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秋风扫落叶,天气渐渐转凉。五年级语文老师们的教育热情却依旧不减。11月1日,我们组的青年教师胡傲寒,执教了一节有效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课程——《圆明园的毁灭》。胡老师将圆明园的“美”与“毁”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引领学生在“圆明园的毁灭”中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心灵之旅。本次授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br></h3> <h3>一、课前准备充分</h3><h3> 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教师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要上好一节课,没有充分的课前准备几乎是不可能的。从这节课中胡老师展示的图片、文字、视频资料可以看出,她一定查阅了大量相关信息,并对教材作 了细致深刻的研究。学生们也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比如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熟读课文等,使得这堂课能够流畅的进行。<br></h3> <h3>二、目标清晰明确<br></h3><h3> 本次授课胡老师将教学目标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反复朗读中感受由惋惜到自豪再到愤怒的感情变化,激发爱国之情。<br></h3><h3>三、教学设计思路清晰<br></h3><h3> 胡老师从文本出发,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先利用第一自然段中出现的两个“不可估量”导入新课,在朗读中激发学生的惋惜之情。转入第2.3.4自然段的学习,胡老师通过图片资料的展示,领学生追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追忆曾经的美!不但让学生读出了深深的自豪感,还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知道了查阅资料对学习的重要作用。<br></h3> <h3>四、运用电影画面创设情境,激发情感</h3><h3> 在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同时,胡老师利用电影画面组织教学,以音响、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有效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如:在教学第五自然段时,虽然文中描写了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但究竟是怎样一个场面?由于学生没有亲眼所见,对课文理解只停留在自己的想象之中。而影像资料的播放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很多同学都是皱着眉头,紧握拳头看完了电影片段。由此看来,利用电影画面展现教学内容,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具体生动,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趣味性和生动性。 </h3> <h3> 一堂好课除了胡老师自身的努力之外,当然也离不开我们语文组各位老师的共同研讨。胡老师两周前就着手备课,反复试讲,反复磨课修改。语文组内的其他老师也都给予了中肯的建议。我们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希望五年级语文组取得更辉煌的成绩,我们也在为实现这个目标努力着。</h3> <h3> 当然,金无足赤,课无完美。由于我们还处于传统教育向新课程探索的转折阶段,未来的教育之旅,还将面临更多的挑战,相信我们都会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有更大的提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