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第二课—心有灯塔 生如夏花

桐小欣

<h3>  通过对学生们的调查和反馈,我们发现,目前部分学生存在失眠、焦虑、否定自己和自我怀疑等消极负面情绪,影响其高效学习和愉快生活。</h3> <h3>&nbsp; &nbsp; &nbsp; 通过大量个案咨询,发现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h3><h3> <font color="#39b54a"><b>1、不接纳自己:</b></font>只接纳“好”的自己,不接纳有瑕疵的自己。考的好了还行,一旦成绩不理想就会陷入对自我的否定,无法面对现实与期望的差距,不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以至于陷入负面情绪中走不出来;</h3><h3> <font color="#39b54a"><b> 2、只想不做、动力不足:</b></font>许多同学在遇到挑战时,只是停留在“想进步、想提高”的状态下,想的太多、做得太少,因此精力都在“想事情上”而非“做事情”上,想到的全都是困难和麻烦,因此陷入焦虑的沼泽中,无法自拔;</h3><h3> <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3、目标制定需调整:</b><font color="#191919">很多同学只是</font>“想进步、想提高”,但从未想过具体提高多少分、进步多少名就能让自己满意,有的同学制定的目标过于宽泛,或是目标跨度过大,这样的目标都没有实际意义,反而影响了前进的动力。</h3><h3>&nbsp; &nbsp; 基于上述问题,本节课以“目标设立”为导向,通过实际案例的分享让同学们体会有效目标设立的三个原则:</h3> <h3><b><font color="#39b54a">一、目标指向性</font></b></h3><h3>&nbsp; &nbsp; &nbsp; 目标指向性指的是你的目标从哪里来,又指向哪去?目标应该是自己真正想去做的事情,而不是别人强加给你的:“考清华、读北大”是因为别人说你应该上清华北大?还是出于本心的向往?每个人都要去做自己真正喜欢和热爱的,而不是别人赋予你的。如果目标的设立不是出自于你的本心,那么在追求目标的路上一旦遇到挫折和阻碍,一定会出现自我怀疑、内疚、自责等负面的情绪反应。</h3><h3><b><font color="#39b54a">二、目标清晰度</font></b></h3><h3>&nbsp; &nbsp; &nbsp; 目标清晰度指的是设立的目标要清晰、明确,要十分具体。大多数处于痛苦、处于焦虑沼泽地的同学们,都是因为他们的目标只是想提高成绩,想进步,而没有清晰的告诉自己我到底要进步到什么程度就能对自己满意,大多数都只是在盲目的焦虑着。因此目标的设立应该清晰和明确。</h3><h3><font color="#39b54a"><b>三、目标可行性</b></font></h3><h3>&nbsp; &nbsp; &nbsp; 目标可行性可以理解“分而治之”,在一个阶段通过个人努力确定能提高的程度。下次考试,年级排名进步30名?50名?100名?要静下心理智的回答自己,如果每个月都能分而治之的去提升一小步,从中获得成就感和价值感,那么就有希望将这种成功经验延续到今后的每一个月,每月进步一点点,那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任何人都无法在瞬间实现断崖式的提高,目标可行性因人而异,这就是目标设置要可行的意义。<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认真听讲的孩子们</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通过“我的生命之花”活动实践,从现在开始分阶段为自己列出高考前的阶段性目标,练习“分而治之”的目标设置方法,将所有的盲目焦虑转化为现在就要去看的书,要背的单词,要抄录的美文,要“盘”的知识点。</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孩子们的反馈</h3> 祝愿每位孩子们都能实现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