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程建军,男,汉族,1959年11月生于下野地,1978年7月毕业于134团中学,197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9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134团中学任教,大专学历,中学高级教师。中学时代喜欢过文学,做过演员梦,后来做了不得不喜欢的教师工作。爱好广泛,尤其喜爱电子制作和摄影,开过六辆摩托车,2010年终于驾驶上了小汽车。最喜欢的一句话:敌人也可以成为朋友。</h3><h3>今年迎来祖国七十周年生日,恰逢中国改革开放40年,我应《天南地北下野地人》一书的作者,我的挚友李涛之邀,写一篇有关初中生活的回忆。中学生活虽已过去40多年,但我对那如歌的岁月和青春年少的往事依然记忆犹新,于是便写下其中生活的几个片段。</h3><h3>如今我们这些同学大都已是6字头的人了,如果有人问这几十年中哪一段最美好最快乐,我一定会毫不犹豫的说:中学生活最美好最快乐!它包含了深深的同学情,因为同学情至纯至真似玉壶冰心,似银色月光让人心透明而温馨,没有名利的杂沉,没有物欲的浊流,只有共同走过的一段黄金岁月,真叫人时常想起难以忘怀。</h3><h3>我们初三甲班从初一到毕业应该有58名同学,但因种种变故到初中毕业时有同学47名。我们这个岁数的人初中时期主要不是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而是以黄帅为榜样,学工,学农学军,做时代的闯将。令人难以忘怀的学习生活经历给我们以后的人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h3><h3>体验工厂生活</h3><h3>记得上初二那年的冬天,全班四十几位同学到下野地榨油厂学工,分了几个小组,有到榨油车间的,有到电工班的,有到锅炉班的,还有到铸造班的,我个子小和几个女生被分配到了检修班,说是检修技术性强,我们几个同学每天就是锯钢管下工件毛坯,刚开始要用5、6根锯条才能锯断一寸粗的钢管,三天以后才掌握了锯功。有一天到铸造车间,我和另几位同学抬钢包,上千度的铁水80公斤呀!抬上才走了十几步,我胳膊发酸腿发软,差点脱手,铁水一跛,四处飞溅,红红的铁水珠蛋飞到厂房顶上把芦苇都点着了,还有的弹到邢文明和高继军的肚皮上,“吱”的一声就闻到了肉焦味,肚皮上立刻就起了大水泡,真吓人。但第二天他俩照样和工人师傅一起干活学习,每天下午回来一个个都像花狗,好在锅炉房有淋浴间,可以冲个爽快澡,回到宿舍可就自由了,唱歌,说笑,打牌,下棋。一次我们的班主任老师曹琼林和高新玉同学下象棋,杀得难解难分,最后只剩一车一炮,曹老师一个劲儿的用车追杀高新玉的炮,嘴里念叨着“吃” “吃”,在一旁观战的我无意间接了一句“球”,曹老师大喊一声“毛驴子”,一房子的人吓了一大跳都不敢吱声,等曹老师一走大家又哄堂大笑,仿佛一天的苦和累也就烟消云散了。</h3><h3>体验农场生活</h3><h3>那时候每年要下两次连队,一次割麦子,一次拾棉花。割麦子很辛苦,天又热,麦芒扎人,大部分同学尤其是女同学都受不了,但我们班成立了以邢文明、汪志强、龙宁章、赵新忠、李涛、许大毛为代表的突击队,他们每人每天能跟能割两亩多地,女生割不动就帮着扎梱,每天全班功效还不低,男生出力大饭量也大,好多大个的男生饭票不够吃,女生就把自己的饭票匀给男生,男生们更是力量倍增,干劲冲天。有一天两位男生累病了,生活委员向东霞和另两位女生就到伙房让炊事员叔叔做了热腾腾的鸡蛋面条端到男生宿舍,男生好不感动啊?在那个只有20%细粮的年代,20多双筷子,一会儿工夫就把半盆面条消灭得精光。我们以星星为伍,以月亮为伴,以太阳为友,它们都能听到我们的歌声笑声,还能看到我们的笑脸呢!</h3><h3>1975年的秋冬,勤工俭学我们可是出了大力气。当时学校进了一百辆架子车,我们班分了十多辆,三、四个人一辆,从试验站马号后面把沙子拉到勤工俭学地(现134团医院)。14、5岁的身板干的是成年人的活,真是锻炼人!</h3><h3>1976年9月开学不久,一天早上我和王强徒步从12连刚走到学校操场,团部的大广播传来毛泽东主席去世的消息,当时我们如五雷灌顶,全都懵了,完了!天塌了!中国怎么办?突然间我们一下由一个少年变成了“匹夫”。那段日子,学校所有的老师同学没有了笑容,大家沉默寡言,都沉浸在悲痛之中。</h3><h3>也就是这一年我们班到16年拾棉花,不知什么原因,我和王强耽误了坐车,王强很倔强,说我们背着行李走路到16连,我俩硬是扛着行李走了4个小时才到17连,好在路上碰到一个小拖拉机,把我们带到了16连。在连队我们两个班的师生先和连队干部职工参加了毛泽东主席的追悼大会,一位老职工突然一声恸哭,一下把大家带到悲天痛地之中。追悼会一完,大家就默默的戴上花袋下地拾花了。想起王强,真为他惋惜,他于上世纪90年代在石河子市一建筑工地,因煤气中毒不幸身亡。</h3><h3>我们全班同学在曹老师的带领下起早贪黑,分秒必争,每天功效都在70公斤以上,可我拾花最慢,一天连45公斤都拾不到,班里的女生帮我,曹老师也鼓励我,后来我终于每天能拾50公斤以上了。为了进一步提高功效向十一国庆献礼,李桂荣和班里的部分女生竟然提着马灯,凌晨5:00就下地了,这是怎样的人生境界?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原野的芬芳,但可以有小草的碧绿。</h3><h3>穷人的孩子早当家</h3><h3>说起吃苦耐劳,勤俭持家,我不得不说说我们班的同学李桂荣。在家庭,作为长女的她刚上初中就肩负着家庭的重担,在计划经济的年代,生活物资十分缺乏,我们班上的同学时常会发现他的书包里总是多出几样东西,不是鞋底就是鞋帮,还有针线,因为她家有姊妹8个父母都是连队职工,工作很忙,她的母亲没有多的时间为子女做鞋子,于是李桂荣便利用中午放学的空闲时间,在教室里一针一线的为弟弟和妹妹纳鞋底上鞋帮。常言说得好,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和她同桌的李云家是机关的,家境条件较好,目睹了这些后,李云把家中的衣物让李桂荣带回家给弟弟妹妹穿。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李桂荣未能读到初中毕业便参加工作,当时他被分配在距家15公里的13连参加农业劳动,李桂荣在工作中没有辜负老师和领导的期望,她工作踏踏实实,脏活重活抢着干,任劳任怨,工作两三年就被评为团场的“劳动模范”和“三八红旗手”,也因此被调到团商店工作,后来团场商店撤销了,他趁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从事了个体经营。现在李桂荣同学生意越做越好,家庭生活也幸福美满。</h3><h3>难忘的午餐</h3><h3>在那经济匮乏,生活极度困难的岁月里,居住在团部附近的同学和家境好的住校生是幸运的,而居住在连队的同学是辛苦的。夏天虽然天气炎热,但找个凉快的地方也就过去了,可是冬天,我们这些家远离学校的同学就苦了,我和王强,李桂荣,李涛,何云国,刘军凤同学每天早上7:00多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赶往学校,到学校后个个都成了小雪人了。中午放学,学校附近的同学和住校生都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而我们这些家远的同学中午只能在学校的教室里围着火炉,把从家里带的被冻得像石头一样的馒头,甜菜饼,玉米馍放在火炉上烤热,这就是我们中午的饭,大部分时间我们连口水都喝不上,我们几个同学常常把带的午餐烤热后,互相交换着品尝“百家饭”,吃得津津有味。虽然今天生活好了,但我们那段苦中自有乐,乐在吃苦中的生活却令人难忘,那段情感令人眷恋。</h3><h3>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h3><h3>我们这个班是个人才济济的班,在写作方面,李涛,吴功有,孟红兵,卫军琪,冯英,张玉珍都小有才气;体育方面夏红涛,张继新,汪志强,王强,沈坚都是强手,他们创造了100米200米和4×100米的学校纪录,至今还没有人能打破;文艺方面,夏洪涛的小提琴二胡演奏,赵新忠的口琴、笛子演奏,悦耳动听;潘玉琳的舞蹈表演,我和代小燕的领诵领唱这些在当时整个初中都是小有名气的。</h3><h3>40多年前的少年如今已入花甲,但还肩负着家庭和或事业的双重重担,在自己的人生轨道上不知疲倦的如时针般的旋转。回首当年我们同窗学习,享受着快乐的生活,弹指间40多年过去了,我们都经历了人生的喜怒哀乐,感受了人间的生死离别,我们已经改变了太多太多,唯一不变的就是我们还拥有一份情,那份浓浓的同学情,那份深深的师生情!</h3><h3>60岁后的人生更美丽</h3><h3>斗转星移,岁月如梭。40年在人生的旅途上似乎弹指一挥间,当年朝夕相处的少男少女们,如今大都做了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前些时候,有同学在微信中自诩小老头、小老太婆,我说把老字都可以去掉。其实最好的心态是忘记自己的年龄。在此我想问候一声:同学,你过得还好吗?毕淑敏曾经说过:好日子坏日子是有一定比例的。生活是块方格子布,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同的小格子里实现着自己的人生梦想。今天,我们同学中继续生活在下野地的没几个了,绝大部分已离开生养我们的下野地,生活在祖国的天南海北,但也有的已经永远的离开了我们。</h3><h3>在这篇初中生活琐忆即将搁笔时,我不仅这样想,手中记述人生的笔可以停下,但完善人生和对人生美好的回忆却是永恒的。今后的日子我们可以常聚聚,可以出去旅行,可以尽享天伦之乐,当然还可以出去挣钱,各得其所,所得其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