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度阴山

丝路花语

<h3><br></h3><h3>曾国藩,毛泽东评价他:“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评价他:“曾公,乃国人精神之典范。”更有人评价说:“能把学问用在事业上表现出来的只有两个人,一是明朝王守仁,二是清朝曾国藩。”</h3><h3><br></h3><h3>有的人成功一定是必然,就像王守仁,以卓越的天资跳脱而出,创建了独树一帜的阳明心学。但曾国藩不同,从资质论,他和历史上的其他伟大人物无法相比,但以人生成就论,并不逊色任何人。就这样一个又笨又慢的人,怎样做到的呢?</h3><h3><br></h3><h3>作者度阴山,人民大学史学硕士,天下和书院讲师。著有畅销书《知行合一,王阳明》《成吉思汗,意志征服世界》等。作者语言诙谐幽默,通俗易懂。从至笨至拙、修身蜕变、擎天之公到日薄西山,讲述了曾国藩波澜起伏的一生。</h3><h3><br></h3><h3><font color="#b04fbb">曾国藩的笨</font></h3><h3><br></h3><h3>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也是我听到的第一个关于他的故事。说是曾国藩年少时,在屋里背诵文章,有一个小偷藏在房梁上,静等曾国藩背完离去后行窃。可是曾国藩背了一遍又一遍,就是背不下来。以至于最后小偷郁闷,自己放弃行窃,从房梁上下来之后,把文章背诵一遍,然后扬长而去。</h3><h3><br></h3><h3><font color="#b04fbb">曾国藩的勤奋</font></h3><h3><br></h3><h3>用“勤能补拙”来形容曾国藩的学习生活是再恰当不过了。在曾父的严厉管教下,曾国藩的勤奋令人生畏。自认字开始,他常在睡梦中被父亲叫醒,背诵四书五经,一遍不成就十遍,十遍不成就百遍,百遍不成就千遍,直到背诵下来。科举考试期间,更是闭门读书,每天睁眼第一件事是去床头摸书,睡前最后一件事还是看书。</h3><h3><br></h3><h3></h3><h3><font color="#b04fbb">曾国藩的慢</font></h3><h3><br></h3><h3>七次参加秀才考试终于入围之后,曾国藩笃定了这样的人生观:既然我是笨人,那将来做一切事,就都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用笨办法去做,不投机取巧,不走捷径。“慢慢来”这三个字伴随他的一生,脚踏实地,不曾动摇。</h3><h3><br></h3><h3>他做事看似很慢,其实却快。因为是扎扎实实的死功夫,不留隐患,日积月累。他深谙“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的道理,打仗从没用过锦囊妙计,而是信奉“结硬寨,打呆仗”。日日不断垒墙挖沟,筹备火炮,绝不主动出击,直到把太平军围得人心慌慌,士气全无,一举拿下。</h3><h3><br></h3><h3><font color="#b04fbb">曾国藩的修身</font></h3><h3><br></h3><h3>曾国藩一生遵循儒家规范,严于克己,身体力行。从31岁起直到去世前一天,他每天坚持写日记,以圣人标准要求自己, 深刻剖析自己的言行。他会把日记给师长及朋友传阅和评价,通过师友加持,激励自己改进。</h3><h3><br></h3><h3>有人说,“如果一个人能把失败当成正常的反馈,必然会在每次失败以后更强大。” 曾国藩戎马一生,常有挫折与失败,但他善于格物致知,每做决定必有格物和反思的过程。正是因为他的勤奋、坚持和强大的反思能力,成就了一番事业,也成就了忍得了、等得起、守得住的人生大智慧。</h3><h3><br></h3><h3>读历史如同读自己,其实我也是一个又笨又慢的人,曾经为此自卑过很久。笨和慢的特性会在各个方面显现:适应环境慢,接受新事物慢,反应理解慢等等。以读书为例,别人可以一目十行,我却需要一字字地看,不明白的内容更得看很久,还得把他们抄录下来,经常反复推敲才行。</h3><h3><br></h3><h3>通过看书,我发现了事物两面性,明白了其实慢和笨也是一种优势,它能让你少了很多即时反应,因为根本就反应不过来。书上说,越庞大的系统,反馈的时间周期越长,也需要等更久时间。如果你的每一个反应都是即时的,其实这个反应就已经过量了。</h3><h3><br></h3><h3>迟钝的人不需要过多地克制和调节,因为他对事物的不敏感,会让他思维和行为相对简单,功利心也不会那么强,表面上看似失去了很多,其实内心的收获并不少。</h3><h3><br></h3><h3>最后,摘录曾国藩去世前对家人说的一段话:“我年轻时,过度相信只要通过努力,就可胜天;中年之后,挫折不断,开始相信命运;步入老年,我发现命运才是人最应该重视的。所以,我留下六个字作为我的墓志铭:“不信书,只信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