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h3><h3></h3><h3></h3><h3></h3><h3> 金秋把最后的回眸,
交给了阳光,
秋,<br></h3><h3> 用生命的律动,
交出了此季最甜的答卷。<br></h3><h3> 时值霜降,又是一年甘蔗收获时,作为城里的孩子们,吃过甘蔗,没见过甘蔗林。怎么办?只能在水果超市里看着一捆捆的甘蔗过个眼瘾吧。俗话说:霜降到,甘蔗俏。甘蔗食之甘甜,甜到心窝,大文豪苏轼还写过诗夸奖它呢!
老境於吾渐不佳,
一生拗性旧秋崖。
笑人煮积何时熟,
生啖青青竹一排。
——苏轼《甘蔗》<br></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h3><h3></h3><h3> 没想到大文豪苏轼是个十足的吃货,甘蔗简直可以和日啖荔枝三百颗相媲美。
今天的活动跟吃有关?NO NO NO 收起你的三尺垂涎吧。<br></h3><h3></h3><h3></h3> 甘蔗大变身 NO.1 制作蔗糖 <h3></h3><h3> 资料查找得知,印度最早将甘蔗榨出的汁水晒成糖浆,煎煮后制出了石头似的蔗糖块。这种宝物经丝绸之路逐渐传进中国,同时也陆续传到埃及以及欧洲。听说我们台州黄岩就有古法制糖的作坊,一般情况下还看不到呢?听说等到冬至,我们班又在计划着约定去体验体验这一传统手工工艺,嗯,先留个念想吧。<br></h3><h3></h3> NO.2 甘蔗渣之废物利用 <h3> 甘蔗渣还能废物利用?没错,在椒江的家得宝科技园区里,谱写了甘蔗渣之废物利用大变身的神话。今天下午,我们40多人在家长的陪同下参观了甘蔗渣餐盘的生产车间。<br></h3> <h3> 今天下午,董事长阮金刚伯伯早早地就在科技园门口迎接我们的到来,少先队员为阮伯伯献上了红领巾,激动万分的阮伯伯给我们上了一节环保课。早在20多年前,他就提出开发绿色低碳环保新材料,并执着于研发、创新。阮伯伯给我们介绍了绿色低碳环保科技在家得宝科技园里如何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创业史,餐盘凝聚着家得宝科研团队的绿色环保理念和智慧,更迎合了当今垃圾分类,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已经走出国门热销全球。<br></h3> <h3> 课后,我们走进生产车间,只见我们穿过一道道特殊的类似安检的门,后来才知道,这是消毒门。第一个车间是成型车间,车间内热气腾腾,几排身穿洁白工作服的工人们一字排开娴熟地操作着,从纸浆到成型,成型后再烘干。此刻,我的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一溜排开的煎饼大侠正在忙而有序地烙饼。<br></h3> <h3> 烘干后的产品已经接近成品,只不过还有毛边,有点粗糙。我们正纳闷着的时候,接待我们的叔叔阿姨好像看穿我们的心思似的,把我们带到了切边车间,一台台机器在一开一关间,就把半成品的毛糙边边修整完毕。<br></h3> <h3> 最后参观的是包装车间,工人们只需把餐盘按个数摆放在流水线上,餐盘就乖乖地站上滚动的轴带,好像接受一场大阅兵,经过“阅兵”的餐盘都被真空包装好,随后被工人分箱包装,最后通过漂洋过海的集装箱运送到千家万户,完成为人们服务的使命,使用过后成为垃圾被降解为有机物回归大自然。<br></h3> <h3> 参观完车间,同学们很激动,在小小的心灵里也种下了绿色发展的种子,我们再次回到会议室,高年级哥哥带头发表感想立志做21世纪新一代环保科技的接班人。<br></h3> <h3> 秋风阵阵秋收忙,收进果粒堆满仓。我班同学本周开展了以“和谐地球”为主题的豆贴画活动,豆贴画堪比十字绣,从构思构图到采购豆粒,再到细致粘贴,不仅认识了豆类家族,更考验了同学们的慧心巧思和耐力恒心。<br></h3> <h3></h3><h3></h3><h3> 我们班同学把亲手制作的以“和谐地球”为主题的豆贴画赠送给家得宝科技园。
阮伯伯对孩子们寄予殷切的希望,亲手把学习用品等礼物送到每个孩子手里希望孩子们好好学习,现在开始立下目标,寻找更多的绿色环保材料,保护地球的使命就落在我们的肩膀上了。<br></h3><h3></h3><h3></h3> <h3></h3><h3><br></h3><h3></h3> <h3>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行走的梦想在脚下!请继续关注我班的研学记录。
<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