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石匠

程澍

<p> 若不是强行收了石匠的酒杯,任他恣意,注定又是一场宿醉。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石匠好酒,但量不太大。</p><p>&nbsp; &nbsp; 石匠个头不高,丈可一米六余。浓缩必精华,斯君五官端正,身姿挺拔,倘能岁月穿越,远胜快乐男声。量小亦君子。石匠好客,时有友朋造访,石匠常置酒作食,左右敬劝,热情以待。酒过三巡,主人中醺。此时才情最易迸发,或长笛助兴,或弄墨竹兰,或与君歌一曲,不弄到宾主皆欢,人影散乱,石匠壮志不言休。</p> <h3>  石匠低调。本是中国玉石雕艺术大师,山东仅二,淄博独一,偏偏以石匠自居。迎来送往,拱手礼让,“甚么大师,一石匠耳!”脸上始终挂着谦谦的笑,令人想起张爱玲的那句“低到尘埃里,开出花来”。</h3><h3> 山川路中段的工作室门口悬挂着“六石匠艺术馆”,除了题字,牌匾系主家自刻自漆自挂。匾辉熠熠,任人悦目。“石匠”前面的“六”字,路人多不解,或以为是六名石匠的聚集地,谬也。石匠籍出峨庄,家有兄弟多人,行六,故名之。</h3> <h3>  石匠自幼情笃于石,以雕刻为业,迩来三十余载。期间入参国、省、市各级重展,斩获大奖无数。余观其作,不媚时巧,不迎市俗,创作题材多为寻常动植物,重形态,尚意趣,镂空技法,题源生活,可谓“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h3><h3> 高手在民间,信然。</h3> <h3>  石匠亦擅太极,每日闻鸡起舞,闲画太极于文峰山上,寒暑无间。石匠身材不高,胖瘦适中,所以腰身精干,动作柔美娴熟,望之舒服。石匠发来一段视频,有一松鼠蹑手蹑脚,鼠目圆睁,静静地窥他习拳,像偷艺的杨露禅。我想,那是一只懂行的精灵。</h3><h3> 石匠有童心,胆亦大。曾发现工场上的石堆中有蜜蜂嗡嗡其间,石匠恐蜇爱徒,便以棒为器,翻来倒去地寻找老巢,欲抄其家。突然蜂涌,群起而攻之,石匠寡不敌众,只落得枪伤累累,面无完肤,肿胀地活像弥勒佛的脸。一时间,慰问者、探望者纷至沓来,石匠笑言无碍,自信满满地说少时顽皮,常有相同境遇,久经蛰场,故能泰然待之,只恨不能与诸君纵酒同乐,实为一大憾事也!</h3> <h3>  石匠擅画竹兰,以郑板桥为宗,布局精巧,形色皆佳,惟书法不济,以落款为羞。画竹、兰赠友,邀我掺乎进来,专司落款的活儿,盖二人章,美其名曰“合作”,像是嫁接改造的生产项目。尚有自知之明,我说我的字不是遮了石匠写字的丑,而是沾了石匠画画的光。石匠嘿嘿一笑,兄弟们在一起相互帮衬,没有谁沾谁光之说,玩的是一种宜和,一个乐子。</h3><h3> 明末张岱说:“人无癖,不与可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石匠之癖之疵,可见真气,可知深情。是故石匠多友,且久且深。</h3> <h3>  写到这里,忽想与石匠,还有他的师兄——那位刚刚被省电视台录制完毕的青瓷关公小酌一番。小酌?王教授洞悉石瓷二君的人气,果断批阅:大宴!</h3><h3> 石匠与我同岁,属猴。下班之时,收到一条微信:今天石猴五十一岁了!六石匠,生日快乐!</h3><h3><br></h3><h3> 2019.11.1</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