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时</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值</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胜秋,生机盎然,美好的十一月从教学研讨培训开始。全县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课堂教学研讨在四小举行,我有幸参加,受益匪浅。</span></h3> <h3> 最先出场的是四年级的两节精读引领课,由四小的宋老师执教,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教学古诗,宋老师不限于对古诗字面意思的理解和诗句意思的疏通,注重引导学生在历史文化的背景下对古诗的思想感情加以理解感悟。《出塞》的教学,宋老师力求将其放在一个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引导学生加以解读,帮助学生较为全面地理解诗歌的内在感情。课前安排的搜集边塞史诗,以及对李广生平的了解,王昌龄做这首诗的时代背景都有全面详细的了解,而这些资料很好的起到了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作用。</h3> <h3> 宋老师分别为我们呈现了思乡图,苦战图,盼归图,运用想画面,查资料,注重方法的引领,宋老师及时呈现插图有边关长城古战场拉近了学生与诗歌内容的距离,帮助学生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h3> <h3> 解老师为我们带来的《牛和鹅》所在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童年生活”,解老师便从“童年回忆”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h3><h3>解老师的课很扎实,学生真正能一课一得。课堂上,解老师耐心指导,关注细节,从批注的名称到作批注的每一个步骤,讲解到位,练习作批注有层次,学生的学习状态渐至佳境,这节课学生学会了做批注,老师引导学生对动作语言神态以及对人文主题的关注,让我们受益匪浅!</h3> <h3> 学生运用读画写的方法写批注,从一个角度写也可以从多个角度写。</h3> <h3>最后解老师提出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温馨提示,养成批注习惯,感受阅读快乐。</h3> <h3> 常老师为我们执教了《读寓言,明事理》,常老师抓住寓言故事的特点,通过对人物对话的朗读、分析体会人物情感变化。引导学生从蔡桓公的身上想到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并进行拓展练习,是要进行知识的迁移,将寓意升华。</h3> <h3> 学生们的情景表演也把我们带入了寓言故事中,我想这或许就是寓言故事的魅力吧。</h3> <h3> 讲台上的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课,无论多么晦涩难懂的知识在他们眼里都变得那么简单,台下的老师也听得很认真很投入,我想这应该是属于我们这个秋天最美丽的画面。</h3> <h3> 三位老师对他们执教的课题进行说课,老师们说课的内容清晰明了,台上台下整个气氛非常和谐。</h3> <h3> 周主任组织教研员们对这三节课进行简评。教研员们分别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思路的设计以及教学环节紧凑科学的设计和具体的策略学习方法,对这三节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h3> <h3> 听了教研员的点评后,我才深深地感到:不听不知道,一听才感到自己知识的匮乏,今后我也要认真研读部编教材,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h3> <h3> 最后周主任对本次教研活动做了总结,他向老师们提出,在今后的教学教研中,要努力乘风破浪,勇于开拓,才能部编新教材的海洋里激起一朵朵美丽的浪花,相信在小语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语文世界会变得越来越美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