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研讨出真知 集体智慧高实新——丁瑞芳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第27次线上活动

海辰篮竹

<h3>   春华秋实,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它因收获而变得美丽,在秋天收获的季节里,丁瑞芳小学数学名师工室分学段课例研究研讨活动也收获颇丰。在名师工作室总顾问吴江林教授的带领下,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的课例研究如火如荼的开展着。经过第一阶段“线上研讨确定主题”、第二阶段“原设计行为阶段”、第三阶段“线下课堂实践和课后会议”、第四阶段“课堂再实践和课后会议”,各个分学段小组在讨论中达到了预期的既定效果,在线下课堂实践和课后会议中碰撞出精彩的火花。</h3> <h3>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课例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今天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所有老师们进入课例研究的第五阶段:“课例成果研讨”。将通过分学段小组线上研讨有关微课、课例研究文稿、教育叙事、教学论文,共四项内容。</h3> <h3>  各个学段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讨论热烈、观点鲜明、理由充足、实践相辅、互相团结,碰撞出智慧的火花!</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ff8a00">低学段研讨活动</font></b></h1> <h3>  课例研究,聚焦课堂,一课多上,团队合作,精研细究,提升理念,创新设计,共同成长!让我们在实践中学会探索,在活动中激发潜能,在合作中明白进取!让我们在一起,更精彩!</h3> <h1><font color="#ff8a00"><b>一、微课</b></font></h1><h3> 微课具有“短、小、少”等特点,课堂上弥补了教学的缺陷,拓宽了课堂教学的时空,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对教师而言,微课无疑都是一次思想改革。它促成一种自主学习模式,同时,还提供教师自我提升的机会。最终达到高效课堂和教学相长的目标。</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左新华老师的微课是由两节课组成,分别是:<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第一课时,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征。针对二年级学生的特点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为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做铺垫,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动画演示生活中找平行四边形、用三角尺拼平行四边形和拉平行四边形框架的演示,让学生深刻体会平行四边形相对的边相等和易变形两个特征。</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第二课时,平行四边形的练习。通过动手摆小棒,钉子板上围,用长方形纸折、剪、拼,图形上描和改平行四边形等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动手操作,更充分地体会平行四边形的特征。</span></h3> <h1><font color="#ff8a00"><b>二、课例研究文稿</b></font></h1><h3> 刘璐老师和杨兰老师的课例研究文稿,对两次课堂教学和评课议课环节进行了详尽的记录,把整个研究过程用文字进行了还原,让读者能清楚的看到我们进行课例研究的完整过程,读后让人感觉整个课例研究活动的环节历历在目。尤其最后的研究结论紧紧围绕课例研究初期聚焦的两个问题运用教育教学理论进行了阐释,让我们明白了在以后的图形教学中该如何去做。</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从课例研究文稿中,可以看到我们进行了扎实有效的课例研究活动,使我们更加走近了“课例研究”。</h3><h3><br></h3> <h1><font color="#ff8a00"><b>三、教育叙事</b></font></h1><h3> 贺军老师的教育叙事是以王老师上课的导入环节为切入点的,立意主要是教学过程中导入部分对教学的重要性。通过王老师导入的镜头,分四点阐释了如何快速地使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很具有指导性,关于本节课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就内容的互动过程如果再详尽些会更丰满。</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撰写教学叙事不仅记录了教学行为,也记录了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它是个人的教学档案和教学经历,是自己积累教育经验的好办法。</h3><h3><br></h3> <h1><b><font color="#ff8a00">四、教育论文</font></b></h1><h3> 李燕老师的教学论文围绕如何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了论证。从概念的界定到项目学习指导的应对策略,层层深入,理论性强,既分析了内部的因素,又详细分析了外部因素,读后对自主学习和项目学习。</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通过撰写教学论文,获得了成功的内心体验,更是一个教师走向成熟的必然过程,带着研究课题学习理论,收集有关信息资料,目标方向明确,印象特别深刻。</h3><h3><b><font color="#191919"><br></font></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低学段课例研讨圆满结束</b></font></h1> <h3>  随着这次线上研讨活动的圆满结束,老师们对课例研讨主题了解更加明确,对课题文稿和内容解读更加深刻,低段老师有信心把这次课例研究做的更加深入!</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ff8a00">中学段研讨活动</font></b></h1> <h3>  课例研究,我们一直在路上!前期我们已经进行了线上确定此次课例研究的课题与主题,线下通过课例展示的深入研究,为我们最终呈现六大成果做了良好的铺垫。</h3> <h1><font color="#ff8a00"><b>一、微课</b></font></h1><h3> 马霞老师的第一个微课是关于“找周期规律,总结解决办法”。根据教材特点,我设计了三个主要的教学程序:第一部分通过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情境导入新课;第二部分在现实情境中,独立探索规律;第三部分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优化,使学生对解决这类习题的方法得到提升。第二个微课是一节练习课。从三大部分由易到难运用规律,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巩固和深化学生对规律的认识。</h3> <h1><font color="#ff8a00"><b>二、课例研究文稿</b></font></h1><h3> 原宏波老师的课例经历了三次研究,对比了教学思路、教学预设、教学效果,又从教学效果上进行着反思。流程完整,有研究背景、研究过程、课后会议、研究小结、课中观察、课后会议等活动环节。从研究课例中看出原老师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进行着改进,这样的研究有实效,这样的研究不仅站在教的角度,还能体现着学生学的角度。换位思考也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理念的体现,这也是预设,更是实践的改进。</h3> <h1><font color="#ff8a00"><b>三、教育叙事</b></font></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蔡雪娇老师的这篇教育叙事观点明确叙述完整,直接反映教学环境下的主导作用,真实的记录自己的所做所为,所感所悟。通过数学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感知规律、探索规律、运用规律、强化规律等活动过程,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整篇教育叙事在遵循教材的基础上,力求体现新课标的新概念,注重以学定教,尊重学生的自我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注重学以致用,联系生活实际教学策略。</h3> <h1><font color="#ff8a00"><b>四、教育论文 &nbsp;</b></font></h1><h3> 常祺老师的教学论文论文《问题引领 发展智慧》事实与理论相结合,从“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意义”“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实施步骤”“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积极意义”三大方面展开论述,针对性强。</h3><h3> (1)正文首先提出论点:基于对“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习,给予学生尝试、创造和发现的机会”的思考,以四年级《简单的周期》教学为例,谈谈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实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使整个论文有目标性。</h3><h3> (2)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方法):常老师从三大方面展开论述,层次分明,有理论,有事实依据,尤其在“实施步骤”中,利用课堂学习中的导学单、练习、讨论等摆出事实,结合了课堂实践,更增加了真实性。论据和论证方法充分有效。</h3><h3>(3)解决问题(解决方法和解决步骤):遇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关于“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研究主题,必然要有解决的办法。常老师从“分析、解惑、思辨、提升”等几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加了论文的完整性。</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中学段课例研讨圆满结束</b></font></h1> <h3>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教师终身学习的过程,课例研究以问题解决为中心进行,聚焦于促进学生的真实发展,本次课例研究历经多次线上线下研讨,紧紧围绕“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主题进行六个维度的研究,大同市丁瑞芳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课例研究线上中年级学段第五阶段“成果研讨”圆满结束!</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高学段研讨活动</font></b></h1> <h3>  课例是通过“提出问题——研读教材——设计教案——行动实践——观察交流——反思提升——修订教案——再行动实践”的循环使教学实践经历“合理化”的过程,而课例文稿的撰写是将其过程中极为重要的过程记录下来,反思提升。很欣喜我们的研究走得很踏实,一步一个脚印,为我们这样一群追梦人点赞!</h3> <h1><font color="#ff8a00"><b>一、微课</b></font></h1><h3> 高翔老师的第一个微课用生活中的具体例子带孩子们理解什么是一一列举的策略,什么情况下用一一列举的策略。例题选举典型,讲解思路清晰。第二个微课选择一种荤菜和一种素菜,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式?以生活中的事例为原型提炼出数学问题,旨在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学以致用。讲解了表格列举、画图列举的策略,还可以启发学生去自己创造策略。主要让学生明白虽然方法不同,但这几种方法都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的相同之处是先分类,然后进行有序排列。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不仅仅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或一类问题,而是为了获取一种思维方式,另外,同一策略,也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呈现。整个讲解过程学生易于接受,教学效果高。</h3> <h1><font color="#ff8a00"><b>二、课例研究文稿</b></font></h1><h3> 侯林光老师和师新芳老师的《追寻课堂教学足迹,探索“解决问题”源泉一一列举的策略》的课例研究从先后两次授课环节的对比、改进中不断总结,从而找到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最佳授课方式。第一次课后,总结出将“引导学生找到突破口进行有序列举”作为例题的教学重点,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加大对策略的优化和多样性选择上,注重一一列举的同时,体现不重复、不遗漏,又能有效解决多样的习题练习的授课方式。第二次课后总结出在例题的呈现上,分层细化,将问题分解,能够加强学生对于意图和知识的理解与运用。</h3> <h1><font color="#ff8a00"><b>三、教育叙事</b></font></h1><h3> 卫小霞老师的教育叙事,让我们引发了思考,深思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发展学生思维的起点,也是提升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所有的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第一要素,以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为突破口,在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有步骤地向学生渗透策略意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解题技巧,养成数学思考的意识和习惯,建立教师对教育深刻理解基础上的智慧,是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理性,更是优秀教师必须拥有的专业能力。</h3> <h1><font color="#ff8a00"><b>四、教育论文</b></font></h1><h3> 徐瑞君老师《解决问题策略有效性的实证研究》一文中仅仅围绕“策略”教学展开,从创设有效情境中感悟,在收集有效信息中体验,教师引领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内化,学生实践应用中理解,使“学生经历了感悟——体验——内化——理解四个阶段,让策略在学生心中生根。论证过程中结合具体教学实例进行论述,有一线教师最好的实践资源做载体,让理论性更接地气。</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b>高学段课例研讨圆满结束</b></font></h1> <h3>  感悟教育智慧,践行生命真谛。让课例研究为专业成长插上隐形的翅膀,这次聆听吴教授的讲座将会成为自己教育研究中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一顿丰盛的营养大餐,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将会好好利用这笔精神财富,慢慢消化这顿营养大餐,永葆自己的教育教学生命之树长青、常绿!</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丁瑞芳小学数学名师工作是第27次线上活动圆满结束</b></font></h1>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课例是以课为研究单位,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围绕某项教学任务而展开的合作研究的教学实例。它通过清晰的再现和描述教学中的某个问题、某个策略、某个理论的行动研究过程,让读者在了解其研究目的、条件、方法、过程、结果的过程中,引起专业思考,实现专业发展,改进课堂教学。课例研究的特点是真实的、聚焦的、不完全、倾向于归纳的;课例研究的价值是个人反思的载体,集体研讨的平台, 他人学习的范例,理论研究的素材。</h3> <h3>  课例研究,聚焦课堂,一课多上,团队合作,精研细究,提升理念,创新设计,共同成长!在一片积极向上,学术氛围浓郁的研讨声中,丁瑞芳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第27次线上活动落下了帷幕。通过这次线上活动,老师们思维碰撞,激发潜能,为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明白进取打下了有力而又扎实的基础!</h3><h3> </h3> <h3>  一路走来,奋斗的汗水刚刚拭去;携手今日,和谐的笑容正在蔓延;展望明朝,团结的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h3> <h1><font color="#ff8a00">编辑:徐瑞君</font></h1><h1><font color="#ff8a00">审核:丁瑞芳</font></h1>

课例

教学

研究

学生

研讨

老师

课堂

教育

平行四边形

学习