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9年10月3日我们同窗好友一行七人回访了洛川。</h3><h3> 1968年12月,我们这些十几岁的中学生注销了北京市户口,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大潮中,乘着载有近3万知青的列列火车,奔赴了革命圣地延安扞队。我们被分配到了洛川县落了户。而我在这里一干就是22年。如今我们都变成了古稀老人,但是不变的是一种炽热的知青情结,当年的种种经历,念念不忘,我们必须要趁着有生之年重新回到为之奉献了青春和热血的洛川走一走,看一看,必竟她是我们的第二故乡。</h3> <h3>列车从北京到洛川的第一站是延安,我们参观了革命纪念馆,並找到了50年前留影的地方又和宝塔山合影留念。</h3> <h3>我们参观了美丽壮观,令人震撼的延安新区!</h3> <h3>张泽生可是我们同窗的大才子,每到一地,有感而发。到达延安写有《还愿》,到达洛川写有《颂苹果剪纸》,回京途中,参观了黄陵写了《拜谒黄帝陵》,途经西安写有《参观西安八办》。</h3> <h3> 还 愿 </h3><h3> 儿时向往宝塔山,反复吟诵《回延安》,</h3><h3> 听歌就爱信天游,看剧偏喜南泥湾。</h3><h3></h3><h3> 发小插队到洛川,陕北情结终未断。 </h3><h3> 朝拜圣地今成行,了却心愿再向前。</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 颂苹果剪纸</h3><h3> 洛川才女,付氏金宏。</h3><h3> 心灵手巧,书画剪功。</h3><h3> 苹果剪纸,产销过程。 </h3><h3> 树木人物,栩栩如生。</h3><h3> 施肥剪枝,疏果中耕。 </h3><h3> 套摘纸袋,装箱售成。</h3><h3> 各级领导,深入基层。</h3><h3> 脱贫致富,苹果首功。</h3><h3> 香飘海外,享誉盛名。</h3><h3> 剪纸宣传,助力三农。</h3><h3><br></h3><h3><br></h3><h3><br></h3> <h3> 拜谒黄帝陵 </h3><h3> 轩辕地祥, 黄帝陵寝。</h3><h3> 历朝历代, 黄帝为尊。</h3><h3> 中华儿女, 以此为根。</h3><h3> 拜渴先祖, 永不忘本。</h3><h3> 团结一致, 万众一心。</h3><h3> 大同之道, 梦想成真。</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大同之道,</h3><h3>梦想成真。</h3> <h3> 参观西安八办</h3><h3> 七贤庄里驻八办,群英荟萃诚抗战。</h3><h3> 化敌为友联张杨, 抗战堡垒世人赞。 </h3><h3><br></h3> <h3>刚到延安的当天晚上,我们顾不得长途劳累就马不停蹄地赶到了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一一洛川。</h3> <h3>我们这次来到洛川的主要目的是要看看我们当年住过的窑洞,吃水的窖、井,种过的土地,亲身修建的拓家河水库以及朝夕相处的父老乡亲。</h3> <h3>可是当年的旧貌己不复存在,这些我们知青当年的住所不是荒芜,就是推倒重建,唯一不变的还是那乡情乡音,亲切感人。</h3> <h3>时过境迁,旧貌换颜!如今,沒有石油,煤矿、天然气等自然资源,祖祖辈辈生活在这贫脊的黄土髙原上的洛川人缺粮少柴,挨饿受冻的日子己经一去不复反了,而一跃成为了驰名世界的洛川苹果产业基地,全县种植53万亩苹果园,年产93万吨苹果,成为了美丽富饶的拥有红色传统,黄色土地,绿色果园的福地一一宜居、养生、旅游基地。正如王长合写的一首诗歌:</h3><h3> 旧貌换新颜 </h3><h3>同窗桑榆赴洛川 回眸韶华五十年</h3><h3>改革开放大发展 积贫积弱换新颜</h3><h3>春风吹绿洛川塬 百花盛开香满天</h3><h3>家家经营苹果园, 户户年入几十万</h3><h3>怀揣手机智能款 上网聊天开微店</h3><h3>羊肠阡陌变平坦 出门行路再无怨</h3><h3>冰箱空调大彩电 唱歌跳舞进影院</h3><h3>自驾出游赏河山 有钱就敢住酒店</h3><h3>幸福不忘共产党 康庄大道再扬帆</h3> <h3>我们首先来到了张莉然插队的槐柏乡底楼村,回访了田服敏插队的槐柏乡杨柳渠大队的页沟畔村。</h3><h3> 刚一来到底楼村,村民们奔走相告,围坐在了我们落脚的杨怀西家。大家争相讲过去的事,叙离别的情,亲如一家,热闹非凡。听说张莉然到了洛川,底楼村的杨广义和杨立虎几次迫不及待地专程跑到县城找张莉然见面。而杨怀西夫妻二人又专门从居住的县城回到村里热情接待。备好了汽车送我们到槐柏街下馆子吃大歺。经我们再三劝说才临时改在家中吃荞面饸饹。张泽生到哪儿都是勤快人,顾不上在客窑聊天喝茶吃苹果,跑到厨窑帮忙,你看揉起面团多带劲!一顿浓郁的陕北风味饸络吃得热火朝天,酒足饭饱还要赶到页沟畔村,那儿等候我们品尝陕北风味的鸡血面呢!离开底楼村时,老乡们纷纷聚在村头恋恋不舍地与我们一一告别。</h3> <h3>在底楼村与杨宝林,杨振海,杨怀西热烈交谈合影。</h3> <h3>贾老师与底楼村民握手告别。</h3> <h3>村民目送我们的汽车,在雨天泥地里久久不肯离去。</h3> <h3>下午来到页沟畔村,首先参观了半个世纪前我嫁到本村的洞房,洞房己破旧不堪,无人居住,有文物意识的张泽生反复叮嘱道,北京的故宫才600多岁,妳这洞房竟有400多年的窑龄,千万别拆,算上文物了,要加以保护呀!</h3> <h3>我也找到了因难产急诊住进的老庙卫生院,看着那砖头垒成的火炕病床,忆起自己害了妊娠中毒症,抽搐昏迷的产前子痫和产后大出血,是他们把我们母女从鬼门关拉回人间。</h3> <h3>我们还来到了王俊宝的苹果园,超大苹果挂满枝头。喜欢的这些白发老人呀手舞足蹈,纷纷与苹果合影,高兴得象个孩子。而王长合也高兴地地念叨:果香飘哟,果香飘哟。</h3> <h3>正巧卖《果儿香》有机肥的老板也来此园考查他的肥效,见到我们如此青睬这片果园,当即要求留下联系方式每人赠送苹果一箱。5位同学也当即订购了近百箱苹果。老板打算在果园搭个舞台,摆上桌椅,游客可以品茶休闲,唱歌误乐,大家都说明年还来。</h3> <h3>王长合写诗道:</h3> <h3> </h3><h3><br></h3><h3> 苹果熟了</h3><h3><br></h3><h3>茫茫大塬地连天,片片果园望无边。</h3><h3>晓春嫩绿含苞放 ,三月花开香满园。</h3><h3>喷药施肥拉枝杆,疏花疏果日一餐。</h3><h3>带套卸套日续蟾,脸庞黝黑体重减。</h3><h3>九月金秋天渐寒,日暖月青寒霜见。</h3><h3>果繁色红飘浓香,苦熬一载笑开颜。</h3><h3>果丰不忘李新安,脱贫牢记本县官。</h3><h3>幸福感谢共产党,康庄大道再扬帆。</h3> <h3>10月8日曾任洛川县知青办主任的付金宏老师为我们的回访组织了笔会,邀请了几十年前结识的书画朋友坐谈交流,並请著名书法家王宽心现场挥毫赠送巨幅书法《翰墨飘香》、《勤能补拙》。洛川县书画协会为我捐赠的5幅书画作品搞了接收仪式。</h3> <h3>1969年县文化馆从文化,教育,工厂,农村各界选送一名代表赴省城参观书画展览,我作为知青代表参加了这次活动。意外的是相隔半个世纪的这次回访洛川,我又见到他们,欢聚一堂,不亦乐乎!</h3> <h3>在笔会中我们欣赏了付老师创作的16米长卷民间剪纸。</h3> <h3>张泽生为付老师的剪纸即兴写诗並录下视频收藏留念。</h3> <h3>回访中参观了我学国画的启蒙老师李乐见书画家和其儿子李小龙和张新民三人为洛川苹果节举办的大型画展。</h3> <h3>回访中我们参观了延安北京知青博物馆,感受到了回到娘家一样的温暖。他们为我们的到来在《今日头条》给予宣传报导,並组织游客为我们做快闪,互动联欢。</h3><h3> </h3> <h3>张莉然在激情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h3> <h3>张泽生也深情朗诵了自己的诗歌。</h3> <h3>临时凑了个《三句半》,虽然沒时间排练,但就是为这份大好心情,滑志生、贺道清、张泽生大胆走到台前,从未上过舞台的贾老师表现得最突出。因为这是发自肺腑的感言。</h3> <h3>延安北京知青博物馆的精彩演出</h3> <h3>《一对对鸳鸯水上飘》是田服敏演译的陕北风情舞蹈。70多岁的老太婆也要找找青春的感觉。</h3> <h3>2019年10月9日,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洛川,但是乡音时常缭绕于耳,乡情永远铭刻心间!</h3> <h3> 寻旧居,访故友,感概万千;亲眼见证了旧貌换新颜的大好洛川,震奋人心;参加了书画笔会,提髙了笔墨技巧;快闪了文娱演出,祝福祖国,祝福延安,祝福洛川,我们的精神得到了最大的升华!</h3><h3> 这次旅行,平安,快乐,丰富,精彩。 圆满的回访洛川,离不开父老乡亲的深情厚爱。感谢延安市的张鹏处长,感谢知青博物馆的王英,张亮,冯新老师和所有工作人员,感谢付金红,姜鹏,羽新辉,王凤珍,王小军,王玲,孙金香,贾忠海,矦江文,杨文元,张小栋,张新民,胡樱桃,路桂栓,李乐见,董敬宇,左秋怀,郭石轩等众乡亲。</h3><h3> 再见了 ,洛川!</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