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引领,齐探究,共成长!

王小蒙

<h3>  2019年11月1日上午,秋意渐浓,落叶萧瑟,而在新华二校的多媒体教室内却春意盎然,顺城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正在举行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由顺城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员苏爱敏老师主持,参加本次活动的有新华二校王晓丽校长、冯春华副校长、全区道德与法治教师。<br></h3> <h3>  活动伊始,由新华二校教师梁娜上了一节三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是《我心中的"110"》。由小兔杰瑞的绘本故事为教学主线,学生们联系生活经验,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辨析的自主学习方式与过程,探究如何在生活中保护好自己。整节课活动设计巧妙,主线清晰,层层递进,气氛活跃。整堂课教学设计、课堂实施都体现出梁娜老师作为市区学科骨干的教研、教学功力,真正起到了骨干引领示范的作用。</h3> <h3>  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是由我们学科骨干教师进行教学经验交流。</h3><h3> 首先是葛布一校王丽老师与大家进行交流,题目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王丽老师分别从“激发学生的互动活跃性&nbsp;”“站在学生的思维角度设计优化方案&nbsp;”“借助角色扮演初步建立规则意识&nbsp;”“实践性作业的布置&nbsp;”四个方面,凭借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深入浅出的与所有教师分享了打造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策略。</h3> <h3>  我们学科省骨干教师—顺城实验小学教学校长李莹为大家做了题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案例分析》经验交流。李莹校长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例为全区教师深入、生动的阐述了自己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解。分别是“观点一:让教育变成儿童生活”、“观点二:对话打开儿童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观点三:确定上位目标开放德育课堂”。</h3><h3> 通过两位骨干教师的经验分享,让我区道德与法治学科所有教师对新的部编教材的设计理念、如何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来打造有实效性的课堂,让我们的学生能真正有所收获有了清晰的思路和具体有效实施的方法。</h3> <h3>  最后由我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员苏爱敏老师对本次教学观摩研讨暨经验交流活动做以总结。苏爱敏老师提到: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帮助全区教师树立“拿到教材以后,我要有转化”的观念。这个转化不容易,需要教师们需要解决以下问题。</h3><h3> 第一个问题,教学要情境化。当“我”面对这个教材,这个教材放到“我”的这所学校,“我”这个班级来教,“我”就要把它情境化。</h3><h3> 第二个问题,教学目标精确化。教材中的主人公是样板,与本班学生是不一样的。那么,针对本班学生要怎样设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该是精准的,不是一般的表述。</h3><h3> 第三个问题,教学过程和方法的多元化。教师要依据学生实际情况、教学的不同情景、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这就是如何把教材转化为教学的过程,要在这方面下功夫。把教材转化为教学的工作,功夫应该花在了解学生上。</h3><h3> 苏爱敏老师还对全区道德与法治教师提出希望,愿我们所有任教本学科的教师们能静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学。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贴近学生们生活,打造真正的有实效的课堂教学。通过此次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促进全区教育工作者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学习,一齐探究,共同提升。</h3>

教学

法治

教材

教师

道德

课堂教学

学生

苏爱敏

学科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