,制作中国美食,每个人都把自己做的菜写下来,装到小组共同的纸盘里,创造性地把写字训练和美食制作方式的理解融为一体。<br> 她们精彩的课堂生长在小班额教学的土壤里。针对我们的大班额教学,如何“拿来”,还需要深层次思考。比如,如何让课堂互动从师生“双向”走向“多向”,如何避免产生“沉默的大多数”,如何拓展阅读的量,如何更加宏观地把握教材......这些都值得我们去研究。<br> 下午,有着20年班主任经历的全国高端班主任、江干名班主任江敏亚老师为班主任们做了一场微报告——《少批评,多引导——谈课间活动文明的有效做法》。与其说,这是工作技巧,不如说这是职业情怀。江老师从孩子们一个个“不太文明”的游戏中发现规律,找到切入点,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把一个个“不太文明”的游戏和“不太高雅”的课间行为,都变成了教育资源,可以说是化腐朽为神奇。只有智慧与情怀交融,才会诞生这样的神奇。<br> 正式交流活动之余,我们也进行了“非正式”交流。上语文课的三位老师都才入职在五年不到,她们表现出来的专业素养令我们吃惊;而做了20年班主任的老师还有着饱满的工作激情,令人佩服。我们了解到,她们的学校,入职不到五年的年轻人占到了一半,大家都一个一个比着成长。而他们都是校长带着学校班子根据学校需要到高校去选来的,除了个人能力,更重要的是需要他们热爱教育。每年都有段时间,他们的校长会到浙师大、杭师大,甚至远到哈师大等师范大学去挑选学校中意的优秀毕业生。听说我们学校根本无法根据岗位需求自主聘用合适的老师时,她们流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而对于班主任,区政府和教育局有长效机制鼓励老师终身智慧地从事班主任工作,比如评“金奖班主任”(从事班主任工作30年)、“银奖班主任”(从事班主任工作20年)。原来,他们的活力和成长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这样“挑选”和“激励”出来的!</p><p> 杭州来的老师由衷赞叹我们师生的精气神;赞叹我们的民族操令人震撼;赞叹我们的老师教着这么大的班额,却能这么井井有条。我想如果有更大的平台,更科学的机制,我们老师的潜能是不可估量的。<br> 作为贫困地区的校长,我们能作为的空间万分有限,但我们也决不能以“客观条件不成熟”为惰性孳生的土壤和一切不作为的挡箭牌。我告诉自己:学我们能学的!做我们能做的!改变我们能改变的!<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